广西龙州白话的“住”
2018-07-21赵安杰
赵安杰
摘要:“住”是龙州白话表示持续体和进行体的常用标记,可用作动词、介词、动词补语以及动态助词。本文主要是对龙州白话“住”的用法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普通话、广州话中的“住”进行比较,说明他们的异同。
关键词:龙州白话;“住”;用法分析;比较
龙州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隶属崇左市,地处桂西南中越边境。全县总人口27万,有壮、汉、瑶、苗、回、侗等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5%。龙州县的通用语主要是壮语和粤语,即当地所说的“土话”和“白话”。龙州白话,属于广西粤方言四个片之一的邕浔片。龙州白话中的“住”[?i22]与普通话中的“住”读音不同,用法也有差别,龙州白话的“住”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动词补语以及动态助词。本文介绍的仅限于县城龙州镇居民所使用的“龙州白话”中“住”的用法。
一、龙州白话“住”的用法分析
(一)“住”用作动词,表示“居住”
(1)你住边哋住?(你现在在哪里住?)
(2)我屋住营街。(我家住在营街。)
(3)个间屋住得三个人。(这间屋子可以住下三个人。)
例(1)中的第一个“住”相当于普通话中用作介词的“在”,在句中作状语,“住边哋”就是“在哪里”的意思,第二个“住”则是作动词,“居住”义。例(2)、(3)的“住”也表示“居住”,这个用法和普通话用法一样。
(二)“住”用作方位介词,构成“住+处所词”的格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在”
(1)而家我住超市买嘢。(我现在在超市买东西。)
(2)阿爸企住门口。(爸爸站在门口。)
(3)我住图书馆睇书。(我在图书馆看书。)
以上例句中的“住+处所名词”可以放在动词前,也可以放在动词后,修饰和补充谓词性词语,表明动作发生的处所,这时“住”的语义和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用作介词的“在”。
(三)“住”用作动词补语,表示“禁止”,还可以表示“稳固”、“牢固”,即对受事宾语的固定
(1)企住,冇得育。(站住,不能动。)
(2)细梁执住细莫嘅衫领。(小梁抓住小莫的衣领。)
(3)大家捉住佢,佢系贼佬。(大家抓住他,他是小偷。)
例(1)的“住”与普通话中用作动词补语成分的“住”意思基本一致,表示禁止。例(2)、(3)中的“执”、“捉”动词性比较强,属于获取类动词,“住”作为补语成分,表示前一动作使所获取的事物处于“牢固”的状态。
(四)“住”用作动态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动作状态的持续
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1)佢食住饭。(他正吃着饭。)
(2)我上住网。(我正在上网。)
(3)阿红睇住电视。(阿红正在看电视。)
以上几个例子中“住”的用法在龙州白话里是最常见的,往往构成“V+住”的结构,相当于普通话表示正在进行的“正(在)……(着)”,表示动作或变化正在进行的过程中。“V+住”结构中的V必须是表示延续性的动态动词,而不能是瞬时性的动词。此外,“住”也可以放在句末,如例(1)可以说成“佢食饭住”。
2.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1)放放住,冇得育佢。(放着,不能动它。)
(2)记记住,下次你冇得系咁做。(记住,下次你不能这么做。)
(3)个盏灯一直开住。(这盏灯一直开着。)
(4)我仲留住你送俾我嘅生日礼物。(我还留着你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例(1)、(2)中的“VV+住”的结构是龙州白话“住”与其他方言中“住”的用法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这一结构是一个动词重叠的复合形态,“VV”重叠之后必须加上动态助词“住”,否则在整个句子在句法上是不成立的。“VV+住”结构主要是表示经过动词“V”处置后,受事会形成动词“V”所表示的状态,且会持续保持这种状态,一定时间段内不变。能用于这一结构的动词往往带有处置义,如“放、堆、摆、绑、装、开等”,同时也可以是一些心理活动的词,如例(2)中的“记记住”。
例(3)中的“住”,表示动作发生后,动作所形成的状态仍然持续下去。例(4)“住”表示一种相对静止且持续的状态。“留”是“送”这个动作之后,一直持续的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龙州白话的“住”和普通话“住”、广州话“住”的比较
龙州白话是属于粤方言的一个分支,而粤方言又属于汉语里的一部分,龙州白话中的词汇不仅与共同语有交集,与粤方言也有联系。
(一)龙州白话的“住”与普通话的“住”的比较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住”的解释(1):
1.居住;住宿:你~在什么地方;~了一夜。
2.停住,止住:~手;雨~了。
3.做动词的补语:
a.表示稳当或牢固:拿~;捉~;
b.表示停顿或静止:一句话把他问~了;当时他就愣~了;
c.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力量够得上或够不上:支持不住;禁得住风吹雨打。
可以看出,龙州白话的“住”做动词、动词补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住”意义和用法相当,而现代汉语的“住”没有做动态助词和方位介词的用法。用作动态助词,是龙州白话“住”的最主要的用法,这一用法,在普通话中与之相对应的是“着”,但是两者的用法也有区别。
普通话中的“着”的语法意义更侧重于表示持续状态,它通常与“正”、“正在”等连用才能准确地表达“进行态”,如:
(1)他正写着作业。
(2)他正在写作业。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中真正表示持续进行态的是“正(在)”,普通话的“着”使用受到限制,它不能自由、独立地表达动作的持续和正在进行的语法意义;而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龙州白话中做动态助词的“住”,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正(在)……(着)”,它是可以独立地、自由地表示持续态和进行态。这是龙州白话的“住”与普通话的“住”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区别。
(二)龙州白话的“住”与广州话的“住”的比较
广州话中“住”[t?y22]表示“持续态”,另用“紧”表示“进行态”。广州话中表持续义的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大类。广州话的“住”表示的是静态的持续,指在说话时或在某时间参照点观察所论述的事件时,该状态一直是持续不变的。如:
(1)佢哋挂紧灯笼。他们正在挂灯笼。
(2)树上挂住灯笼。树上挂着灯笼。
显然,例(1)中“挂”的动作还没有完成,表示正在进行;而例(2)中的动作已经完成,表示动作结束后,动作的结果存留在某个位置上,即“灯笼”已经存留在“树上”,并且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是一种静态的持续。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龙州白话的“住”用法较多,能表达较为丰富的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住”相比,龙州白话的“住”除了能做动词,表达“居住”义;做动词补语,表达“禁止”、“稳固”义外,还可以做动态助词,表示持续态和进行态,这时,普通话与之对应的是“着”。但是,普通话的“着”往往要与“正”、“正在”等搭配才能很好地表達进行义。与广州话的“住”相比,广州话中的“住”只表示“持续态”,且是静态的持续,而表示“进行态”则用“紧”。龙州白话的“住”,可以独立自由地表示动作的持续和进行,是龙州白话中表示进行态和持续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标记。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8年,北京。
参考文献:
[1]龙州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州县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2]麦穗.广西贵港方言的“住”[J].语言研究特刊,2002.
[3]彭小川.广州方言表“持续”义的几种形式及意义的比较分析[J].语文研究,2003,4.
[4]彭小川.广州话表示“进行体”的动态助词“紧”[J].语言研究增刊,2001.
[5]杨敬宇.广州方言动态助词“住”的历史渊源[J].学术研究,1999,4.
[6]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