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桁架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
2018-07-19赵旻旻,寇素霞
赵旻旻,寇素霞
摘要:文章通过对简支桁架结点位移、支座沉降、杆件内力的测量及对测量结果处理分析,探究了桁架结构静力特性,验证结构力学对桁架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分析偏差的影响因素,确定对桁架静力作用下可避免的生产工作安装隐患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简支桁架;测量分析;理论计算;偏差分析
在结构力学课程中,桁架的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这种结构形式将结构的整体受力转换为各杆件的轴力,内力分布比较均匀,能较充分地发挥材料的强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广。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桁架这部分内容掌握得不太好,对桁架这种结构形式理解不到位。为促进学生对桁架的理解,课题组设计加工了实际的钢桁架进行试验,作为结构力学的课程试验之一。钢桁架试验要求学生先进行理论计算,然后通过试验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来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及其与实际情况的误差,旨在加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试验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1试件设计制作
试件采用两榀钢桁架,桁架跨度为2.4m,高为0.4m,杆件由角钢(2∟50×5,A=2×4.8×10^-4㎡)组成,两榀桁架结点处采用10mm厚钢板焊接连接,有效的模拟铰接,具体尺寸如图1所示。
2理论计算
桁架结构杆件之间相互铰接,各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压力,其中上下弦作为主要截面承受拉压力,产生较大的内力臂提高抗弯能力,腹杆作为承力、传力杆件,将剪力传给支座产生竖向位移。
2.1结点法计算杆件内力
根据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对图1所示桁架应用结点法进行内力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实际加载时最大荷载为,此时各杆轴力的理论计算值如表1所示。
2.2图乘法计算桁架挠度
根据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当F=100KN时,应用以下公式对桁架结点挠度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静载试验
3.1试验内容
测试结构荷载——挠度关系曲线,验证结构力学理论正确性;
试结构杆件内力,分析内力大小与理论计算的偏差因素,确定隐患;
通过试验总结生产工作安装所须注意问题,总结此次试验经验教训。
3.2试验方案
①桁架采用简支支撑,为防平面外失稳问题。桁架采用倒置式,自平衡模式,不需添加侧向支撑;
②垂直加载,使用手动千斤顶人为控制加载制度。根据指导教师建议采用预加载,正式加载步骤,预加载检验支座平稳,仪器仪表工作性能及平衡调零;正式加载分为十级,最大加载至F=100KN,如图3所示。反力架、力学传感器、分配梁将力作用于桁架结点;做简支支撑,支座支墩支承起偏差对桁架端结点局部受力影响大,要严格控制支撑中心点位置。
③杆件中部对称粘贴应变片,选用黄岩B2*3mm应变片,连接东华3818应变采集仪测试应力;采用哈尔滨量具厂生产百分表测量支座及结点位移,使用前,所有仪表进行标定。
④根据理论计算,确定试验终止条件:荷载超过100kN或跨中挠度大于4mm。
3.3试验结果
经试验,桁架位移应变如表3所示。
表3 桁架位移和应变试验值(单位:mm)
4.结果分析
(1) 结点实测值与理论值荷载挠度曲线,如图4所示。
(2)满载情况下下弦结点挠度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如表4所示。
(4)试验结果分析
其一,分级加载下,挠度比例呈现与理论计算相一致的结果,但各对应数值整体偏大,可能由于制作原因使得桁架刚度不足导致;
其二,两榀桁架对应位置应变并不一致,可能由于支座未知偏移,加載点不完全对中导致,严格控制加载点可有利于工程中出现偏压破坏现象;
其三,上下弦杆应力偏大,腹杆应力偏小,试验过程中应变片粘贴的不完全与轴线重合会导致该现象产生,必须严格对应才能真实反映轴向拉压作用产生的应变。
5结语
通过桁架静载非破坏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数据的特殊性与代表性,认识到实际工作状态下各外界因素对构件产生的不利影响,试验进行流程仍需完善。通过此试验,可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理解桁架的受力特性,并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编辑∕林懿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