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向拉伸对P(VDF-HFP)膜结晶相、介电和储能特性的影响

2018-07-20周振基夏卫民孙倩倩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晶相偶极子介电常数

周振基, 夏卫民, 孙倩倩, 曹 甜(西安理工大学 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高储能密度电容器(High Energy Density Capacitor)作为电容器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储能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抗老化、性能稳定等优点,可用于大功率储能设备(如现代武器与移动装备)的电源。电容器器件中电介质材料是能量存储的核心[1-2]。

根据其结晶条件,PVDF呈现出四种不同晶相,分别为α、β、γ和δ相。其中,α相和β相是PVDF最常见的两种晶相,α相可通过一般制备工艺获得,该相无极性,高电场下也不显示出铁电性能;β相PVDF可通过拉伸、低温成膜及快速冷却等方法获得,它具有较大的自发极化强度和良好的铁电性能。γ和δ相PVDF不常见,它们也具有一定的铁电性能[7],但同电场下剩余极化强度(Dr)低于β相PVDF[8-9]。随后研究发现,各种晶相PVDF的介电损耗高。因此,在不影响PVDF介电常数的基础上,可通过添加其他改性单体如TFE、HFP、CTFE等对PVDF进行共聚改性,以降低PVDF的介电损耗[10]。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是此类化学改性的电介质材料之一,HFP的引入对P(VDF-HFP)聚合物的结晶和介电性能有较大影响[11]。有研究发现,P(VDF-HFP)二元共聚物在700 MV·m-1电场时可释放能量密度为21~23 J·cm-3[12]。此外,由于P(VDF-HFP)主要单元为VDF,它们的结晶区域具有PVDF的特征,熔体成膜的P(VDF-HFP)结晶区以α相为主,且α相含量随着HFP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减少[13-14]。此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尺度拉伸(>400%)可大大降低PVDF和P(VDF-CTFE)的缺陷,增加其耐电击穿强度,且拉伸处理后PVDF基含氟聚合物可发生结晶区相变[15]。但目前尚未有机械拉伸对P(VDF-HFP)结晶态以及电性能影响的详细研究。

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单向拉伸处理对PVDF和P(VDF-HFP)的结晶相结构、介电、铁电和能量存储性能的影响。发现拉伸处理后P(VDF-HFP)厚膜结晶度降低,结晶区发生了从α或γ相到β相的相变,介电常数稍有下降。但经拉伸处理后,HFP摩尔含量为4.5%的P(VDF-HFP)厚膜耐击穿电场强度高达900 MV·m-1,单向电滞回线结果表明该厚膜可释放能量密度接近28 J·cm-3。

1 实 验

1.1 实验原料

PVDF和P(VDF-HFP)共聚物(HFP摩尔分数分别为4.5%、12%、15%和17%)分别从美国Solvay and Sigma Aldrich公司购得,N,N-二甲基甲酰胺(DMF,99.5%分析纯)由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在厚膜制备过程中所有原料都经过纯化处理。

1.2 P(VDF-HFP)膜的制备

将PVDF和P(VDF-HFP)共聚物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经过滤膜进一步纯化,在室温条件下将聚合物溶液旋涂于载玻片上,在80 ℃的环境中烘干6 h,使溶剂完全挥发,为了进一步降低其结晶度,将膜在真空干燥箱中200 ℃保温2 h,再将其迅速放入冰水中进行淬火,获得厚度20μm左右的PVDF、P(VDF-HFP)95.5/4.5 mol%、P(VDF-HFP)88/12 mol%、P(VDF-HFP)85/15 mol%和P(VDF-HFP)83/17 mol%聚合物厚膜,分别记为S0、S1、S2、S3和S4。然后使用TA RSA-G2动态热机械分析机(DMA,USA)将淬火后的膜在以下条件下单向拉伸:PVDF厚膜在100 ℃条件下5倍拉伸,P(VDF-HFP)厚膜均在室温下5倍拉伸。拉伸后的S0、S1、S2、S3和S4分别记为S0-P、S1-P、S2-P、S3-P和S4-P。

1.3 表征与测试

为了建立P(VDF-HFP)共聚物结构与电性能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仪(XRD,RIGAKUD/MAX-2400,Rigaku Industrial Corporation,JPN)测定了所有样品的晶体结构,X射线的波长为1.542Å(辐射源为Cu Ka,管压为40 kV,电流为100 mA,扫描速率为10°/min,2θ角度范围为10°~40°)。用TA-S2000型差热分析仪(DSC)检测了样品的熔融温度(Tm)和居里温度(铁电-顺电相转变温度(F-P),Tc)。采用Agilent-4294型阻抗分析仪测试了样品介电频谱和温谱,测试前用日本电子JEOL-1600离子溅射仪在膜的两侧表面喷Au电极,电极面积为0.5 cm×0.5 cm,测试频率为100 Hz~1 MHz,温度范围为-20 ℃~140 ℃。用铁电测试仪(Poly k,USA)获得了样品电滞回线(D-E曲线),电压为三角波形,频率10 Hz。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向拉伸对PVDF和P(VDF-HFP)晶体结构 的影响

