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对情境的作用机理研究*
2018-07-20梁玉芳
王 福 梁玉芳
(1.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 呼和浩特 010051;2.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长春 130022;3.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 辽宁大连 116023)
1 引言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地搜索、辨别、获取和利用信息;二是对信息进行处理、挖掘和创新增值。前者通过用户对情境的有效感知,使移动图书馆服务由实体形态还原为理念形态,从而达到信息接受、利用和认知的目的[1]。信息从生产到被接受的过程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从横向而言,信息沿着流动的方向呈辐射式传播、扩散,其特点是传播范围广、信息流量大、信息流转快[2],能够满足用户的碎片化、及时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从纵向而言,信息接受呈现出两方面特征:①无序到有序,信息沿其流动的方向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信息接受可理解为在用户信息意识支配下科学地控制信息流动的一种社会交互[3],使信息按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既定方式流动。②演进到生态,某一信息同时作用于多个用户完成某次传播,该信息源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宿,使信息接受宿变成新的信息源,并对所接受的信息创新后再传递给其他信宿,实现信息价值增值[4]。信息接受价值增值过程是信息接受主体收到信息后,结合自身信息鉴别和接受能力对信息选择性[5]接受。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与情境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是由不同维度的众多情境要素组成,其构建如下:①情境链,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节点经简单组合形成信息接受情境链,链上的每个节点代表不同的情境要素,情境链代表了情境的变化趋势和优势[6]。②情境树,以情境链为基础,链上的每个节点可以生长出分支。随着分支的不断生长,形成情境支链并逐渐细化后形成情境树。③情境网,情境树之间盘根错节、枝叶交叉情形愈加明显,最后使不同情境树之间借助关联关系形成情境网[7]。④情境域,随着情境网的不断生长和拓展,受制于网络生成边际效应,信息接受情境在拓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缩,形成信息接受情境域[8]。⑤情境场,以信息接受情境链、情境树、情境网、情境域为基础,信息接受情境将其融合后向场的形式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用户信息行为各异,且不同用户信息行为变化多样,这便对移动用户的信息接受情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有助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创新构建[9],充分发挥信息接受情境的碎化、重组和融合效应。
2 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对情境的影响
2.1 用户信息需求对移动图书馆情境的影响
用户信息需求优势表现越明显说明移动图书馆能满足其优势变化程度越高,越体现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信息需求及其变化的支撑能力和支撑强度[10]。除信息接受优势外,用户在信息接受方面还体现在其信息接受力,借助于信息接受势和接受力实现用户信息需求被满足的广度和深度[11],也体现了用户信息接受欲望的强烈程度。用户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情境激发,用户信息接受优势和接受力是激发信息接受情境要素的内在动因,刺激情境要素的不断变化以适应用户信息需求优势和信息需求力不断变化的要求。如果某一情境要素不能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优势和需求力,则会削弱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能力[9],直接表现为用户忠诚度的下降。②情境调适,在用户信息需求优势和需求力变化的刺激下,信息接受情境要素渐进变化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如果这种情况下仍不能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优势和信息接受力,则说明信息接受情境配置存在问题,没有实现信息接受情境要素的适度配置[12]。③情境适配,用户信息需求优势和信息需求力的满足对信息接受情境的最终要求体现在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如果两者适配程度较差则会造成信息接受情境的浪费或不足,使信息接受情境没有针对性,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没有被凸显[13],最终会丧失用户。用户信息需求越强烈对技术的要求程度也越高[14],促进信息接受情境进一步细化,使情境向个性化、人性化、交互化、分享化性能方向发展。用户信息需求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接受需求对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
