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姆渡是中国黑陶的最初发源地 “知白守墨
——庞永杰、姚剑峰双人展”在保加利亚举行

2018-07-2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河姆渡剑峰草间

日前,为期一个月的“知白守墨——庞永杰、姚剑峰双人展”在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展出两位艺术家白瓷、黑陶作品19组。其中,黑陶的创作者姚剑峰是宁波的艺术家。这次他带去的《致草间》《胶囊》等系列黑陶艺术作品,与北京艺术家庞永杰的系列白瓷作品构成了一黑一白独特的视觉世界,展览吸引了索非亚当地众多艺术家及陶瓷艺术爱好者前来观看。据悉,展览为期一个月。

黑白体现中国的文化

中国瓷器诞生于两千多年前,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通过各种贸易渠道,尤其是闻名于后世的“丝绸之路”,中国瓷器逐渐传到世界各个国家,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内容之一。

姚剑峰告诉记者:“陶瓷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而黑白本身也是,比如让人想到水墨画和中国书法。外国人对东方元素的艺术非常感兴趣,几乎对每件作品都要好奇地问个究竟。当他们知道这个黑陶的历史在宁波有7000年,他们特别惊讶。”

黑与白是极色,能包容万物中的五光十色,构成了人类视感觉的基础。玄黑素白,对比强烈,但又互根互生、相互转化,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无相生”思想。

展览以白瓷与黑陶的视觉对比冲撞,但又在一个展示空间内的和谐相融,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于陶瓷艺术的理解和创新,仿佛述说着天地的包容、自然的法则和人类的哲思……

河姆渡是黑陶的最初发源地

为什么要做黑陶?很多人都对姚剑峰有过这个疑问。

姚剑峰的另一个身份是117艺术中心的策展人。因为工作的关系,策划了很多的展览,也接触了不同的艺术家。2014年,来山东的“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得主刘浩道来到宁波117艺术中心做展览,同时也为了来甬寻根,因为河姆渡是黑陶的最初发源地。之前,很多人以为黑陶只有北方才发现。

这激发了姚剑峰对黑陶的兴趣。“黑陶是陶艺发展的最初状态,我们的祖先用大地挖来的泥土,和自然的柴火,表达着对生活对艺术最质朴的渴望。这份原始、本真、粗狂怦然打动了我的内心,于是我开始投入黑陶的创作。和专业的陶艺家相比,在工艺的技能上我比不上他们纯熟,我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表达。”

姚剑峰和他的作品《致草间》

当然,他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丰富而悠久的河姆渡文化,除了水稻、漆器、骨哨……还有陶艺,黑陶的历史曾经绵延河姆渡、慈溪、镇海等地。浙江省文物考古所沈岳明研究员在《不该遗忘的浙江制瓷史》书的序中证实发现上林湖窑确实也烧制黑瓷。

和熟悉的绘画相比,姚剑峰觉得陶艺离身体更近,因为完成一个作品需要与泥土无数次的接触和融合,这种感觉很特别,也很享受。仿佛穿越历史,回到河姆渡的黑陶时代,也回归艺术的初心:简单、朴实……

《致草间》是他这次展出的作品中的代表作,姚剑峰说:“泥土在手间随意流转,每一次往上的交融,生生的舒展,不息的成长,人与自然的每一次对话,长吁。柴火燃旺,慢慢熄,突旺,又慢慢。深深浅浅的黑色在温暖中又一次次给你惊喜,貌似初生,却已迅速发声,张力感袭来,只在那抹窒息的黑,包容的黑。”

猜你喜欢

河姆渡剑峰草间
点燃七千年的篝火余姚持续锻造河姆渡“文化印记”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草间情话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一杯清茶换儿媳
一道连接体物理题引出的重要结论
一杯清茶换儿媳
走进草间弥生圆点万花筒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宁波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