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医院民营怎么总是搞不好?

2018-07-19张玮

新民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医疗

张玮

1980年8月,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明确指出允许个体行业合法存在,以补充国家和集体力量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从此,民营医疗机构登上历史舞台。

三十多年来,民营医院经过三次放量式成长,形成如今占据中国医院总数半壁江山的体量。第一波是民营医院挂靠门诊部的成立,第二波是允许设立民营医院,第三波是2005年左右,医保政策的实行淘汰了部分民营医院,鼓励规范民营医院的系列政策出台,新生的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2018年2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公立医院约1.2万个,民营医院约1.8万个。公立医院数量减少了约1000家,民营医院在几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15.1%。

在2016年,中国医生协会民营分会常务副会长赵淳曾说,中国的民营医院正走入青年期——一个转型与蜕变的时期。

近期《南国早报》系列关于民营医院诊治、收费“套路”等问题的报道再次将民营医院推上风口浪尖。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 的民营医院为一级或者未定级的医疗机構,其中三级医院占比仅为2%,开设床位数普遍小于100张。

占到全国医院总数60%的民营医院,诊疗人数占比仅为13.4%,民营医院的经营者们遭遇着尴尬又迷茫的局面。“边缘地位”、“技术不行”“质量堪忧”“管理混乱”等印象深植众人脑海中,成为国内民营医院的标签。

尽管污名化民营医院整个行业的现象确实存在,民营医院经营者们也为被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另眼看待”而喊冤叫屈。但是,该行业乱象丛生却是不争的事实。

民营医院多,却不强

从2010年至2017年,民营医院以迅猛的势头增加。根据《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立医院13850个,民营医院7068个。到2015年11月底,公立医院变为13177家,且2017年11月底的数量又在2015年同期的基础上减少880家。

医疗改革进程的加快,成为公立医院总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7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指出,全国国企医院将面临包括资源整合、移交、关闭、改制等结果,而且划出了最终期限是2018年12月,改革主要明确政府办医的范围和数量,严格限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有序引导规范部分公立医院改制。根据规划,到了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6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2017年末全国公立医院约1.2万个,民营医院约1.8万个。公立医院数量减少了约1000家,民营医院在几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15.1%。

与此同时,民营医院2017年数量达到18759家,是2010年的两倍多,平均每天约有四五家民营医院挂牌诞生。

自2010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政策,关于社会办医的支持政策从规划层面到具体指导层面,操作性越来越强,这让社会资本不断注入医疗行业,民间资本开办医院成为一种新趋势。

2010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事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和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改组。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2017年1月,《“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放宽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服务领域要求,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如放宽准入条件;比如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解决民营医院人才短缺问题;落实多方面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的政策;实行医保同等对待;简化社会办医行政审批手续等等。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下,社会资本蜂拥“从医”。

民营医院的“爆发生长”,看似繁荣发展的背后,是窘迫的现实对比,是民营医院整体上处于小规模、低水平、多而不强的发展阶段,亟待向适度规模发展的现状。民营医院在服务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量等方面还需要大幅提升,与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60%比重极不对称。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的民营医院为一级或者未定级的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占比仅为2%,开设床位数普遍小于100张,床位总量占22%,这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要求非营利医疗机构承担的公民医疗服务量力争达到30%还有很大差距。

在服务量方面,2017年1月至10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次3.7亿,占比仅为13.4%,尚不足全国医院诊疗人次的二成。而全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已达24亿,占比高达86.6%。

此外,《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有89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35万人,注册护士379万人。2016年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总数为533.95万人,同期民营医院医务人员总数为120.26万人,仅占公立医院的22.52%,医务人员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宣传夸大,服务变形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到1990年代后期,根据承包科室、诊所利用街头广告争抢患者,医疗宣传铺天盖地。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开始出现扭曲,医疗信息、医学技术、医学资源不对称大幅出现。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开始出现扭曲。业界将1990年定义为:民营医院发展史上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之后,中国医疗市场真正活跃起来了,但也是中国医疗服务变形的分水岭。

