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2018-07-18张敏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

张敏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度中,我国在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也走向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农村体育课程的改革进度却不尽人意。地方比较偏僻,经济不发达,教育经费不足等造成农村地区的体育课程改革难以落实。所以,该文通过对农村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提升教学效果做好铺垫。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一、农村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一)体育课不受重视

“只有走出大山,才能改变命运”,“读书是贫困地区孩子的唯一出路”。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农村学校更加受制于“应试教育”,让人们觉得只有高分才是最好的,其他与高考分数无关的科目不重要,学校应大家的需求,加强“文化课”的教学,而其他“不相干”科目则是上课可以,不上课也行的状态,受到严重的冷落和排挤,如“偏房之子”。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改变了大多数人的惯有思维,改变了老师及家长的旧思想,老观念,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以前旧思想、老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所以雖然素质教育让人们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但是要做到彻底改观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学习[i]。

(二)体育设施不完善

农村学校因为受经济影响,运动场地狭小、不标准,多数学校没有塑胶跑道,以土操场和煤渣操场为主,并且缺少体育器材。在农村学校,大多数教育经费用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在体育硬件设施和器材方面却很少改善,学校体育场地狭小,体育器材少,体育教学由于场地原因难以开展。有的学校有人捐助了体育设施,但是却没有人、没有经费维护,所以出现荒废现象。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标准化的塑胶跑道,那些土操场、煤渣操场既不标准又不安全,一旦天气有变,就会影响体育课的开展。

(三)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不够

师资配备不齐,体育课时不足,是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的常见问题。由于体育不是必考科目,在升学考试中也不占分值,所以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学校在代课教师方面也没有体现出重视,许多学校的体育老师并非体育专业出身,更是有的学校以其他任课老师替代。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是明显,由于整体的师资缺乏,体育教师大多由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替代或者老弱病残者担任。这些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对体育技能和知识掌握不够,不懂体育运动的规律,不懂体育训练的方法,再加之自身的身体素质不过关,所以导致对动作的不标准示范或者错误示范,对学生不能起到正确的、科学的、好的引导。由于许多学校体育课有其他任课老师替代,所以经常出现“占课”、“霸课”的现象,还有其他科目老师的“借课”,导致学生的体育课被瓜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占用,没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身体素质锻炼不够,身体素质下降。

(四)体育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课程是50年代时期模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学校体育教学却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改变,依然是以传统的体育知识体系为主。在教学形式上,仍然保持按年级、行政分班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虽然有所改革,但是难以落实和实现,农村地区因为教师专业素质等问题,更是难以实现,所以当前的农村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依然沿袭苏联教育理论框架,突出重教,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体育兴趣、个体的差异、习惯的养成(轻育)。强调课堂、教材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全面发展[ii];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成人霸权主义,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方式古板单一,而忽视了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五)体育课评价过于单一,没有相对公平

人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造成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现行的体育课评估考试制度单纯以能力和运动成绩为考核内容,我们现有的考核制度来源于苏联模式,但是学校的体育课程并不是竞技体育,只强调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但却忽视了运动能力对受遗传素质差异较大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用一种标准去评价身体素质不同、起点不一样的学生,对于身体素质不好、但是很努力的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这种评价缺少科学性,容易让起点低点的学生丧失对体育的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对农村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增加对体育的重视

现在虽然已经开始实行中考体育加分制度,但是由于只是在中考时才受重视,所以很多学校都是临时抱佛脚,所以我们可以每年进行学生身体素质检测,检测结果上报,从而使教育部门由上到下对体育重视起来,进而改变对体育的认识,了解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是实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加强教师技能、科研能力培养

要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体育老师是重中之重,因为受陈旧观念的影响,许多体育老师受到大家的歧视,对于农村学校体育,我们在加强引进师资力量的同时,要改变旧思想,让体育老师“站起来”,这样才可以让体育老师有工作的动力,提高体育老师的待遇,提到体育老师的地位,有利于体育的开展,更能提高体育老师进修、提高其科研能力的积极性。我们一方面要鼓励专业体育老师去农村任教,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科研培训工作,挖掘教师潜能,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

(三)善于开发并合理利用其它的体育器材

增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改善体育设施,增加体育器材。可以利用常见的物品,加以改良,制作出新的体育器械,对废旧器械进行再利用,例如用旧了或坏了的篮球进行剪裁之后,制成标志物。也可以合理利用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增加体育器材数量。

(四)融入地域文化,丰富课堂内容

体育教材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性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育的基礎。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新的课改并没有对体育课的具体内容有明确规定,我们可以跟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改变,可以融入大家感兴趣的地域文化,具有当地文化特色,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在课内可以进行联系,还可以在课外时间跟随家长一起参加当地的娱乐活动,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这样的话每个学生既可以在体育课中动起来,也可以在课后自觉练起来,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达到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目的。

(五)改善教学方式

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教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大都是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看,师生互动几乎没有,这种成人霸权模式的教学很难让教师了解到学生需要什么,更不会做到了解学生间存在的差异,也就做不到因材施教。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凭借性要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iii]。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该时期的需求,进行科学化的教学。注重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改变授课方法,多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想多问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跟质量。

(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多元化评价

人的运动能力受许多因素影响,先天性的因素影响较大。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忽略学生后天的努力。所以应该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来对学生参与体育课进行评价。不但要看客观的运动成绩,还应对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进行考核,或者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团体协作能力,指挥能力等。让认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的同学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该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三、结论

农村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首先让大家认识到体育的价值,这是改善体育课程的前提条件,只有正确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后边的课程改革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村的体育课程现状才能彻底的改善。

注释:

[i]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策略摭谈,孙东;-《中华少年》-2017-08-15

[ii]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探讨,刘育-《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9-30

[iii]浅析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赵永哲;-《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6-05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