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新文学早期的“现实主义”

2018-07-21王梦瑶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王梦瑶

摘要:20世纪初期,中国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是一起打着写实主义的旗号传入中国的。当时的文艺理论界对两者的定义存在模糊性,这与其当时复杂的理论资源有关,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同时受到了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俄日的新写实主义“三管齐下”的冲击。其中大力提倡西方文艺的先驱矛盾也没能幸免,本文以他研究自然主义的名作“自然主义与中国近代小说”为例,浅析中国早期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对比作为最早扛起现实主义大旗的陈独秀和现实主义文学杰出领袖人物鲁迅,寻求其观点的联系与异同点也是本文的另一重要目的。

关键词:新文学早期;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中国近代小说

茅盾在《自然主义与中国近代小说》中指出了中国近代小说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在作者看来自然主义对解决这些具有其借鉴意义。他的论述以科学为依据,以真实作标准,为当时文学发展向现实主义过渡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通过分析这篇文章和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了以下两处茅盾和鲁迅对现实主义认识的相同点。首先,茅盾在文中提出“自然主义者最大的目标是“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主义鲜明的特征“真”,注重创作的真实性,按照生活的真实面貌来描写。”这一观点深刻揭露了当时一些作家在并不熟悉某些领域方面也敢提笔创作的缺点,创作时没有亲身体验而全靠主观想象和迎合时代的发展,这样怎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何况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读者,教育读者的作用,一个没有说服力,没有准确性的作品也会误导读者。这种强调实地观察的精神也是鲁迅提出现实主义所倡导的,鲁迅主张忠实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鲁迅和茅盾对文学真实性的提倡为早期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鲁迅和茅盾对具体描写的客观性也是一致的。鲁迅对为了迎合社会而企图掩饰或编造的创作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这与茅盾在文中对“游戏消闲的观念和不真实的描写”的不赞成的态度不谋而合。同时茅盾也看到了只是一味强调客观性的不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改变创作的原态,这种创作不仅背离现实主义的初衷,同样也与文学发展相背离。如果文学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付出的代价更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这些都表现了早期现实主义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两人生活经历,理论来源等因素的不同,对于现实主义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茅盾倡导对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和了解,重视作品贴近生活,而鲁迅更偏向于创作主体的现实生活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观点。在五四时期之前,鲁迅就已经翻译了一些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这种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对鲁迅对现实主义的认识起着帮助和教益的作用。因此,鲁迅在倡导文学应该贴近生活,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的同时也提出了作家对现实的主观态度的问题,以及社会生活,时代生活的本质问题。在鲁迅看来,作家要先具有思想革命,如果不具备这种革命精神即使再深入生活也是徒劳无功,更难以创作出真正进步的作品。

反观茅盾,他是在借鉴西方自然主义的基础上认识中国自然主义,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自然主义理论家左拉。在他的文章“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左拉一种全面肯定的态度,茅盾明确指出不加入主观的意图而只是把所观察的事物照实描写出来即为自然主义,并认为左拉的观点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创作法则。这种观点是否过于片面?我认为茅盾脱离了当时的基本国情,只是一味的接收西方自然主义忽略了其独特的历史根源。因为一个文学思潮的发展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而中国与法国,俄国这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他过重偏向贴近客观现实而忽略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也有部分读者他们把阅读看作是一种放松,追求愉悦,精神享受的过程,这就要求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加工和润色。这并不是对金钱的一种屈服和迎合,这也是文学创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竟文学要面向大众,被大众所接受而不是文学创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练习场。

在中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的是《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和引导了茅盾。当时他为了使文学从封建主义的枷锁中解救出来,用民主主义的观点纵观文学在封建时代的发展。著名的三大主义是从形式到内容,从艺术到思想的全面的改革要求,其中推崇的“平易的,立诚的,通俗的”文学也明显显露出现实主义真实,客观的特点。但与茅盾,鲁迅相比,陈独秀更加注重是文学改革而非创作,他更倾向于通过变革文学来改造国民性,但他在早期现实主义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

茅盾,鲁迅,陈独秀他们三位都为中国早期现实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有了他们努力宣传和反复实践的勇气和决心才使我们早期新文学的发展更加多姿多彩,他們创造的文学价值都是构造新文学遗产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王福湘.“五四”时期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28(11).

[2]彭玉斌.中国新文学早期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2003(03).

[3]徐学.茅盾早期创作与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J].文学评论,1986(04).

[4]张永延.茅盾前期现实主义理论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

[5]陈涌.鲁迅与五四文学运动的现实中国主义问题[J].文学评论,1979(03).

[6]张海鹏.两种现实主义文艺观指导下的小说创作[J].赤峰学院校报,2011,32(08).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