由图1可知,用户信息需求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过程是:首先,用户产生信息需求,而信息需求又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等级(如:日常的泛在需求、业务需求、科研需求等),并最终形成信息需求优势链。其次,移动图书馆对用户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重新构建信息接受情境,使情境由激发向优化再向适配方向演进。在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和重构的信息接受情境共同作用下,为用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交互化、分享化、泛在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服务。
2.2 用户信息搜索对移动图书馆情境的影响
用户信息搜索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体现二者的耦合及其变化方面:①拓展耦合[15],用户信息搜索与信息接受情境耦合最初体现在用户出于对信息接受情境广泛涉猎的耦合拓展[9]。②收缩耦合,用户的信息搜索能力与信息接受情境耦合中期体现在其专业搜索的耦合的收缩性。用户经验视野集中在目标信息的某个焦点上[16],调适了信息接受主体的认知活动的情境域。③耦合平衡,信息搜索与信息接受的拓展与收缩共存于信息搜索域的匹配过程之中,最终使二者耦合的拓展与收缩[17]平衡于一定的阈值范围。用户信息搜索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还体现在二者的适配:①粗糙配置,满足信息搜索与信息接受情境拓展耦合是用户信息需求的泛在化体现,表现为匹配的粗糙性[18]。②精细配置,满足用户搜索与信息接受情境收缩耦合是用户常见的信息搜索模式,体现了用户专业领域信息搜索特性。③双重配置,信息接受情境从两个不同需求方向的配置实现了情境配置向广度拓展并向深度延伸。一方面,日常生活所需信息接受情境配置是广度的粗糙配置;另一方面,专业领域研究需要深度的精细配置[19]。用户信息搜索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搜索对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
由图2可知,用户信息搜索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表现在:首先,用户在信息需求的驱动下激发信息搜索,信息搜索过程体现在用户与信息的拓展耦合与收缩耦合,两类效用形成了用户信息搜索的耦合平衡,最终形成了动态的用户信息搜索域。其次,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实现情境重新配置,使情境由广度粗糙配置向深度精细配置,再向广度深度兼顾的方向优化。在用户信息搜索域和情境动态配置的共同作用下,移动图书馆优化信息组织,以满足用户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的需求,实现移动图书馆的信息开发、信息应用和信息创新服务。
2.3 用户信息接受对移动图书馆情境的影响
信息接受以信息接受的优势链、树、网、域和场的形式实现。移动图书馆不同用户都具有自己特定的“视界”和“意义域”[20],也包含了以视界为核心的理论、传统文化要素、现实实践对信息价值的认知。用户信息行为对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情境构建模式:①适应性构建,认识活动无论如何也不能穷尽所有特殊客体的每一决定因素,可以为信息接受的定量研究提供某种可能。虽然信息接受场不能像物理场进行精确的统计和计算,但仍然可以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适应性构建[21]。②优化性构建,将不同信息接受场关联起来其本质更加清晰。信息接受势由信息需求和搜索引发,信息接受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而是被动中具有主动,制约中具有能动,是洋溢着接受者主观精神的创造性活动[22]。③适配性构建,用户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影响呈现出场的矛盾运动性,矛盾双方相互刺激有利于信息接受情境适配[23]。信息接受对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信息接受对信息接受情境影响
由图3可知,用户信息接受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过程是:首先,用户在信息需求的驱动下,形成各自信息需求优势链、信息搜索域和信息接受场,分别体现了用户的信息接受目的、信息接受经验和信息接受能力,最终形成动态的用户信息接受场。其次,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实现情境的适应性、优化性和适配性重构。在用户信息接受场和重构情境的共同作用下,移动图书馆为实现信息组织、信息标引、信息导航,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信息挖掘和信息利用服务。
3 用户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情境作用模式
3.1 参与协作奉献的用户信息需求模式
用户作为置身于特定历史和现实社会环境的人,它的主体性体现在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信息接受的参与性、协作性和奉献性及其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适配的程度,其模式主要有:①参与性需求,信息接受作为人际交往的互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于不同用户社会特质的差异,其信息接受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23],所以信息接受具有肯定性接受、否定性接受和选择性接受。②协作性需求,在用户信息接受的参与过程中,如果信息确实能满足用户信息接受的强烈程度,则会使用户由仅仅是参与转向协作式信息接受和利用。用户在信息接受活动中并非是全盘[24]、无限性地接受信息,而是要受来自自身内部需求和外部信息接受情境的协作和关联作用。③奉献性需求,随着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的不断磨合,用户信息需求视野,信息搜索经验和信息接受的适配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25],从而使用户的参与、协作和奉献的信息接受模式更为明显。用户信息接受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专业范围、科研领域、业务区域,都需用户的行为与情景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传播、信息接受的奉献性。由此可见,随着用户需求视野、搜索经验、接受能力的不断变化,用户信息接受模式在信息接受的参与性、协作性和能力性不仅要发生动态变化,也要在这几个方面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强化,使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更好地适配[26]。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参与协作奉献的信息需求模式
