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浅谈解答语段补位题的几个环节

2018-07-21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补位语意语段

山东 武 强

语段补位连贯题是一种很“烧脑”的题,也是学生很苦恼的题。“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很多学生一次次面对,心怀热望;却又一次次铩羽而归,空怀叹息。那么,这类题,有没有内在的规律?有没有终南捷径呢?

当然有,那就是典型示范和针对训练。做好典型示范,大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我们不妨以下面的材料为例,看看这些“典范”里有哪些可为我所用的“秘籍”。

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现代化进程造就了一个无限展开的中国,这个时候,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重要。古人把四书五经读好,①再辅以行万里路,像顾炎武那样,就能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思想体系。②今天则完全不同了,囿于欧美的“现代化”观念,容易陷入“单向思维”。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如此剧烈;立足国内,从乡村到城市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③尤其需要更多地深入历史现场,关注当下社会精神状态,建立与社会尽可能多的连接。我们所生活的土地,是一本更大的书,要倾尽全力去读。

这是《人民日报》上的一段论述。中心内容是青年人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万里路”与“万卷书”的关系;结构上,古代、现代相权,古人、今人相照,强调了青年人立足现实的必要。由此入手,第一处说古人读书与行路关系,自然要考虑“行万里路”的内容,这是顾炎武思想体系的成因所在,故而可以得出“再辅以行万里路”的答案;从对比关系入手,后面第二处自然考虑“今天”,说“囿于”“陷入”,则明显说当下的不足,可以得出“今天则完全不同”答案;第三处“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指代意义明确,指向现代意味显豁,但关注开篇的“路”与“书”的关系,再结合文段前面的古今对比,可以发现后面强调的是青年人对现实生活或客观现场的态度问题;而段末所说“更大”“倾尽全力”,所填内容应该有所强调,宜用“特别、尤其”等字眼作为领起,就总结出“尤其需要更多深入历史现场”的结论了。

结合上述题目,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补位题在内容上的规律。面对这类题目,我们不能忙着去“补位”,而是先要综合研读文段的话题重心和语句含意,研读在此语意统帅下,包含了哪些语意层次,话题是什么,话题的关系是什么,对应的结论是什么,等等。做好了这个前期的“阅读内容”工作,我们才能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做好“形式补充”工作。

譬如下面的高考真题: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显而易见,在内容上,这个文段中心说的是气候的影响,话题是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语段重心是人们如何积极利用,结论就是人们利用方法改变气候。围绕这些信息,可以较快地判定空格处大致的语意方向:

①应该谈对人类的影响;②应该说气候危害;③应该谈气候的积极利用问题。

如何做好“形式补充”呢?

第一,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关注句子的数量以及彼此衔接的明暗关联词,从而在补位的句子上做出形式、语意上的呼应,如上题呼应“不仅”,①处自然少不了“而且”;而②处的“但是”,明示后面所填内容与“但是”前的内容相反或相对,因此,“为人类造福”的反面就是“给人类带来危害或祸害”,这就是语句形式的妙处!

第二,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标点符号,因为每个标点符号都有各自的“符号含义”,都有各自的暗示作用。如该题①处补位句后面是句号,意味着所补句子应该以前面的文字为归纳基础,一般不会和句号后面的文字有绝对的联系;如果补位句子前后都是逗号,如此题第②处,意味着所补句子与前后内容关系都很紧密,需要前连后挂。这样,结合标点的暗示也可以窥得端倪。

第三,要引导学生断定语句的位置和类型。这样,学生容易发现备填语句的位置和类型。依照出现的位置,可以分为领起句、衔接句和总结句。如第②处和第③处,根据标点符号提示和相关语意,可以判定前一个是“衔接句”。因此,所写内容要前后粘连;后一个是“总结句”,因此要承接“所以”的内容,做出结论归纳。

总之,抓住补位题在内容上暗含的倾向性特点,确定补位的具体内容;抓住结构形式上的前后照应性特点,确定前后关联的相关虚词。学生一旦“解剖一个麻雀”,心中存在的困扰就会渐渐清晰,补位题的材料骨架和内在脉络也就了然于胸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就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典范”的补位题来“示范”,再用针对训练来强化,这就是破解补位连贯题的关键环节所在。

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补位题大致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律:

1.选材上,多以说明性、论述性材料为主,而以说明类居多;

2.结构上,材料内部有较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语句之间的联系时明时暗,往往呈现较强的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且上下句之间、首尾句之间都有一定的结构照应;

3.形式上,注重考查领起句、衔接句和总结句三种类型,尤以衔接句居多。

针对上述情况,在复习中,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做好整体阅读,确定有几个句子,话题是什么,中心是什么,探讨的是哪些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语段的完整性上把握语意,从语句的逻辑性上梳理层次。

其次,要引导学生提炼归纳语句之间在形式上的标志,尤其是注意关联词,抓住“因此、所以、以致、导致、因而”等词语,快速找出与之呼应的潜在连词,然后结合语段文意做出大致的语句判断。

最后,引导学生做好规范表达训练,即结合上下句论述的话题以及体现该话题的中心词,用相应的关联词带出相应的中心词,这样就突出了语意联系的紧密性,从而保证了答案的规范性和补位的准确性。

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得好:“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面对某些假象,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破解补位连贯题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被它形式上的繁复所迷惑,而是要引导学生看透连贯题的本质,即考查的是语意表达上的前后照应、话题突出、中心明确和结论的准确。这样,围绕着这个中心去复习备考,就会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由于语言补位连贯题仍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闪亮”存在,我们应该格外重视,在实践中增强学生语言训练的针对性和思考表述的准确性。经过我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连贯表达能力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提升。

猜你喜欢

补位语意语段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的近代淄博大鱼盘纹饰语意维度研究
基于语段加标推导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区分条件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补位”
韩国三名高管“补位”亚投行
缺席的父亲:孩子的成长谁能“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