图1为单向拉伸前后PVDF和P(VDF-HFP)样品的XRD图。可以看出,拉伸前的厚膜S0~S4的XRD衍射特征峰位置出现在17.7°、18.4°和19.9°,这些特征峰分别对应于(100)、(020)和(110)晶面,是α晶相的典型特征峰;β晶相特征峰并不明显,表明在拉伸前的P(VDF-HFP)厚膜中,结晶区以α晶相为主。此外,与拉伸前相比,在拉伸后S0-P到S4-P样品中,α晶相特征峰完全消失,而β相特征峰于20.4°显著增强,表明在拉伸后的样品中,结晶区以β晶相为主。此外,拉伸后所有样品衍射峰强度均有下降趋势,说明拉伸后聚合物厚膜的结晶度下降。

为了进一步说明拉伸对PVDF和P(VDF-HFP)厚膜的晶相和结晶度的影响,用DSC分析了聚合物样品居里温度Tc和熔点Tm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未拉伸的PVDF和所有P(VDF-HFP)均显示两个峰(图2(a)),较高的峰值是Tm,峰值强度和样品结晶度呈正相关。随着HFP引入量的增加,有序分子链-CH2-CF2-排列趋于无序,使PVDF基共聚物结晶度减小,因此,PVDF的Tm从170 ℃(S0)降低到140 ℃(S4),同时Tm的强度相应的变弱。此外,S0到S4在55 ℃到60 ℃之间的Tc温度峰强度随着HFP单体增加而增强,表明极性相(β相或极性低的γ相)增加,这是因为将HFP单元引入PVDF会阻碍VDF链的自由旋转和排列,使部分VDF分子链排列全部变成反式结构[12]。大尺度拉伸后,因为分子链由无序变成有序排列,且大量晶粒被破坏,因此,如图2(b)所示,相比拉伸前的样品,S0-P至S4-P的Tm下降,峰强度也随之降低,并且S0-P到S4-P在166 ℃~170 ℃之间的Tm峰变宽。然而,尽管拉伸后PVDF和P(VDF-HFP)厚膜的β相含量有所增加,但此拉伸诱导的β相分子排列晶区晶片尺寸很小,不同于结晶导致的大尺寸β相晶粒,所以拉伸后样品的Tc变化不大,仅峰值有下降趋势。因此,XRD和DSC结果表明,在极化后的PVDF和P(VDF-HFP)厚膜中,均存在从α到β的相变,此相变会进一步影响厚膜的介电性能。

图1 PVDF和P(VDF-HFP)膜拉伸前后的XRD图谱Fig.1 XRD patterns of PVDF and P(VDF-HFP) films

图2 PVDF和不同P(VDF-HFP)膜拉伸前后的DSC图谱Fig.2 DSC curves for PVDF and various P(VDF-HFP) films

2.2 拉伸前后P(VDF-HFP)的介电性能

拉伸前后PVDF和P(VDF-HFP)95.5/4.5 mol%膜相对介电常数εr和损耗tanδ随电场频率的变化情况见图3。从图3可知,拉伸后PVDF和P(VDF-HFP)95.5/4.5 mol%厚膜的介电常数低于未拉伸样品。其次,在10 Hz~100 kHz频率范围内,PVDF和P(VDF-HFP) 95.5/4.5 mol%厚膜的εr随频率的升高缓慢减小。在100 kHz后,即外电场频率高于偶极子的弛豫频率时,εr随频率升高迅速减小。这是因为PVDF是一种极性聚合物,由偶极子取向极化为主的εr随电场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在高频(>100 kHz)下偶极子转向已跟不上电场频率的变化,εr随电场频率的升高而减小[16]。此外,如图3所示,在低于1 kHz频率的情况下,直流离子电导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进而造成了tanδ的减小;而在高于15 kHz频率的情况下,偶极子弛豫导致了tanδ随频率的升高而迅速增大,这是弛豫铁电体的典型特征。

图3 PVDF和P(VDF-HFP)95.5/4.5 mol%膜拉伸前后的频谱Fig.3 Comparing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unstretched and stretched films

图4为P(VDF-HFP)95.5/4.5 mol%厚膜拉伸前后εr和tanδ随频率以及温度的变化趋势。在未拉伸的PVDF中,εr没有明显的峰(图4(a)),宽介电峰对应于偶极子极化随温度升高时产生的的介电弛豫。这是因为该样品结晶区以非极性α相为主,低频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偶极子极化出现介电弛豫现象,S1的介电损耗峰值稍有增加[17-18]。拉伸后,S1-P发生了从α相到β相的相变,因此,S1-P的介电温谱曲线在大约60 ℃时出现介电峰值,此介电峰对应于F-P相变,进一步验证了此前XRD结果。

图4 P(VDF-HFP)95.5/4.5 mol%膜拉伸前后的温谱Fig.4 Dielectric 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P(VDF-HFP) 95.5/4.5 mol%

