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市近三年电梯安全评估状况分析及对策

2018-07-20刘兆明杨建喜万明辉

西部特种设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电梯评估单位

刘兆明 杨建喜 王 力 崔 萍 万明辉

(攀枝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引 言

电梯伴随城市化而快速增长,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公共垂直交通工具,电梯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都市人已无法离开电梯。老旧电梯因机械部件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设备老化现象及超负荷运行现象会导致故障率升高,而造成电梯困人、溜梯、异常震动等安全隐患,全国每年甚至还有几十起因零部件或系统功能失效、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问题引起的电梯事故,这些故障与事故已影响人们正常、安全使用电梯。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是电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开展电梯的安全评价对于保障人们的乘行安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攀枝花市在用电梯相关数据统计情况

据统计,2000年全市在用电梯数量仅125台,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共有在用、注册登记电梯数量为3369台,十七年间,全市在用电梯数量增长近27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38%。(图1)

图1 攀枝花市电梯台数增长图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东区有电梯1934台,西区有电梯269台,仁和区有电梯769台,米易县有电梯256台,盐边县有电梯141台。

随着攀枝花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攀枝花市的电梯在快速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初投入的电梯也将逐渐进入老龄化,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数量将开始急剧增加,各种因零部件磨损老化而引发的故障问题将集中爆发。

2 近三年开展的电梯安全评估情况

2.1 基本情况

2015年至2017年,共开展了88台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 88台老旧电梯中住宅电梯有33台,宾馆电梯有17台,医院电梯有10台,办公电梯有28台。经过安全评估,提出9台更新、52台改造、27台修理的评估意见。

可以看到在21世纪初及以前投入使用的老旧电梯中,住宅楼电梯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当时有电梯的楼房还不是很多,但之后投入使用的电梯就主要以住宅楼为主了。

2.2 评估中发现电梯存在的缺陷统计结果

88台电梯安全评估中共发现716条缺陷,设备主要存在安全保护装置缺陷、曳引与平衡系统缺陷、电气系统缺陷、轿厢、门及导向系统缺陷和资料缺陷等问题,其中安全保护装置缺陷最多,占45.53%,曳引与平衡系统缺陷和电气系统缺陷各占14.94%和12.56%(见表1)

表1 电梯存在的缺陷统计表

2.3 电梯的管理对电梯电气配件的老化状况的影响

在评估中,我们发现国有单位的老旧电梯安全状况比住宅小区状况要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有单位管理规范,都配备有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也能确保维护资金到位,电梯的安全状况就要好得多;而住宅小区,特别是 “三无”小区,大多数没有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因没有住房维修资金,电梯维护资金也难以保证,电梯的故障就相对多一些,群众的投诉也要多得多。比如,电梯机房温度过高会造成运行不正常,绝大多数电梯机房均未配置空调,只采取机械排风的方式缓解高温,导致盛夏季节攀枝花地区许多电梯机房温度均超过40 ℃,严重影响电梯的运行和使用寿命,而部分国有单位在机房配置有空调,电梯电气配件的老化状况就要好得多。

3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电梯设计与制造缺陷、安装原因、使用与维护、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缺失、电梯乘客的错误行为等方面。

3.1 电梯设计缺陷

老旧电梯的设计、生产过程是按照当时有效的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进行的,而随着时代进步,安全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依据现行的安全技术规范来看,这部分电梯就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了。例如:制动器为单弹簧双铁芯制动器或双弹簧单铁芯制动器,制动器机械部件未分两组装设,无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曳引轮等旋转部件无防护装置等问题。

3.2 安装质量水平低

国家质监总局要求作为特种设备的电梯其安装应该由具备相应安装资质的电梯安装单位承担。然而在实际的电梯安装过程中,施工方安排了一些资质不够甚至没有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部分安装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训练,缺失对安全规范了解,在安装过程中偷工减料,难以保证安装质量,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存在很大隐患。