由图4可知:首先,用户信息需求的体现是通过人与人交互、人与社会交互以及人与平台交互,根据交互结果形成了自身对移动图书馆信息需求的阈进行的。其次,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激发用户新的需求模式。移动图书馆在用户信息需求阈与用户新的需求模式的作用下,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为用户信息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动态形成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优势支链、优势树、优势网,其中不同的需求优势形式中蕴含着信息需求的优势态和信息需求优势。
3.2 期望现实调和的用户信息搜索模式
信息接受体现在其信息接受能力,但在实际信息搜索过程中,信息搜索现实往往与其期望存在一定差距。信息接受的期望与现实的调和的要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接受主体,用户在信息接受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信息的搜索、鉴别、筛选的能力,也决定着信息接受过程的性质和规模。信息接受主体性还体现在用户在信息接受过程中根据自身需要构建[27],体现在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的良好适配。②接受鉴别,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过程中,只有分析和认识了信息接受主体的作用,才能深刻地理解信息接受的现实和期望调和作用的效果。信息接受主体对信息接受情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信息接受势发生在一定的信息接受情境下的,信息接受情境是信息接受的必要条件。③情境配置,用户会选择有利的情境、避免不利的情境,将信息接受过程中的信息接受情境按一定目的和方向组织起来,协同发挥作用[6]。为此,一方面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产生作用使其信息接受期望发生变化,使信息接受期望与信息接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匹配。另一方面使用户对信息接受情境产生作用,使信息接受情境各要素的作用形成一个信息接受的合力[9]。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搜索模式如图5所示。
图5 期望现实调和的信息搜索模式
由图5可知,用户对信息搜索首先是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与接受现实的感知,然后形成信息接受调和,最终以形成信息接受阈值为体现。其次,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激发用户新的信息接受要素。移动图书馆在用户信息接受阈与用户新的信息接受要素共同作用下,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引导和调控用户的信息搜索,实现信息搜索的拓展、信息搜索的收缩、信息搜索调和,最终以域的形式体现信息搜索的动态平衡,体现在信息搜索域的变化和信息搜索域稳定。
3.3 接受内化原创的信息接受模式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目的性是信息接受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类信息接受需求优势和信息接受力的集中体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内化原创要素有:①被动接受,信息接受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还体现在其对信息接受的利用,表现为信息接受后的分享、转化、交互,实现信息的原创化。②主动接受,信息原创化是信息接受的终极目的,体现了信息的价值增值、知识创新和知识发现。③选择接受,信息原创与传统信息接受有所不同,传统信息接受注重的是权威性,而原创性则只注重信息再生和信息价值的增值,真正引爆移动图书馆信息及时传播,凸显精品原创内容[28]。④内化接受,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实际中,通过对原始信息的评论、转发、点赞等的交互、分享和发帖等行为,促进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与思想交流[29],在原有的信息接受过程中产生新的信息。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模式如图6所示。
图6 接受内化原创的信息接受模式
由图6可知,用户信息接受首先是对原有信息接受和用户与图书馆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原创信息接受的融合,最终形成信息接受的内化创新发展。其次,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形成新的信息接受要素。移动图书馆在用户信息接受创新发展与用户新的信息接受要素共同作用下,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引导和调控用户的信息接受,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评论、转发、点赞,进而实现信息接受过程中的发帖、内化和原创。
