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夜色温柔》中的男性气质问题
2018-07-21杨颖
杨颖
摘要:《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完成的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本文借助R.W.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迪克·戴弗按照其所处时代标准对自身的男性气质进行建构,追求理想,却屡遭失败,最终走向了迷失和堕落的表现和原因,借此揭示爵士时代男性面临的性别气质危机问题。
关键词:夜色温柔;男性气质;危机
20世纪初的美国是爵士时代,是镀金时代,也是一个被享乐与颓废、繁荣与衰败充斥着的时代。《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倾注其人生感悟,历时九年所写的著作,作者透过作品展现的是整个时代浮华背后的空虚和无奈。
小说讲述了精神病医生迪克·戴弗被患者尼科尔·沃伦所爱上,而迪克最终也没能抵挡住美貌、财富和地位的诱惑。婚后迪克成为了尼科尔的私人医生,逐渐荒废事业,忽视自我诉求,然而尼科尔病愈之却背叛了迪克。迪克曾梦想进入上流社会,并得到其接纳和认可,从而实现个人理想。但他忽视了上流社会浮华与喧嚣背后的空虚和肮脏。面对这一切,无奈的迪克最终只能自我放逐,孤独地在乡村小镇行医漂泊度过余生。
一、男性气质危机的表现
按照性角色理论,“男性气质准确地说就是男人行为的社会规范。”这里从外貌、事业、家庭三个角度来探讨菲茨杰拉德如何在主人公迪克身上展现男性面临的气质危机困境。
(一)颓败的外貌
小说中迪克全然是一个男权主流文化的代表,他英俊潇洒的正面形象变形为猥琐、狭隘、放纵,体现出的是男性话语权的削弱。迪克的登场是以萝丝·玛丽的视角呈现的:“在她后面是个戴骑师帽、身穿红条纹紧身衣的漂亮男子。”女性视角赋予迪克所代表的父权文化权威、荣誉的象征,但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身上女性化的男性气质。后来的迪克是“黑死病”,是“以前总是想着创造东西,现在似乎只想破坏的形象。”“代表男性价值标准的迪克从出现、堕落直至消退都是在女性意识领域及女性的话语控制模式下进行的;父权话语權威由台前走向幕后,这在文本中构成了对父权文化溃败的解构隐喻。”总之,迪克所代表的男性掌握世界话语权威的力量已逐渐减弱,其登场和谢幕亦不再因父权文化的中心地位的变化而有所改观,男性气质陷入危机。
(二)荒废的事业
事实上,个人的男性气质与其是否为家计负担者有关。对于那些无法养家糊口的男人来说,男性气质将会受到压力。年轻的迪克前途光明,他梦想着“做一个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精神病医生。”但是,婚后迪克的工作由于尼科尔的问题常常被搅得混乱不堪。“他就像是一个靠娼妓生活的男人一样被吞没了,而且不知怎么的,自己的武器库被人锁在沃伦家的保险库中了。”迪克的微薄收入根本无力承担赡养家人的责任,他们家庭奢侈生活的开支大部分是由沃伦家族提供的,由此可见迪克作为“一家之主”的男性尊严已丧失殆尽。迪克就这样被淹没在了滚滚而来的物品和钱财中,逐渐被逼入男性气质焦虑的困境。
(三)破碎的家庭
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颠覆了男权社会中的常态,他并未让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相反,迪克身上所展现的是一个失去经济独立、其出身和财产方面的劣势显而易见的男性。传统社会中,“女性一般在财产所有权方面处于劣势,在教育和就业机会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在婚姻方面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在父权制社会的家庭中,男性气质的建构通常是通过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和物化来实现的。”而迪克总是忍受妻子的无理取闹,压制自己的情感,无奈最终还是难逃被抛弃的命运。在婚姻层面,菲茨杰拉德描写的是处于劣势中的男性和男女主人公不同于男权社会的社会角色的颠倒状况,显然这种女性占据“上位”的婚恋关系也导致了男性对自身气质和身份的焦虑。
二、男性气质危机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迪克的悲剧命运和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男性气质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多元的、复数的,受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任何男性气质都是具体情境中的实践过程,而非固定不变的状态,何种男性气质能获得支配性地位是与整个社会的主导文化和历史语境戚戚相关的。”爵士时代的人们依旧疯狂的追逐着“美国梦”,不惜一切的要挤入上流社会,向往着能过上挥金如土般的生活。《夜色温柔》不仅是无情地揭露了金钱对美国社会的腐蚀作用,更是对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无情批判。迪克是一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他内心憧憬上层社会。但他只是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医生,和尼科尔的婚姻突显了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差距。在这样一个金钱当道、道德退化的社会里,渺小的迪克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被利用,最终沦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二)性格原因
迪克的悲剧命运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迪克是虚荣的。沃伦家族的财富和地位使迪克难以抗拒,而这样的结合必然导致理想和婚姻的破灭。虽然迪克也曾有过努力实现理想的宏大抱负,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令他束手无策,在虚荣的引导下,他逐渐忽略了自己的医疗事业,最终在财富中逐渐迷失自我。虚荣为迪克带来的是自身人格、自尊与自我的逐步丧失,导致了消沉堕落的悲剧结局。
其次,迪克是懦弱的。上层阶级始终以“保姆医生”来定位迪克,以他们剥削性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来影响迪克,消磨迪克的意志。面对上层社会的剥削和榨取,懦弱的迪克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迪克的悲剧结局与他的懦弱,不敢反抗上流社会对他的蚕食是绝对分不开的,或者说,即使迪克有心反抗,他也是无力的。由于不断的纵容和妥协,迪克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最终被上层社会所抛弃。
三、结语
《夜色温柔》中菲茨杰拉德以细腻的语言、现实的笔触描写了迪克由崇高走向自我放纵,最终堕落的历程,通过主人公对其自身男性气质和男性主体身份的焦虑,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男性面临的性别气质危机困境,表达了菲茨杰拉德对当时美国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代表性意义。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男主人公的悲剧是美国爵士时代年轻人的悲剧,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康奈尔R.W.男性气质[M].柳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张勤.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乐———《夜色温柔》的女性解读[J].国外文学,2001(1):72-73.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