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相吴琠研究
2018-07-21孙成成
孙成成
摘 要:良相吴琠,是康熙时代的重臣,清初最高统治集团的决策人物之一。他宽厚和平,关注民生,谨小慎微,勤廉正派,推动了清初社会的和谐与团结,对促成康乾盛世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才华不仅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也在家乡沁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关键词:吴琠;沁县;道德品质;影响
一、前言
精英阶层对后世的影响是持续性存在的,吴琠作为一名杰出的历史人物,带给人们巨大的影响和感召。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作为康熙年间的首席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他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康乾盛世的形成贡献了毕生精力。身为沁州人,他的政治业绩、道德品质,也使家乡人民深受其影响和感召。
二、吴琠之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吴琠研究现状
随着近年来沁县地区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许多过去不被学者关注的历史人物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吴琠的研究成果也不断的出现。在养身方面,有韦公远的《吴琠的“颐养六字诀”》一文;在为官方面,有朱玉宝的《康熙用人惩贪奖廉》,刘怀珠、王玉明的《康熙盛世柱石之臣——吴琠评介》;在吴琠与家乡的关系方面,有《沁州“特产”吴阁老 国相水魂》、《在沁州村里咂舌》等。这些都是近几年来关于吴琠的一些研究结果,但对于吴琠道德品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补充。
(二)吴琠研究意义
纵观吴琠的一生,从他入仕开始,他就属于朝廷,属于国家。心系民众,清廉正直,这种道德品质对于其个人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兴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但是,在关于吴琠的研究成果中,关于他的道德品质评介及留给后人的影响方面仍然是少有问津,因此,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影响。
三、吴琠之品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康熙在位之时,中国社会安定有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吴琠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留给了后世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道德品质。
(一)勤恳
勤恳是他留给历史的第一笔财富。
吴琠自幼读书勤奋。父亲吴道默学识渊博,“童时不喜游,及稍长,立志读书,精心研究之所得。”吴琠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在父亲管理之下,读经书累知识。“暇则手不释卷,披览至于夜分,六经、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纲鉴、楚辞、文选,唐宋八大家文集,韩、柳、陶、杜全集,唐诗全解,诗余,诗归,二十四史,通鉴纲目及诸子百家,无不流览。”
吴琠为官勤恳,为百姓办事不辞劳苦。吴琠任河南确山知县时,面对满目疮痍的确山,“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清廷与吴三桂开战后,担负了给前方数十万将士运送补给的重任。吴琠任劳任怨,“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康熙四十四年,他已是老态龙钟,仍“尚力疾辨事。”并坚持到内阁值班, “以报皇上知遇之恩。”临终时,他向子女口授遗嘱,“一语不及私”,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愛民
爱民是他给历史留下的第二笔财富。
吴琠致力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在确山任知县期间,“琠抚循招徕,劝开垦,宽赋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改变了因为战争而造成的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
吴琠明察秋毫,心系民众,兼济天下。吴琠就任湖广总督时,湖北“自裁兵为变后,蔓引株连。”一些狡猾之人随意指认仇人为乱党,一时人心惶惶。“琠概不究问,开惩其妄奸者,人心大安。”在此期间,陕西发生灾情,“饥民流入楚地者甚多。”吴琠把其平等对待,“琠倡捐买米,先后分发,全活数万人。”吴琠还“设义学,修文庙”,大力普及教育。
(三)清廉
清廉是他留给后世的第三笔精神财富。
吴琠为人正直,两袖清风,河南巡抚佟凤彩十分看好他。当时正值朝廷“大计”,佟凤彩给吴琠的评语是“廉公贤能”魏象枢是吴琠的老师,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纳谏,吴琠一生受他的影响最深,多以老师的标准为做人准则,也是其最得意的学生。
吴琠整肃纲纪,敢于仗义执言。吴琠作风正派,不收受任何贿赂,一身正气从容坐镇都察院,“丰裁卓立,一时台省肃然。”皇帝赞“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
吴琠的清廉,还体现在其家人中。吴琠有四个儿子,长子吴时谦,清朝进士,次子吴时讷,秀才,三子吴时谏,贡生,四子吴时詠,廪生。四子皆学识渊博,一生皆无任何官职,遵守琠的家训:“我不喜尔等人人做官,只愿多成上乘好秀才,便是快境。”读来不仅让人佩服感动。康熙帝称赞他“做官无论是其属官,非其属官,及所参革之人,皆服他是清官好官,百姓亦莫不感服。”
四、吴琠之影响