此外,如图4所示,P(VDF-HFP)膜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加反而有所降低,从极化角度来说,当交流电场的频率很小时,电介质中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偶极子取向极化、界面极化等各种应有的极化方式均会作用,各种极化方式都对介电常数有所贡献,所以在低频下介电常数较高[12-13]。当频率升高时,偶极子取向极化赶不上频率的变化速度,介电常数下降。频率进一步增加后,偶极子取向极化进一步减弱,这部分极化在高频下对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贡献很小,使高频下介电常数大大降低[19]。

2.3 拉伸前后P(VDF-HFP)铁电和能量释放性能

为进一步验证单向拉伸对PVDF铁电性能的影响,图5比较了拉伸前后PVDF的双向电滞回线。测试此电滞回线时,电场由负值回零,剩余极化值(Dr)是由不可恢复铁电畴所致,再次施加电场时,系统默认Dr为零。可以看出,Dr和Dm(电位移)均随电场强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表现出铁电弛豫体的特性,这与之前的测试结果一致[12,19]。拉伸后的PVDF厚膜发生了α相到铁电β相的相变,如图5(b),不仅具有较大的Dm,而且由于β相的高极性,Dr也有了明显增强。随着电场的增加,Dm越来越大,在最大电场为600 MV·m-1时,Dm达到0.135 C/m2。此时Dm为正向和反向电场达到最大时,两个饱和极化强度绝对值的平均值。

图6为拉伸前后P(VDF-HFP)95.5/4.5 mol%厚膜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单向电滞回线。拉伸前后该聚合物的Dm均随电场强度的提高而增加。如图6(a)所示,拉伸前,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在400 MV·m-1电场时,膜能释放的能量密度为18.6 J·cm-3。但拉伸后,在300 MV·m-1~900 MV·m-1的极化电场下,Dr不再随电场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拉伸后聚合物结晶度降低,不断增大的极化电场并未使非晶区和微小的β相晶片束缚在电场方向上,而是越来越多的偶极子随电场转向,电场撤去后能恢复到原来状态。如图6(b)所示,极化电场达到900 MV·m-1时,P(VDF-HFP)95.5/4.5 mol%厚膜可释放能量密度高达27.7 J·cm-3。此外,图6(a)中未拉伸样品存在较多的缺陷,高电位移值包含了更多的界面极化和漏导,所以同一电场下其电位移值高于拉伸后的样品(图6(b))。同时,该厚膜剩余极化强度(损耗)也高于拉伸后的样品,而能量释放效率低于拉伸后的样品。

图5 PVDF膜拉伸前后的双向电滞回线Fig.5 Bipolar D-E loops of PVDF

图6 P(VDF-HFP)膜拉伸前后的单向电滞回线Fig.6 Unipolar D-E curves and discharging energy densities of P(VDF-HFP) 95.5/4.5 mol%

对拉伸后P(VDF-HFP)95.5/4.5 mol%厚膜放电性能的进一步测试结果(放电脉冲曲线)如图7所示。图7表明,P(VDF-HFP) 95.5/4.5 mol%厚膜在500 MV·m-1的电场下4 μs连续1次、10次、100次和1 000次放电后,仍能保持稳定的能量密度且均保持在9.5 J·cm-3左右,没有明显衰减。该结果说明P(VDF-HFP)95.5/4.5 mol%厚膜经得起多次充放电测试。

图7 P(VDF-HFP)95.5/4.5 mol%膜的放电脉冲曲线Fig.7 Discharging pulse curves of P(VDF-HFP) 95.5/4.5 mol% films

3 结 语

本文首先利用XRD和DSC研究了单向拉伸对PVDF和P(VDF-HFP)厚膜结晶性能的影响,发现拉伸后PVDF和P(VDF-HFP)膜发生了由α和γ相到铁电β相的相变,同时,聚合物膜晶片尺寸和结晶度下降。随后,介电测试显示,拉伸后PVDF基共聚物的介电常数降低,电滞回线结果表明,机械拉伸虽不能提高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但可通过相变和降低结晶度大大提高样品可释放能量密度。由于拉伸后PVDF和P(VDF-HFP)厚膜发生了从顺电体到铁电体的转变,β相的高极性致使Dm增加,但Dr并未随之增长,P(VDF-HFP)95.5/4.5 mol%厚膜在900 MV·m-1极化电场下的储能密度高达27.7 J·cm-3。最后,放电脉冲曲线显示,该材料在500 MV·m-1电场下连续放电1 000次,可释放电能密度仍能保持在9.5 J·cm-3左右。此结果高于同类研究成果,可为PVDF基氟聚合物在超级电容器材料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晶相偶极子介电常数
磷化法制备NixPy及其复合材料光解水性能
锂电池正极材料烧成用匣钵物相的半定量分析
低副瓣三次模压缩偶极子天线的设计
基于DDS的正交偶极子声波测井仪快检装置研究
基于追踪数据的全球中尺度涡旋偶极子自动识别方法
示踪剂种类及掺量对水泥土混合浆液的电学行为影响研究
含能快递
不同晶相Bi2O3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太赫兹波段碲化镉介电常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无铅Y5U103高介电常数瓷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