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非裂谷Kerio Valley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2018-07-19张世鑫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非裂谷盆地

胡 滨,张世鑫,贾 屾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东非裂谷位于非洲东部陆上,南北全长约3 500 km,宽50 km~300 km,在平面上分为东西两支。裂谷东支自北向南经过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家,共17个盆地(见图1)。2012年以来,由Tullow和Africa Oil公司组成的作业团体在东支South Lokichar盆地取得油气勘探突破。据作业者Tullow公司公布,盆地内已发现8个油田,合计2C可采储量达5.6×108bbl[1]。

Kerio Valley盆地邻近South Lokichar盆地(见图1),具有相似的盆地演化背景。目前该盆地的勘探程度很低,国际上相关研究少,而国内处于研究空白区。本文基于最新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阐述Kerio Valley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这对该地区未来油气勘探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图1 东非裂谷东支各盆地位置图

1 区域地质概况

现今东非裂谷全貌的形成受到了元古代造山带的影响[2]。渐新世开始,受到Afar地幔柱活动(约31 Ma),促使东非裂谷系整体进入新生代裂谷演化阶段,阿拉伯板块从非洲板块分离,形成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系三叉裂谷[3,4]。东非裂谷系是其中的夭折支[5],并逐步演化成现今世界上最年轻的裂谷盆地群[6,7]。

裂谷东支主要发育两期裂谷[8],西早东晚。第一期裂谷:South Lokichar[9]和Kerio Valley盆地为裂谷沉降中心(见图2),主要发育渐新统-中中新统地层[10],厚度可达6 000 m,中中新世之后盆地整体抬升,沉积厚度小。第二期裂谷:晚中新世之后,沉降中心由South Lokichar盆地向东向北迁移,Kerio、North Lokichar和Turkana盆地沉积厚度大。

图2 东非裂谷东支渐新世-中新世裂谷发育图

2 盆地概况

2.1 勘探现状

Kerio盆地位于东非裂谷东支中南段,South Lokichar盆地南部约60 km(见图2)。盆地为南北走向,长约65 km,东西宽约15 km,面积约1 000 km2。该盆地于20世纪80~90年代采集了重磁资料,可用于断裂与盆地结构的识别,并且在80年代采集了二维地震测线约450 km,测网密度为1.5 km×2 km~3 km×4.5 km。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同相轴连续性和地震波组特征整体也较差。2016年钻探的C-1井在700 m地层段内获得较好的油气显示[3],证实了油气系统,但作业者Tullow公司未公布钻井细节。

2.2 盆地结构与沉积充填

Kerio盆地呈典型的半地堑结构,西陡东缓。F1为控盆地的边界断层,产状陡,断距大(见图3b),平面上呈近南北走向(断层南部折转为北西-南东方向)(见图3a),延伸长度超过70 km(研究区范围内)。次级断层不发育,断距也较小。

盆地的勘探程度低,参考地质图和地表露头确定盆地的地层年代。盆地北部有上新统火山岩出露,并且有测线通过(图3b中DD’测线);盆地东部Kamasia地区有中新统Ngorora组砂泥岩出露(见图4),年代为8.5 Ma~13.1 Ma,图3b中BB’测线延长线可与露头相接;盆地西部有渐新统Kimrwaer组砂岩地层沿F1边界断层出露。通过露头标定可知,Kerio Valley盆地发育渐新世以来的5套地层,即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和上新统-更新统(图3b),各地层之间为整合沉积,界面呈较强连续强反射特征(多为火成岩反射)。地层厚度整体西厚东薄,沉积中心受控于F1边界断层,位于盆地西南部(图3a),最大沉积厚度约3.5s(约5 000 m)。其中,中中新统和上中新统地层较厚,分别约1 500 m。

3 石油地质特征

盆地东部Kamasia地区Ngorora组泥岩露头样品显示烃源指标好(见图4)。有机碳含量(TOC)值为0.74%~5.38%,平均值 2.7%,氢指数(HI)值为131 mg/g~830 mg/g,平均值 530 mg/g,以 I-II1型干酪根类型为主,与South Lokichar盆地发现的中新统主力烃源岩的指标相似。样品显示Tmax值438℃~445℃,处于低熟-成熟阶段。通过露头位置标定盆地内Ngorora组地层,地震剖面上呈低频、较强连续性、较强振幅反射特征。参考South Lokichar盆地1 500 m的生烃门限,预测Kerio Valley成熟烃源岩面积约为260 km2。

图3 Kerio Valley盆地中中新统顶面构造图(a)和地质剖面图(b)

Kerio Valley周边如South Lokichar盆地证实以湖泊-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钻井揭示砂地比高(40%~50%),单砂层厚度可达20 m。储层物性较好,岩心实测和测井解释孔隙度15%~30%,渗透率可达1 000 mD。Kerio Valley与South Lokichar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和沉积背景,应具有相似的储层条件。另一方面,Kerio Valley盆地受火山的控制相对较明显,火山岩也较发育,储层的物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Kerio Valley盆地断层不发育,圈闭类型均为F1边界断层遮挡的半背斜圈闭,圈闭面积一般较小(5 km2~20 km2),闭合幅度一般为 50 m~300 m。由于测网稀疏,圈闭落实存在一定不确定性。2016年钻探的C-1井在700 m地层段内获得较好的油气显示,证实了该盆地的油气系统。

图4 Kerio Valley盆地东部露头样品有机质类型和指标图

4 结论

(1)Kerio Valley盆地为东非裂谷东支的第一期裂谷,呈典型的半地堑结构,西陡东缓。发育渐新世以来的地层,最大沉积厚度约5 000 m,以中新统地层为主。

(2)盆地东部露头揭示了盆地内存在中新统优质烃源岩,并且已经成熟。盆地发育河流和三角洲相砂岩,孔渗物性较好,油气系统已被钻井证实,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盆地内断层少,圈闭不够发育,可能是盆地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

猜你喜欢

东非裂谷盆地
在东非,中国人不是外人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痕 云南武定己衣大裂谷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与肯尼亚裂谷连接导致埃塞俄比亚裂谷停止扩张
中非裂谷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与构造动力学机制
Safari在东非大草原
裂谷盆地复杂地温场精细表征方法
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