吴琠是清朝有名的政治家。他本身资质不凡,过人的胆识、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开明的君主相联合,缔造出了一个贤能的臣子的完美人生。他迎接了清朝建国以来第一个盛世的到来,得到了同僚的尊重和认同,给乡党带来了无上的荣耀,为后代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也给家乡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吴琠与康乾盛世
吴琠对于康乾盛世的形成和发展,是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在天子眼中,他是一位有守有才的臣子,不贪不腐,公正廉洁。在士大夫眼中,他是一名正人君子,诚信待人,不欺不瞒。在百姓眼中,他宽厚仁慈,关心人民。吴琠没有给他的子孙留下家财万贯,却留下了一个耕读世家的传统,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后,琠所处的时代天下安定,人民乐业,对于康熙王朝的兴盛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雍正十年,特命京师建贤良祠祀。”
(二)吴琠与同僚关系
从吴琠一路走来的官场经历看,他的晋升速度可谓是惊人。可以说,吴琠能够在政治场上风生水起,出去其自身的努力外,还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时任河南巡抚佟凤彩,因为他的赏识,吴琠从一个小县城里走到了京城。另一个就是当时的刑部尚书魏象枢。幸运如吴琠,其当时在吏部时,户部侍郎的魏象枢就十分看好他。因为魏象枢和吴琠一样,都致力于吏弊的治理。后吴琠到吏部就任,魏象枢的举荐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与吴琠同在内阁的大学士伊桑阿也夸赞“吴琠办事甚优,存心亦善。”
现代有一句人人熟知的心灵鸡汤,叫做“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用在吴琠身上最合适不过了。正是由于当时上司对他的赏识,助其度过了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三)吴琠与沁州黄
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句民谣:“沁县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吴阁老,是沁州黄的代名词。“沁州黄”是吴琠在担任大学士时,将檀山产的小米供奉给康熙帝而得名。据说大约300年前,兵荒马乱,百姓颠沛流离。在沁县的一座古庙里,一个和尚及其徒弟,为了度日,就想尽办法把附近贫瘠的坡地开垦出来,种上谷子。谷子色泽金黄,颗粒圆润,用这种米熬出来的粥,越嚼越香。当时在朝做官的吴琠,听说此事后,就把此米改名为“沁州黄”,并带回皇宫进献给康熙帝。帝悦,问:“此米产自何地?”吴答:“沁州。”]皇帝便赐封为“沁州黄”,并封为贡米。从此“沁州黄贡米”沿袭各代,名扬天下,被称为我国“四大名米”之一。
(四)吴琠与荫庇桑梓
吴琠是当时康熙皇帝的肱股之臣,虽位极人臣,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家人谋过一点私利。他有责有守,“值三藩变乱,讹言狎至,或劝琠遣家累旋里。琠曰:逆贼必不能久。县令遣妻子归,民能安堵乎?”自己的儿子是进士,但只是待在父亲身边协助其处理一些政事,始终没有一官半职。其侄子参加殿试时因为卷面不整齐不予录取,吴琠身为宰辅拒绝帮其说情。吴琠一生没有纳妾,与其妻宋氏相濡以沫,但因政务繁忙,连夫人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康熙帝闻此大为感动,赐给“端书凝瑞”四字。
(五)吴琠与地方文艺
随着近年来吴琠研究热的兴起,上党地区作为吴琠的家乡,长治市豫剧团围绕吴琠创作了大型历史剧《吴琠晋京》。吴琠作为康熙朝的大臣,曾奉旨进京主持会试,但却遭人陷害。后其凭借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坚决抵制考场的贪腐之风,最终揭露了部分官僚徇私舞弊的行為,维护了大清律法。本剧即围绕此故事展开,荣获第十四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大奖”、第三届中国豫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极大地促进了吴琠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人生物逝,世易时移,历史的舞台曾经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吴琠,作为一位太平时代的宰相,他关注民生,关心民间疾苦;清正廉洁,从不谋取权私:兢兢业业,悉心操理政务。虽然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没有留下千古流芳的文章佳作,但他在平凡中孕育非凡的忠于职守的精神,在奢靡之风日盛中不贪不占的操守、在干净中干事的品格,却对后世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之悼念玛丽·居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51-152.
[2]薛飞,王剑,卞岐等.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之 人物传·传六 [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209.
[3]杨在渊(主编).沁县文史资料[M].沁县:沁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6:225-232.
[4]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吴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9963-9965.
[5]史耀清.清代名相吴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65-70.
[6]薛飞,王剑,卞岐等.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之人物传·传六 [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209.
[7]吴琠.吴琠文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