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与意义齐飞
2018-07-20河北
河北
中医治病,讲究对症下药。其实,我们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也要对症下药。所谓对症下药,就是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学生在解题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先来看三份2017年高考答卷: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这三份试卷分属于低、中、高三档卷,从这三类不同试卷中,我们分析发现,学生答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在回答原因意义试题时,仅从原因或意义一方面作答,而没有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全面分析。试卷一就是此种情况。
(2)学生虽然是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来作答,但是对原因和意义的分析不全面、不到位。试卷二就是此种情况。
(3)学生由于知识不全面、理解不到位而失分(没有指出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系)。试卷三就是此种情况。
问题找到了,解题的方略也自然就有了。下面就结合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政治试题39题,对原因意义试题进行探究。
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6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立法会的正常运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解析】通过审设问可知,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试题。可分成两步来分别作答。第一步:分析原因。首先要审范围。审设问可知,本题运用的知识是政治生活中人大相关知识;其次,联系教材知识,从理论上寻找原因和依据。联系教材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其闭会期间代行其部分职权,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最后,寻找原因,还要从材料出发,从材料中概括出原因。分析材料可知,全国人大解释法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做出的,即其解释法律的权力具有宪法和法律依据。
第二步:分析意义。首先需要找出意义的主体和客体,分析设问可知,本题的意义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国家,客体是香港基本法,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因此,分析这一做法的意义,要从国家和香港两方面分析其意义。其次,需要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与实际,由近及远、逐层分析其意义。解读材料可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就是再次强调:公职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进行宣誓,因此这一做法的直接意义就是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而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得以维护必然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进而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
【参考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解答原因意义类试题的基本思路是:原因+意义。这还可以从往年高考试题中得到印证。比如:2016年课标Ⅰ卷第38题,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2015年课标Ⅱ卷第38题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等等。
综上,我们可以归纳出原因意义类试题的基本策略,现展示如下,与大家共享。
1.分析原因
(1)审设问,了解题目要求从哪一知识范围分析原因。例如,2017年课标卷Ⅲ第39题,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运用的知识就是政治生活中的当代国际社会知识。
(2)联系教材知识。很多原因类非选择题都是给出一个结论,然后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寻找原因和依据,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和设问回想教材,看教材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回归教材时,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2017年江苏卷第35题,材料仅指出了减税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选择,设问要求学生分析说明减税可以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理由。显然,试题材料只是引出了一个结论,这时要从材料出发寻找原因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联系教材,运用税收的作用来分析原因了。
(3)认真研读材料,分析材料中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原因试题的答案就是对材料的概括和升华。例如,2013年课标Ⅰ卷第38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解答本题,只要学生条分缕析材料信息,每一条原因都能从材料中得出。
(4)组织答案时,要把材料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识与材料水乳交融。
2.阐释意义
(1)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非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范围,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例如:2015年山东文综第43题第(2)问,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所用知识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2)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和客体,即谁对谁的意义。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实施者,意义的客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解答意义类非选择题,明确意义的主体和客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例如,2017年课标Ⅱ卷第38题第(2)问,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意义的主体是中国铁路“走出去”,实质上就是文化传播,答题的知识点就应从文化传播的意义角度去思考。意义的客体在设问中虽没有明言,但客体无非就是对中国自身与世界,因此,在分析意义时应从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对国际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非选择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例如,2014年课标Ⅰ卷第38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答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材料进行分层,归纳出政府的作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四层意思,然后再结合教材知识总结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等方面的意义。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