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8-07-20刘仙凤

黑河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育教育初中

刘仙凤

[摘要]初中教育的着重点不仅是学习课本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是专业技能强的人才,排在专业知识前面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道德高尚。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锻炼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对于道德品质的提升是初中体育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品德教育

体育与其它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专业学科不同,其任务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让青少年有更加健康的体魄,是整个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在初中体育中渗透品德教育,是当前初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升品德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一、初中体育中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

1.初中体育中品德教育的目标

初中体育的一项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品德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观点,能动性地开展学习活动。作为一门锻炼学生头脑和体力双方面技能水平的学科,体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着融合学生的智慧和品德的作用。为迎合当今的教学需求,教师必须将体育中的品德教育目标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并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接受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过程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使教学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效。

2.初中体育渗透德育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促使学生积极接受技能和品德知识教育。在实践中应从学生需要出发,发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方法论教育为主,真正培养有自主性、创造性、德才兼备的主体性人才。

内化性原则:内化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并不矛盾,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学的出发点在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而内化性原则强调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教师在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发掘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挥教师的启迪作用和引导作用,正面引导,亲自示范,引导学生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用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约束,并将教育的内容内化为永久的素质。

整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运用哲学上关注整体的原则,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切忌只关注少数同学而忽视大多数同学的真正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发展区内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追求,以便于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差异性原则:注重整体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肯定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成长环境、性格因素等方面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系统性原则:指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层次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课程的联系紧密性,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体育教学的全方面,使學生有着牢固的印象。

3.体育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体育教学原本就是寓教于乐、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进步的一门课程,如果能够利用好体育教学和德育的紧密关系,则一定能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目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品质,在教学和同学生课间相处的时候都要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德情怀。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清晰、示范规范、言行一致、品德高尚,这必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品德情操的目的。其次,体育教学本身也是一个放松身心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与学生进行沟通,所产生的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更好地约束学生的品德行为。

二、体育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和教学特点进行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项目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如对学生进行长跑训练可以渗透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进行球类训练可以渗透学生勇敢、果断、自信等精神;进行体育舞蹈训练可以渗透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运动的动作要经历一个生疏、僵硬到熟练、协调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教师应对各项内容有准确的定位,明确体育教学内容及品德教育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培训时,要给予学生多一点耐心,学生从动作的生疏到流畅娴熟,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使学生明白做好一件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而并不是简简单单、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甚至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体育项目都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练就过硬的体能,练就体能的过程就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在体育授课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确定体育教学方法之前要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确定好适合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教学训练方法。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真正需求和兴趣、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条件等,教师确定好适宜的教学方法之后,要将道德准绳渗透到其中,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提升道德素养,将学生的心理、身体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身体动作的亲身示范,然后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使用启发式教育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知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体育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3.结合学生行为表现进行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教师必须注意的一个环节。学生的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对其进行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完成任务,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坚持不懈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还要积极对学生进行观察,若发现情绪不对或是举止异常的同学,应该积极进行引导,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导。若发现行为出现较明显错误的同学,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若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同学,要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特征,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积极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引导这些学生辨别是非、遵守纪律。

4.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品德教育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并且要以学生为本来开展教育活动。从现实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场地的特点,科学地进行因材施教。让那些体育较弱的学生或者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发展自己身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感兴趣的游戏项目,通过体育游戏教学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生活,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还能在游戏中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融入集体的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体育道德教育观念的要求。教师应将体育教学和德育结合起来,通过初中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为社会提供身体素质优异、品德高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华美林.探析初中體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4,(31).

[2]马翠勇.激发学生情感 搞好体育教学[J].成才之路,2013,(15).

[3]陈恩富.中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探讨[J].职业,2012,(14).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体育教育初中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