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签时代:一个词“锁定”一个人?

2018-07-21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贴标签蔡依林学霸

在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区中,我们需要一套快速易用的模板和草图轮廓,用以将我们遇到的人进行分类。

——《柔软的城市》

([英]乔纳森·拉班 著)

观察我们的生活,可以发现,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标签”来标识自己、标识世界。新闻会加上标签,如“今日头条”“G20专题”;视频会加上标签,如“游戏直播”“最新美剧”;写一篇日志、发一张照片,会加上“每日心情”“今天长这样”等标签;注册微博、知乎等社交网站时,不忘贴上“文艺青年”“二次元”等个人标签……

有人说,这是因为当下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人们总是匆匆地输入、消化、产出信息,大脑高负荷运转太累了,标签才应运而生。

这话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对。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早早地给女人贴上了“难养”的标签。还有“女司机是马路杀手”“四川人都吃辣”“处女座有洁癖”……在网络时代到来前,根据性别、地域、星座等产生的标签已经广为流传了——人们本能地找寻事物的关联性,并赋予其意义,以便便捷地认识世界。

我不想要这些标签,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被塞入一个词,或是一个故事。

——恰克·帕拉尼克

(美国小说家)

到了网络时代,标签比过去多了许多个性化色彩。

外貌特征可以是标签,比如“长腿欧巴”“白富美”“花美男”;性格特点也可以是标签,比如“女汉子”“软萌”“乐观主义者”。特长强项可以是标签,比如“麦霸”“学霸”;缺陷不足也能成为标签,比如“拖延症”“选择恐惧”“懒癌”。标签还可以是兴趣爱好,如“吃货”“猫奴”“二次元”;或者是专业工作,如“艺术生”“理工男”“程序猿”。拓展开去,就连在微信、QQ上的好友分组,都是一种标签。

标签的形式多样,根据不同场合不同需要,我们会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但也有一些标签,是我们被动地被时代、社会所贴上的。比如,根据出生年代,人们被贴上“80 后”“90 后”等“几零后”的标签。

曾几何时,“80后”一直被认为在溺爱中长大,是“小公主”“小皇帝”,是“垮掉的一代”。因而“80后”的我,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反感这个标签——我明明很独立自主,并不娇生惯养。

一张表教你区别“70 后”“80 后”“90 后”

现在,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已经没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了。面对网络上《一张表教你区别“70 后”“80 后”“90后”》之类的帖子,我会忍不住去比对一下:去KTV唱什么歌,平时爱穿什么样的衣服,与朋友聊天会谈些什么……然后发现:“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于是,“80后”成了我在社交网络上彰显自我的一个重要标签。

不过,当我深以为然地把这类帖子转发给“90后”的同事时,她的态度就明显不同了:“谁说我去 KTV唱《我的滑板鞋》了!”“我穿衣服也不另类啊,时尚、舒适很重要!”“我不喜欢自拍!”

类似的烦恼,很多人都有:只不过多花了点时间看书复习,怎么就被冠上了“学霸”的称号?为什么喜欢整理东西,就被认为是“强迫症”或者“处女座”?为什么别人只是根据星座,就判断我“腹黑记仇”?为什么一说我来自东北,就让人联想到“直播喊麦”?……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阿伦·贝克

(美国心理学家)

当然,标签并非全无正面意义,那些向理想人格靠近的努力,就是有关标签的奋斗。

“百变天后”“跳舞厉害”“勤奋努力”,这些是歌手蔡依林身上的标签。特别是舞蹈方面,自从在歌曲《舞娘》的MV里跳了一套令人惊艳的体操舞之后,无论是演唱会上还是MV中,蔡依林的舞蹈都称得上“高难度杂技表演”,瑜伽、艺术体操、鞍马、钢管舞,她全部都试过。

然而刚出道时,蔡依林其实毫无舞蹈基础,常常同手同脚,老师认为她不是跳舞的料。曾经弯腰双手摸不到地,现在竟可劈腿成一条直线,唱片公司的老板、舞蹈老师、宣传人员都说,这是认真与努力换来的。蔡依林自己也说:“我是个‘地才’,先天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只能加倍努力。”

人的一生会被贴上各种标签,我们很难不受到标签的影响、用标签所蕴含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自己。当你不想被标签定义,当你甩掉标签的束缚,你是什么样的人?