4 用户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情境作用机理
4.1 用户信息需求刺激迁移作用机理
用户信息需求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作用体现在二者构成要素的变化情况。信息接受情境随着时间变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结果会对用户信息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30]。用户信息需求及变化刺激着情境不断变迁,表现为不同情境模式的转变:①机械式作用,该模式受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用户信息接受是被动的和机械的,体现在简单的知识接受过程之中,用户对信息的接受只是简单的接受和利用[31]。此阶段的用户信息接受只是包含了资源情境、技术情境和服务情境三个方面。②情感式作用,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接受情境又由传统模式向网络模式发展,使得用户在信息接受中通过网络实现跨越时空的接受,使信息接受不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32],体现在用户信息接受的情感性。③智慧式作用,随着全媒体、微媒体的应用,移动图书馆不仅具有情感式的接受模式,也增加了智慧化的信息接受模式,其信息接受情境增加了移动和社交要素,用户不仅可以实现信息转发、评论、发帖、分享等[33],也实现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原创性。信息接受的原创性一方面增加了信息再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信息的丰富和创新。正是由于用户所处信息环境的变化,使信息接受情境发生了动态的迁移,实现用户信息行为从被动化到情感化再到智慧化方向发展[34],使隐藏在信息中的内容进一步由隐性化向显性化方向发展。用户信息需求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机理如图7所示。
图7 信息需求刺激情境迁移作用机理
由图7可知,移动图书馆对用户信息需求刺激形成了不同的信息接受模式,如:机械式信息接受、情感式信息接受和智慧式信息接受,这些不同的信息接受形式形成了多模态信息接受方式。其次,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经历情境的不断变迁形成了新的信息接受情境。移动图书馆将用户的多模态信息接受与信息接受情境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了对知识的组织、知识再组织、知识开发和支持获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提供。
4.2 用户信息搜索磨合变革作用机理
用户信息搜索体现在其搜索经验和搜索能力的变化。随着用户信息搜索经验和搜索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导致信息需求优势和信息接受力的变化,信息搜索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信息搜索过程中信息行为对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磨合模式,首先在信息接受时用户信息需求与用户信息情境之间的作用方式为磨合方式。通过两者的磨合使双方感知二者的相互作用[35],尽可能使二者在磨合中实现对信息接受的有效作用,使信息接受效率更高,信息接受价值更强。②啮合模式,通过磨合作用,二者进一步感知双向作用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协作性[36]。这样就可以从磨合效果向啮合效果方向转变,使二者作用更为密切。③失效模式,随着磨合和啮合作用的渐进渐深,用户的信息需求与用户信息接受情境发生相应的变化,用户信息行为与用户信息接受情境之间作用的效果进一步减弱,二者的磨合作用和啮合作用失效。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磨合是信息搜索对信息接受情境的起点。随着求知目的不断变化,促使用户的自身阅历、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37],用户的求知目的促使人们在信息搜索中根据研究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全面满足信息接受的目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失效性,是信息接受的必然经历,是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创新和价值增值的拐点,是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螺旋式上升的动力[38]。随着历史进程和人类情报接受需要的不断改变和提高,用户的搜索能力必然不断提高,实现人类的信息价值追求。用户信息搜索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机理如图8所示。
图8 用户信息搜索变革磨合作用机理
由图8可知,用户经由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的演变,实现了自身综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其与原有情境的关系必然产生不适应。其次,移动图书馆对信息接受情境进行碎化重组后形成新的信息接受情境。再次,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经由磨合模式向啮合模式向失效模式转变,再螺旋式地返回至磨合模式,两者的磨合在一定阈值内适配,实现了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分发,从而实现知识挖掘、知识服务和价值增值。
4.3 用户信息接受关联调适作用机理
