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2018-07-18白建锋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法职业

【摘要】“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是一门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为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教育实效性,可构建全程化、系统化的就业创业课程内容体系,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实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18-02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求各高校都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结合个人志趣,了解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我们将推动高校在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上下功夫。

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不断强化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调适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就业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综合能力,实现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地开设该门课程,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政策法规、熟悉就业环境、掌握社会需求信息、设计自身职业目标、增强择业意识、掌握求职方法与技巧,做好积极的就业心理准备。同时,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和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以至到工作岗位的跨越与过渡。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开设有《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但执行状况各不相同,有的学校仍然将课程内容停留在提供就业信息或就业服务的层面上;有的学校已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开设;有的学校则以系列讲座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在授课对象上,有的在大四临近毕业的学生中讲授,有的在二、三年级讲授,也有的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讲授。不论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的如何不同,但总体来看,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较低,多余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不满意学校的就业指导,指导工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1.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针对不同的年级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创业教育、求职技能教育等等内容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教学始终。

以学制四年的本科为例:大一学年第一学期融合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内容,认识专业,了解行业,引导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第二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测量工具等内容,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职业兴趣、价值观、性格、技能)、工作世界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的特性与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职业倾向测评,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大二學年第一学期在大一学年就业指导的基础上,开设职业生涯的周期管理、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专业再教育,侧重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修改完善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第二学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指导学生了解与创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认识创业过程,启迪创业精神。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报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项目申报,加强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

大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就业择业与就业心理调适教育。整合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业等不同性质的就业途径,从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等方面分析利弊,为学生树立正确且适合自己的就业观念奠定基础并做好最终的就业准备。另外,要让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纾解负面情绪。第二学期开设简历制作、面试技巧、面试礼仪等课程,掌握求职信的朱雀安歇、简历的制作和就业信息的搜集筛选,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进行简历的投送。以模拟精品、实战演习等形式进行面试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并把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技能,积累面试经验,提升求职能力。

大四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就业形势政策、就业程序和就业权益保护的课程。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促使学生全面了解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学校就业工作安排、就业权益保护等内容,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创业,提供进一步的实际性帮扶。第二学期主要以实习为主,通过实习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欠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更好地促进向职场人士的转换。

2.采用多样化的、恰当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有目的地设计求职竞聘的工作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角色体验、态度体验,认识自己的不足与短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期望,提升学生的就业忧患意识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真实性的、多样性的简历制作文字案例、求职面试视频案例等来重拾课堂,活跃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搜寻知识,启迪智慧,锻炼能力。

(3)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应用的教学基础上,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网络课程作为课堂现场教学的强有力的补充,学生可以不受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觉主动地带着任务,自定步调自定目标地去学习,融合教学课件、职业测评、就业信息等等内容于一体,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另外,可以通过创设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在线平台为学生求职创业答疑解惑,保驾护航。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涯中,至少参加一次校内模拟实践,如大学生模拟竞聘大赛、专业技能实操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尽早感知就业创业的酸甜苦辣,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忧患意识和就业创业综合能力。

(5)结队导师法

结队导师法是针对就业创业的确存在困难的学生或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特为之安排设立的“一对一”就业结队帮扶,在大四学年进行全面、全程指导,根据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安排,导师可以是心理学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论文指导老师等人员,旨在帮扶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求职技巧,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缓解就业压力,真正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叶任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3):129.

[2]刘阳.新形势下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6):234.

作者简介:

白建锋(1989-),男,汉族,山西吕梁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物料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教学法职业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我爱的职业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