感谢东阳中学的同学参与讨论

● 徐嘉宁

标签就是一个形容词

眼下贴标签的行为随处可见,有人对此极为排斥,试图远离标签。可没了标签,我们还有什么?当你想找一个词形容某样事物,这是标签;当你选择购买商品,你读的是标签;当你向别人介绍自己,你会给自己贴标签。

标签类似于语言系统中的形容词,没了标签,去掉所有形容词,只剩一个标记身份的名词时,或许这个名词与数字编号没有太大差别,生活也会了然无趣吧。所以,想要社会精神生活的完整,标签断然无可摆脱。

● 骆黛红/蒋湘瑜

人以群分导致思维固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然而当我们仰仗标签的“识别速度”来寻找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以便更快捷地交流时,很容易以偏概全。这种误会多了,人云亦云,最终会导致思维的固化。比如给“东北”贴上“直播喊麦”的标签,把爱整理东西与“强迫症”“处女座”联系起来。

哲学原理说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我们可以认为标签体现了某个群体的共性,它是这个群体共同存在的个性特点,但不能否认这种认知也可能是单一的、片面的、绝对的。对于贴标签,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不被标签左右,无视别人独特的个性。

● 王酥恩

忽略时间角度,标签识人不准

标签的对象大抵分为两类:商品和人。给商品贴标签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帮助人们快速了解商品的特性与本质,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但人和商品判若云泥,我们永远不能忽略人的可塑性。“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只有站在时间的角度来思考,才能真正认识他人和了解自我。给人贴标签的行为忽略了时间角度,忽略了人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割裂了人的品性与时间、经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不够准确的。

● 管寒露

标签当由自己来决定

标签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外界对你的定性评价,一种是自我的认知。诚然,外界给你贴上的标签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认识自我,但对一个人来说,不自知是危险的,被外在评价左右着,就不能顺应本心去追逐自我。

萨特说过:“我永远在进行自我选择,而且永远不能作为已被选择定的存在。”因此,标签应该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义与期许,只有自己能给自己贴标签,对于外界所强加的那些标签,我们应该学会拒绝,学会撕下它们,还一个本真自由的自我。

● 张雨阁

标签是简易高效的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标签是一种简易的评价,因其简易,所以相对高效。比如,书店将书分门别类地摆好并贴上标签,无疑方便了人们找书。又比如,在自我介绍时给自己贴标签,更容易给别人留下印象。当然,因其简易,也难免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还是说到书,我们可以在“古典文学”一栏中找到《红楼梦》,但这部令世人说不尽的“奇书”蕴含的又岂止文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学、伦理学、服饰学……是评价,自然就有好有坏、有对有错,我们对标签既不可一概视而不见,也不可一概接受,当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上。

[厉晶晶 供稿]

感谢微信公众号“中学生天地”的读者参与讨论

@小小的你,小小的…:我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女汉子”。我特别坚强,去年手指割伤缝了五针都没哭,厉害吧!

@Olivia-Leonor:被同学贴过“小仙女”的标签。他们认为我每次都在最关键的时候提供帮助,或者向我寻求帮助时我都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还会主动助人。这样的人就是 “小仙女”,助人为乐的“小仙女”。

@一片空白:我经常在下课后狂写作业,同学就给我贴类似“学霸”“工作狂”的标签。其实我只是为了在学校把作业写完,回家后能多玩一会儿。

@尘慕cc梦与檬:“00后”的我,在陌生人面前是“小仙女”,在熟人面前撒娇卖萌,内心是“吃货”“懒癌晚期”的“女汉子”。跟我掰手腕输了的男生都称我为“熊的力量”,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mingmeidechuju:同学们都说我“高冷”“孤僻”。同桌说我很“自由”,因为我喜欢一个人待着,她却喜欢三五成群。我觉得这些词跟我完全不搭边,不过还好我不怎么在乎。

@提拉米苏:我觉得贴标签有时候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感觉更加亲切一点,有时候还可以通过标签来了解对方的爱好,扩大自己的交友圈。我就属于“学霸”“懒癌晚期”“拖延症”“中二病晚期”等等,其实挺有趣的。

猜你喜欢

贴标签蔡依林学霸
拒绝被贴标签
Adult 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with horizontal adenoma:A rare case report
再见了,我暗恋的学霸妹妹
我是『学霸』
我给酸奶贴标签
“蔡依林树”
贴标签
谈对青少年“贴标签”的现状及影响
学霸的幸福生活
蔡依林出英文专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