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欲与身体

2018-07-21桂思琪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桂思琪

摘要: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类别,情爱文学所要表达的内涵与作者的思想角度,别具特色,19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为解构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建立了一种极端化的性别写作方式和创作思潮,往往带有一些对情爱的描写,通过两性之间的话题,特别是被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与普遍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性经验。往往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人性的某些特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正统学的一种反抗。《上海宝贝》作为这种情爱文学的典型代表,在问世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卫慧在世纪末的中国转型道路中完成写作,通过女性文学与身体叙事的建构,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隐喻与折射。

关键词:情爱文学;卫慧;上海宝贝

一、《上海宝贝》概述

本书主要通过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一个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coco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对“性自主”的向往,小说聚焦点在于:CoCo与中国男友天天、德籍男友马克的特殊恋情,天天是CoCo的男朋友,却是性无能。马克是驻上海外商,有家室、可以满足coco的性欲。CoCo每日摇摆在男友天天和马克之间,最后天天因吸毒死亡,马克返回德国,CoCo的双线感情于此告终。

Coco的行为显然是在正统道德标准之外的,不论是吸毒还是偷情,都是社会边缘人群的特殊行为,《上海宝贝》于1999年问世,正值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当时,我国正处在文化思想变化剧烈、网络社会文化逐渐流行的时代。小说的题材也非常的诡谲和敏感。

这部作品,在大量对主角Coco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也委婉的表达出了她对于周围人的看法。这是一种,把你的视觉感官附于主角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官,它引导你,启发你,暗示你,让你不觉地产生同情感,从而冲击自己的道德观与世界观,使你同主角一样,在意识与欲望中纠结。我们已经无法判断自己的追求是源于自己的梦想还是源于对他人的窥视,这种窥视感是自己与他人的一种比较。

二、《上海宝贝》的突出特征

人的身体作为性爱世界的实体,不可能会以赤裸裸的方式渗透到公共世界当中。然而,权力和语言作为公共世界中的一部分却可以渗透到性爱世界当中,并且对性爱世界的身体发挥作用。正是因为如此,性爱世界的身体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作为半自传体的小说家,卫慧可以说是我国对情爱小说进行实践的主体。它着重对女主角“情欲自主”、“Co Co”的觉醒历程进行描绘,重视对实际生活与女性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审视。与此同时,它还注重捕捉上海这个现代都会存在的风情。总而言之,它是一部基于女性视角,对现代的都市人特别是对现代读书女性的压力、工作、文化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映和透视的文学作品。而他写作的突出特征如下:

(一)裸露而直白的性描写

“他丝毫不加怜悯,一刻不停。……伴随着我的尖叫到来了。”①《上海宝贝》中,她于小说中将自己对情欲的推崇充分表露出来。性描写直接而又露骨,同时也描绘了纸醉金迷的都市夜生活。Coco是是一个尽力表现性与爱的分离的前卫女性。对《上海宝贝》的批评,也大多数集中在其性场面的赤裸裸描述,虽然评论者早就明白作家与小说中的人物不等同,但批判矛头还是指向作家自身,这与下一个特点直接相关。

(二)不设防

“这是一本可以说是半自传的书……不想设防。” ②(卫慧.不是我太另类,而是他们太主流[N].中国青年报,2000-03-20.)正是这种卫慧“不设防”的文学写作,半自传性质,使得读者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coco有一种窥探欲,甚至会将coco与卫慧等同起来。

(三)身体写作

在《上海宝贝》中,对身体美丽资本的强化时时可见:“她的身体有天鹅绒的光滑,也有着豹子般使人震惊的力量,每一种模仿猫科动物的蹲伏、跳跃、旋转的姿态发出优雅但令人几欲发狂的蛊惑”⑤卫慧的这种关于身体的叙事,也就是这种关于身体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表述,可以看作是对当时正统文学和“虚假写作”的一种在肉体层次上的反抗,因此,卫慧的身体叙事也就具有了更多的积极意义。

三、总结

《上海宝贝》有着情爱叙事文学的典型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一部大胆而复杂的情爱小说,一方面折射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本色,另一方面将人性的丑陋和真实、内心欲望、意识活动以及女性身体集中体现出来,这也是这部小说毁誉参半的原因之一。情爱叙事发展到卫慧的《上海宝贝》时,已不再类似于新时期刚开始的时候附着于大社会主题,它主要基于情爱本身,由自身的内涵发展而成的,是一種非常美好纯粹的情爱叙事,意义深远、内涵丰富,有进一步发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卫慧.上海宝贝[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2]卫慧.像卫慧那样疯狂[M].明窗出版社,2000.

[3]卫慧.不是我太另类,而是他们太主流[N].中国青年报,2000-03-20.

[4]刘成才.女性写作与当代中国叙事——由《上海宝贝》兼及一代人的写作伦理[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06).

[5]刘岩.“女性书写”的主体(性)悖论[J].文艺研究,2012(5).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