用户信息行为对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体现在信息行为的不同阶段与信息接受情境不同要素之间的调适,其作用表现在:①需求与情境适配,信息接受由接受者、接受对象、接受满足方式及信息接受的机制取向等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关系[39]。在任何一个具体信息接受过程中,这几种要素都会显示出具体内容。用户的某一信息接受不仅是对特定信息的接受,也是对特定满足方式的接受。②搜索与情境适配,用户接受信息量的大小受其主体结构的因素影响。其一是接受者先验信息的多寡,即用户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是信息接受的基础。二是用户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这是信息接受的条件[40]。三是用户对输入信息的苛求程度,接受者主观对信息高度苛求或不感兴趣,其接受的信息量大为不同。四是信息源输入信息量的大小,它表现为人对信息的依赖关系。③接受与情境适配,它主要表现为用户群体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信息接收层级的构成等等。信息接受的纵向结构状况,即各层信息接受在整体信息接受中所占的比重,是信息接受水平的集中体现。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制约信息流的流量来看,一方面,人类生存和繁衍离不开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人类要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更依赖于对信息的接受和利用[41]。当人类产生了信息需求,并对自身这种需求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当这种需求发展到相当规模和水平时,就会把它变为个人或社会的信息利益[42]。信息利益的出现又会引起人们信息接受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引起满足信息接受的决策、态度、情绪、举动和行动等。
图9 信息接受的关联调适作用机理
由图9可知,用户经由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的演变,实现用户信息行为与碎化后的信息接受情境的立体适配,形成了需求与情境的链适配、搜索域情境的域适配、接受域情境的场适配,使用户信息行为与情境适配更趋细化,最终通过用户的信息需求驱动用户信息搜索,实现知识选择、知识鉴别、知识接受和知识利用的整个信息接受过程。
5 用户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情境作用案例
用户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①超星移动图书馆。超星移动图书馆初期只实现了从PC到移动的迁移,所增加的功能也不是很多。随着微信等微媒体逐渐被用户所接受和喜爱,超星公司及时把握这种趋势研发了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云舟知识服务空间[43]将同一主题的不同类型文献进行整合聚类形成专题域,并可挖掘不同用户信息行为,有针对性地适配用户信息行为情境。②中国知网。随着移动终端使用率的不断上升,中国知网研发了“移动知网”[44],在机构内部经LBS 手机识别后,或与机构账号(邮箱、学生证号、教师证号)认证后,即可免费使用移动知网,享受 CNKI全文阅读或下载服务。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毕业季活动。针对毕业学生对学校的情感需求,上海交通大学以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数据、资源数据、借助于当当网的接口数据为基础,整合相关资源策划了毕业季的移动视觉搜索的《印·迹》活动[45]。活动将用户借阅、预约、进馆、续借、停留时间等信息、不同校区的场馆使用情况信息、图书馆各类服务信息、根据借阅信息挖掘的用户性格特征和适合的职业等信息做成个性化的纪念册。纪念册包含了用户第一次到哪个馆、第一次借阅信息、第一次还书信息、总借阅信息以及最后还书信息,每一条信息均采用手绘配之以情境图书馆照片、当天天气信息和图书封面信息。毕业纪念册像是在为用户个人讲授其个人的故事,存满了情感和智慧,深受毕业生的喜爱。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方式的变化会激发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渐进改变,使移动图书馆实现情境的碎化后形成情境单元,对情境单元进行整合、聚合、融合后形成新的信息接受情境,为用户提供信息增值的创新服务。综上实际应用,可以发现随着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接受需求期望、信息接受习惯和信息接受偏好的变迁,移动图书馆将结合数字资源微服务、数字微校园、数字微课堂的功能不断演进,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微服务体系。
6 结语
本文分析了用户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影响,从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对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厘清用户信息行为对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模式和机理有助于促进移动图书馆情境的改造和信息创新服务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对信息行为进行引导、调控和规范。聚焦于用户的信息行为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作用机理,分析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多重属性及其价值功能,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多维度整合,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科学、合理构建提供基础,为移动图书馆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主动性、差异化的延伸与增值服务指明了方向。
(来稿时间: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