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

2018-07-18牙韩高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西方思潮的侵袭,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设现状,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其次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再次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现实困境,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5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重申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同时也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要突出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其同样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过中断的文化脉络之一。经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形成了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中不可动摇的组成部分,她的弘扬同样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与前提。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其能够屹立千年而不倒不但具有其历史的原因,更是与独有的民族精神与气魄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下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较为宽泛,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是指在中国区域内的中华民族以及其祖先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并发展的民族文化。[1]傳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转变当中,其不但成为了我国传统社会活动中的特征,更是成为了发展的生长点,这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所在,更是丰富的民族精神的源泉。从分类上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世代相传的特征,中国文化历经沧桑,不但坚持了数千年传承不绝,而且其精髓与内涵也在不断壮大,这在整个世界文化历史上都十分罕见;其次是民族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其不但具有一般文化的特征,同时还会表现出多个民族的风俗、传统以及道德内涵,这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具有重要的关系;三是历史悠久,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史前华夏文化与周边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发展,这才共同创造了光辉的中华文化;最后是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厚重和宽广,一本本书籍以及一套套理论无不折射出中国人的哲思与智慧结晶。从儒、佛、道、法、墨再到诸子百家,无不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特点,这也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的特征,其既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又具有地域性的一般性。[2]尽管我们一直倡导传统文化,但是也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限制性因素、缺陷甚至弊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所以传统文化中无不体现出重道轻器、不重视创新、重农轻商以及轻视科学技术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严重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更是导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度陷入创新匮乏的窘境。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当前我们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途径和策略,既不能够完全抛弃,又不能够全部接受,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继承才能够创造出更为辉煌的民族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不但可以有效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发展阶段的解读和认知。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也是应对全球化思想变化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观需要。

1.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前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将我们的国家逐渐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3]当前,我国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灿烂的科技文化以及光辉的历史,这不但为我国民族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是无不证明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学生不但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更要明确国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认清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融入水平,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品质与高尚品格,认识到辉煌的传统与深厚的文化,并结合基本国情认知社会的发展阶段。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通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理论自信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军当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其价值观念也处于快速形成的阶段,价值观念不但表现了一个人的情感、知识与意志的统一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个人人格塑造方面的理论来看,其不但十分关注个人人格的塑造,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对于人格追求以及个人修为方面的论断,比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都体现了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不但可以提升其道德修养,更是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进而体现社会主义科学实践的教学价值,这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的重要环节。

3.应对全球化思想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要

全球化思想变化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文化现象,其不但导致经济的交换,更是体现在政治文化的渗透、冲突、碰撞与融合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价值导向以及育人的效果,其同样面临着全球化思想变化的冲击与考验。当前我国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侵袭,出现了道德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上的扭曲,这不但不利于其个人的发展,更是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4]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通过抵制资本原则对于中国文化的侵蚀,从而有效抵御西方价值对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肢解。另外,通过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继承,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与人格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其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分立与洋节盛行的矛盾冲突

脱离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民族前进的原动力之一。[5]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也逐渐出现了传统文化教学价值分立的社会现象,在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研究中,学者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文化的筛选难度较大,应该以现代文明为依托进行教学,另外一些学者则主张传统文化的价值特征,提出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由于西方节日渗入的影响,许多学生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使得学生当前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热情,远不如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的投入,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难度。

2.渠道局限性与文化热情的因果连接

渠道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大学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单一方面。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来源主要集中在课堂、电视以及网络,其中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一部分学生对于特点的传统文化具有兴趣,但是缺乏接触的机会,导致其文化热情也受到了影响。

3.现实问题与思政阐述的张力控制问题

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当前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与途径要求较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功利化严重、人文气息缺乏,导致普通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逐渐成为了学生渡过考试测评的工具,而不再具有教育教学的一般价值,这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设立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背道而驰。另外,思政阐释的张力变化以及社会环境风气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样会影响到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优势与价值,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了进一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现分析如下:

1.认真遵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原则

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离不开科学的指导与原则,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方向原则。

传统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但是为了提升教育的效果并维持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就必须重视教学的方向选择问题。一方面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筛选,做到形式政策与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则要重视大学生的理想教育,让其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可塑性以及未来国家建设的关键性,这样一来才能够实现文化的有效融合。

其二,渗透原则。

渗透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则,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原则之一。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教学途径,但是对于其教学的渗透方法掌握得不确切、不透彻,导致在教学中过于刻意,甚至让学生直接背诵相关观点与理论。这不但降低了文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了较大的误解,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相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但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影响效果,其同时也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融入到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当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響和熏陶,进而提升了文化道德修养,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三,主体原则。

主体原则是指在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依然选择较为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不但降低了教学的主体效果,同样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的提升效果。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能够提升教学水平,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共建和谐校园文化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四,辩证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并不代表任何传统文化都具有学习和传承的价值。在传统文化当中,不乏具有一些时代局限性的内容,包括官本思想、特权意识以及等级意识都是应该被摒弃的内容。相应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包括时代的局限性与信息的局限性,从而辩证的了解到当前社会条件下哪些传统文化是应该被我们认可和接受的,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筛选判别能力,这对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强化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水平

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但可以通过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身边继承和传播优秀文化的经典案例来让学生感同身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对传统教材进行调整,通过添加一些富有民族色彩的内容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在对传统文化的资源进行配置与筛选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资源,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认可度,进而更容易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增添鲜活的资源,所谓鲜活的资源可以是最近发生的时事,也可以是学校当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具体的案例选择由教师进行把控。最后,通过增添文化魅力来强化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纪录片以及利用假期时间带着学生们去周围的传统文化古迹、历史博物馆等地参观浏览,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也可以强化考核评价的多样性,进而达到德育的基本目标。

3.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是提升文化融入效果的关键。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与文学修养,但是在教学能力与实践经验方面却稍显不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以及加强青年思想教师的培养等工作来提升队伍的建设水平。特别对于青年思想政治教师的选拔与准入规则要进行适当调整,通过选择一些专业素质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小组领导,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与考核评价方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进而为实现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创设条件。

4.通过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支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宣传,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净化校园环境并打造网络平台阵地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传统文化的宣传效果。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党团教育工作,通过培养一批优秀的党团学生干部来实现内部帮扶,并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演讲比赛、文化节以及艺术体育节等活动来提升校园传统文化的建设氛围。其次,在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工作,通过开展文化专题讲座并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资源来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面。最后,重视校园环境与卫生,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环境的保持,美化校园、环境育人也是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多个历史转折点通过多民族形成、融合并发展而来的稳定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不但是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策略,就必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并关注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程中的设置水平,同步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設水平,进而强化传统文化的宣传效率,并为实现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当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艳娜.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

[2]于家傲.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李月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

[4]殷丽娜.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5]任艳妮.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牙韩高(1966.11-),男,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