3.3 使用与维护不当

电梯使用与维护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与维护缺乏安全维护意识、缺失健全的管理制度、对电梯运行不闻不问;(2)电梯使用单位无人管理电梯;(3)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维保不到位;(4)电梯乘客有意无意地对轿厢内外设施的损坏。(5)电梯使用了多年没有检修,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6)不少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不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维修,而是待出现故障停梯后,才进行抢修。据调查发现,全国大多数电梯都存在着维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3.4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缺失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缺失,许多管理人员无安全知识、未参加专业培训、无资格证。有些管理人员虽然有证可是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责任心,经常敷衍了事并且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3.5 电梯乘客的错误行为

一些电梯乘客习惯性地长时间按着按键,延长开关门时间;或者明知电梯超载,仍坚持乘坐;再者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疏于管理,在轿厢内嬉戏打闹等,这些错误行为都会成为安全隐患并影响电梯的使用寿命。而一旦发生危险时,采取不科学的逃生措施也会危及人身安全。

4 对策和建议

4.1 建立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年限达到15年的老旧电梯逐年增加。全市2016年使用年限达15年的老旧电梯有56 台,2017年是84台 ,2018年54 台,2019年是72台 ,2020年是78台。老旧电梯因使用年限长造成零部件老化、严重磨损,除运行不稳定外,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特别是老旧住宅电梯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老旧电梯一旦发生事故,社会影响很大,这不仅是涉及老百姓安全的民生问题,也是政府安全监管的难题,更是城市公共安全关注的热点。

虽然国家对电梯实行强制检验制度,但电梯年检主要针对影响电梯安全运行项目的当前状况进行符合性验证,并不是对电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对老旧电梯而言,就需要通过安全评估来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其风险。为了降低这类电梯的运行风险,建立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4.2 规范电梯销售环节、维护保养环节中市场的无序竞争行为

目前,我国电梯市场的低价销售、低价维保现象十分严重,已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在销售环节,为了保证利润,生产企业就只有压缩成本,如使用更便宜的配件或在零部件上做手脚。电梯大企业为占领市场份额也跟着如此操作,电梯的安全质量也就降低了。在维护保养环节,竞争更是存在无序。以攀枝花为例,全市3000多台在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达20多家,平均一家维保单位不到150台电梯维保量,没有足够的业务量来保证企业运营,员工待遇普遍较差,也必然难以聘请到技术水平较好的维保人员,维保质量没有保障。因此,规范电梯市场的销售、维护保养环节,有利于电梯制造、安装及维保的质量保障。

4.3 加强老旧电梯的监管力度

电梯监管部门要定期公布电梯安全质量状况,并以老旧电梯和车站、商场、宾馆、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发现隐患的要责令使用、维护单位立即整改,整改不到位要依法封停,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依法查封的住宅电梯,要与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使用单位等多协调、多沟通,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不发生因电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强制运行引起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4.4 规范电梯安全管理,督促电梯使用单位落实使用管理主体责任

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细责任分配。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要密切协同,各尽其职。要建立健全事故发生应急预案,对已经发生的困人事件应及时协调相关人员,有效定位被困人员并保障人员安全,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援,争取最少的人身安全损害。

老旧住宅电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无维修资金,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法制建设,科学制定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并加强指导、检查、监督。业主要树立使用电梯的同时也是责任主体的观念,文明使用电梯,爱护电梯应像爱护自己私家车一样。

4.5 积极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

各地质监部门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对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屋,要建立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机制,健全住建、财政等部门维修资金简化使用程序;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缺失或不足的,要提请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并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后期筹措机制;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老旧住宅电梯,建议政府像对待公交车老年乘客减免乘车费一样,由政府买单,以确保群众的安全出行。

4.6 加强对电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形式向大众进行电梯安全意识的宣传,普及电梯使用安全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促进群众安全乘梯、文明乘梯,避免和减少电梯事故或意外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安全氛围。同样,电梯的安全教育也可以像宣传地震、消防知识一样,从孩子抓起,通过学校教育而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电梯评估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被困电梯以后
协办单位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