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作用及实现路径分析

2018-07-18晏勇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晏勇

【摘 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意义及其实现路径,这是一个常谈常需、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深切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具有缓解和润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有助于增强两者的沟通交流频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等重大意义的基础上。进而探索从教育者、教育对象、家庭、学校、社会五个方面构造旨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五位一体”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情感关系;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情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既是一个“老”话题,也焕发着新气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且实践又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理论必须适应实践的变化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才能禁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为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否则,理论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关系则是回应这一现实呼唤。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情感关系

明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情感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点,是建立二者积极情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情感关系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情感关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二者之间对于彼此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态度所形成的一种氛围。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行为表现及其实质的思想品德所产生的各种态度;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品德实质所产生的各种态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情感关系的特点

准确、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情感关系,要求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情感关系的特点:

一是渗透感染性。情感本身就包含着以情相融、相互感染的内在含义,渗透感染性是一般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情感关系的共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情感关系也不例外,二者之间情感一旦产生,一经形成,就会对人的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相应的影响,极易将这种情感传染给在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

二是明确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目的性非常明确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相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二者之间建立情感关系的目的是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三是双向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二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以及学习的态度、积极性等因素做出情感价值判断,进而对其产生情感态度体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以主体视角体察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进而产生情感、态度体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润滑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缓解和润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會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直接表现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代表了社会要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直接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使教育对象产生轻松、愉快、温暖和安全感,这种氛围会使教育对象产生自我开放的形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更好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有助于亲其师,信其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作用和功能的发挥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达成。在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思想政治信息的过程,与在传统大众传媒为主的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新媒体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特征,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使得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地位不复存在。在这样情况下,强调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有助于使二者关系更加密切,在亲其师的基础上,相信老师所传授的思想政治信息,进而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力。

(三)有助于增强两者的沟通交流频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1]相互沟通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了解的基础,也是相互理解的前提。一方面,只有在二者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从而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最后更有效地帮助其成长;另一方面,教育对象也才能真正感受到教育者对他的了解,从而拉近两者的关系。因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积极情感关系的建立具有双向作用,既有利于增强两者沟通交流的频率,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也有利于更好地建立两者之间的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复杂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如前文所述,二者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因此,思考如何构建二者之间良好、积极的情感关系应是这一论题中的应有之义。

(一)教育者方面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关系,而教育者在这一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如何建立两者之间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负有更大的责任,因而教育者是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主要方面。

首先,教育者要努力通过加强人格修养、真诚地对待教育对象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会对教育对象产生无形的影响,而且也是建立和谐积极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情感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教育者要树立民主的教育理念。即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教育对象进行知识、人格、精神等各层面的充分交流,以到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建立二者积极情感关系的思想基础。

最后,教育者要通过尊重教育对象、真诚地关爱教育对象等细节来加强与教育对象的情感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用情感去打开教育对象的心扉,才能架起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心灵沟通的桥梁,实现情感交融,最终建立二者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

(二)教育对象方面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二者积极情感关系构建的两个方面,教育对象作为构建二者关系的另一主体,也是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引导教育对象端正认识,得其反馈和配合,让其积极参与到二者积极情感关系建构中来。

首先,教育对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同于教育者的主体性,这是一种“自觉能动性”,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性。因此,教育对象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建立与教育者之间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过程中的能动性。

其次,教育对象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能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状态,教育对象也会因为学习成绩上升而心情喜悦,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导。与此同时,教育者也会应该教育对象积极向上、主动学习而高兴,从而乐于施教,关心、帮助教育对象,进而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建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积极情感关系创造条件。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影响和制约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同时也是有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情感关系的外部因素之一。一般而言,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施加正强化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要达到这样相互增益的效果,需要从如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提高家长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责任感。家长是一个家庭的主导者,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日常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而家长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

其次,要倡导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处理不当,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孩子对学校教育的吸收和认同,进而影响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积极情感关系的建立。因此,要引导家长从孩子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施教,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锻炼孩子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而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

(四)学校方面

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发生直接关系的场所。学校环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进而影响二者之间的情感关系。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的必要途径之一。

首先,加大投入,优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与老师的生活、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情感以及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实用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绿化、美化校园,营造整洁、美观、舒适的校园环境,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比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帮助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的方式树立全员育人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等。

(五)社会方面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 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是社会成员,必然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对民主平等的追求和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的建立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民主平等和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民主平等观念的形成都表现了社会环境氛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带动性。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