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暴露了不少民营医院通过百度推广发布虚假广告的事实。虚假广告多为内容夸大虚假,宣传治愈有效率。同年,上海市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对全市1117家医疗机构的12798条医疗广告进行检查,发现违规广告17个,如:上海明珠医院在互联网发布人乳头瘤病毒自抗体360°多阶治疗体系等虚假内容;上海科美口腔门诊部在互联网上发布治疗前后对比照片、成功案例等宣传治疗效果的内容等。

民营医院在广告投放上花了大心思与大价钱,从最初街头贴广告到如今百度竞价及“两微一端”的熟悉使用。以莆田系医疗美容机构——艺星医疗美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艺星医美)为例,其2017年综合毛利率为53.3%,净利率仅11%,营销费用过高是医美机构净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艺星医美成立于2009年10月,由莆田“医疗四大家族”之一的陈国雄、陈国兴兄弟控制。在2013年,其被一家名为Medipartnerco.,Ltd的韩国医美公司告上法庭,诉称上海艺星以Medipartnerco.,Ltd连锁机构的身份進行虚假宣传,对其声誉产生了极大影响。

2005年,Medipartnerco.,Ltd于上海间接投资设立了上海艺星门诊部(上海艺星前身),后于2007年退出。但此后,上海艺星一直以Medipartnerco.,Ltd连锁机构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并在宣传刊物中多次提到“源自韩国、始于 1992”“上海艺星医疗美容医院是韩国Yestar医疗集团旗下机构、上海艺星是上海唯一一家韩国独资医疗美容机构”等内容。

此外,因为滥用他人肖像,艺星医美也频频被起诉。根据天眼查,艺星医美在各地的机构因为肖像权纠纷遭演员赵雅芝、刘雨欣、金巧巧、周韦彤等起诉。有媒体形容其做法为莆田商人高超的“宣传技巧”,将之包装成了一家国际品牌,通过“障眼法”一步步吸引本土消费者。

管太多与管太少

据《工人日报》报道,北京陆道培血液医院执行院长李定纲认为,中国民营医院医疗发展的困境主要是领军人才稀缺,“千军好借,一将难求”。目前大多数医生还是不能理解自己要成为社会人、自由执业的人,而是习惯了体制,甘愿做一辈子“单位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民营医院主要的管理方式是市场准入,在准入时,限制很多,“在市场准入和规划时,行政部门就已经将民营医院排除在大门之外,即使允许你进来,也让你处于一个竞争的劣势地位。”民营医院的发展劣势被称为“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一个国家的医疗资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医院、医生、药品、检查。在我国,这些资源往往通过行政化手段分配,处于“塔尖”的公立大医院在准入、规划、评级、编制、科研、医保等政策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税负成本高、扩建难度大、医保补偿难返还都是民营医院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民营医院一旦获得准入后,民营医疗机构受到的有效监管又很少,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过度治疗、违规诊疗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更加恶劣的医院,甚至故意误诊、采用非法材料。类似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主管部门的监管,显然还远远不够。

蔡江南认为,目前医疗系统的管理方式,距离“精细化管理”还有不短的距离。“从现在行政手段管理,到全行业的监管,行政部门还需要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控制医疗资源的关键就是对医疗核心资源,即医生的控制。

由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公立医院服务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民营医院没有好医生,无法吸引患者。

此前卫生主管部门出台文件,试点过医生多点执业,即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可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但效果并不理想。

春雨医管创始人段涛认为,要引爆非公医疗的大发展,互联网是必备条件之一。他表示,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不敢出来到私立医院工作,最大的担心是离开公立医院后就没有流量了,病人也不会跟他走。现在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带流量。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上允许开展的医疗服务分为两类,一是互联网诊疗核心业务,即给病人看病,提出治疗方案开出处方,如远程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在线复诊等。另一类是非核心业务,目前已有很多互联网诊疗辅助服务得到应用,如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一些人工智能支持的临床决策辅助业务等等。

那么,互联网能否激发中国的民营医院改革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医疗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