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8-07-19王歆,赵凯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王歆,赵凯

摘要: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异常重要。生物制药产业是生物技术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也是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中产值最大、发展最迅速的产业。生物制品学课程在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对生物制品学课程的特殊性和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尝试加以总结,以期给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生物制品学是近年陆续开始在部分高校生物类相关专业中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历程尚短以及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复杂性,其课程建设还不完备,有待解决的问题也颇多。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较早,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对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中的诸多难题有较深体会。最近,慕课、微课、课程翻转等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从小学到大学广泛传播,教育部也发布了加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同时,对开放课程的过度发展也有不同意见,个别课程上取得的经验和结论未必能适合其他课程。在此背景下,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如何完善并发展出自身特色值得思考,笔者结合多年来在教学活动中的体会理解,将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加以总结。

一、生物制品和生物制品学的内涵

2015版国家药典中定义为“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如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诊断制品等”。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教材或专著中对该定义均表述不同,甚至英文名称也不一致。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不断发展历程中生物制品范畴的不断变化。早期仅包括传统疫苗和血液制品,后来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品种不断增多,而逐步包括了生化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现代疫苗、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诊断制品等。可以预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该范畴未来可能还会不断发生改变。不考虑中药的前提下,目前生物制品的含义基本等同于生物药物。

二、作为生物类相关专业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教材建设的欠缺

生物制品涉及的内容复杂,将其规范为本科课程困难较大。生物制品学是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相对于其他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均有非常大的差异。例如生物化学,不仅有大量国外教材和专著可供参考,国内出版的各种教材保守估计不下百种。而生物制品学不仅难以找到直接对应的国外出版物,国内的出版物也屈指可数,其中作为教材的大概只有两部。教材编者坦言:“该教材被大量采用的原因并不是有多优秀,而是因为大家实在没有更多选择。”有限的教材著作之间的内容差异依然很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内容体系。为了增加生物制品学的教学规范性,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创业体制要求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教学基本内容亟待形成广泛共识。

(二)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设定

本科教学学时有限,生物制品包涵的各部分内容本身过于庞杂。例如,其中疫苗部分,Saunders《疫苗学》第六版共两册超过四百万字。面对如此纷繁的内容,如何选择其中的重要知识内容而在有限的学时之内完成该部分的授课是非常困难的。提到疫苗,就不可能回避各种流行的病毒,而学生对病毒学的了解又非常匮乏,有限课时内如何平衡这一矛盾也是需要解决问题。生物制品学相关内容的更新频率过快。课程教学内容难免涉及最新品种的介绍,不论是抗体药物或是疫苗等,针对新的疾病或新的品种不断出现,给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带来困难。

三、新形式下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举措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物制品包括的内容过多,学时又相对有限,在自编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和确定。主要内容为基因工程病毒疫苗、细菌疫苗、治疗抗体、治疗疫苗四部分,这也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现状一致。统计显示,近年来全球10大销售治疗药品中生物药物或抗体药物已经过半,预防生物制品种类疫苗发展快速。生物制品的制备相关内容与其他课程如生物制药工艺学、分离纯化原理等并无本质差异,主要区别在原料选择、生产工艺确定、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特殊要求,不应都作为主要讲授内容。

然而,教学章节的确定只是教学大纲的一般规范,具体内容的安排仍要与时俱进。对生命科学领域而言,教材的编撰更新总是相对滞后的,为了使教学不与发展现状脱节,具体授课内容要不断摄取最新资料。例如:抗体药物发展趋势异常迅猛,针对肿瘤及替他免疫疾病的单抗药物最近每年都有多个新品种获批上市,这些最新发展要尽量在授课中有所介绍。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课程教学最终目的应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生物制品学涉及的层面较多,特点不同。单一讲授模式难以适应所有教学内容,应采用多种手段协同进行。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未必都有相应课程的设置,或者有设置但不满足要求。例如,抗体生产或疫苗抗原的获得都离不开细胞培养相关知识,该内容可通过经典实验操作视频辅以简要讲解来补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授课内容的介绍需要简单具体、生动形象,例如各种基因工程抗体分子结构的介绍,高质量的图示是快速获认识的载体。

利用校园网的自主学习平台建立了初步的课程资源网站。内容包括供学生查阅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还有供下载使用的教学PPT讲义稿、教学中的相关视频以及图片等。同时,我们还会陆续增加思考題、作业、拓展阅读文章等相关内容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巩固强化学习效果。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尝试

传统的考核方式即为出题—考试—评分模式,对于实用性课程而言这一模式难以避免有其局限性。由于考试按照预设时间统一进行,无法体现每个学生在课堂直接的学习效果,而更多体现的是学生背诵和短期记忆的程度。为此,我们尝试做过一些改变探索。

首先,为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如前文所述给出一些思考题和作业,视不同回答情况分别记为不同的平时成绩。实践后发现,尽管已经尽量使题目多样化、学生之间差异化,但由于人数众多,无法实现每人题目不同,也存在局限性。

另外,我们尝试将成绩考核中加入了读书心得部分和课程论文评分,尝试将课程论文部分设置为自愿选择。有能力进行综述的学生鼓励其认真完成,质量特别的论文可以直接评定成绩而不参加笔试;而其他学生不想投入过多时间则不做要求,以不同方式完成学习过程。

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注重试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而非背诵。例如,在区分致病菌毒素概念时,可以某致病菌为例,让学生回答产生或制备内、外毒素以及类毒素和抗毒素的过程。这样的命题比单纯让学生解释类毒素名词更具有实际意义。

(四)实验内容的改革

生物制品學是与应用联系密切,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工作的从业能力。实际过程中很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因为从事的是和病毒、疫苗、检验诊断等领域相关的工作需要掌握相关内容,如果先期有所储备则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实验课的开设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加直接地掌握核心知识内容。为避免不同课程间知识的交叉重复,从应用角度出发,将抗原选择、疫苗成分、免疫效果与过程、抗体提取及检测等诸多问题集中于从抗原制备到抗体检测的综合实验项目中。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与我们重视应用技能培养的初衷是一致的。

生物制药专业是2012版国家本科专业目录里新增的。生物制品学课程属于专业核心内容,因而作为必修或指定选修课开设十分必要,其他生物类相关专业作为选修课也有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医学和药学专业几十年不间断的规划教材的建设,生物类专业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制约。最近,相关的生物专业教指委已经在进行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制定工作,希望能为专业规范发展带来改变。

综观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精品课程,其背后往往是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材料的积累与沉淀。相对而言,生物制品学发展历程尚短,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虽然课程建设相对落后,疫苗、抗体药物、血液制品等内容几乎是发展最快的生物产业,可利用的相关研究领域可以参考的文献很多,能够紧密地和实践相联系,这是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歆,赵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品学课程教学探讨[J]. 黑河学刊,2014(6):109-110.

[2]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3):3-7.

[3] 郑曙光. 开放课程教学若干关系解构的辩证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5):107-110.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三部[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