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陶渊明诗辞中鸟的意象

2018-07-18肖琴华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功业门第陶渊明

肖琴华

【摘 要】陶渊明是我国古代山水田园势派的重要开创者,其诗辞题材意象除山水、田园外,还展现了众多鸟的意象,本文从社会环境到个人的性格爱好分析,解读陶渊明诗辞中鸟的意象的涵义以及陶渊明人生思想转换过程中特殊含义,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深刻时代内涵。

【关键词】陶渊明;鸟;意象

陶渊明出生在魏晋时期是一个向往自然,追求自由,天姿烂漫的一个时代。人们钟情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因此山水、田园诗派均畅行于此期。这时期的陶渊明,其个性品格、诗辞题材、诗中之理、艺术风格无不表现了对自然的强烈追求。而且他的自然追求与鸟大有关联。

一、陶渊明年青时期的功业追求与诗词中鸟的意象

六朝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世族与门第。陶渊明生活在这樣的社会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门第观念影响。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做至大司马,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官已历三世。如按照三世为官便成世族的传统,陶渊明不能称寒门。因此他带着一定的门第观念步入社会,沾着门第之泽,享受着由门第与家族带来的荣誉与利益,同时又担负着振兴家族、光耀门庭,并实现其个人的政治理想的重任。研读他的诗词,会发现陶渊明早期的诗歌中,多处流露出儒家的功业思想及用世之志。《停云》诗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以及功业难成的忧感。《荣木》一诗更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我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大多是其中年时期思想成熟后的形象,是陶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其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年青的陶渊明就有建立功业之宏志。

而陶渊明往往用“鸟”意象来传达这种用世之心,功业追求。鸟的高飞远举象征着人的功业追求,鲲鹏展翅九万里,境界何其高远!其《杂诗》其五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看作是此时期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停云》诗最后一章写“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未始没有期盼知音赏识的意味。陶渊明怀着眷眷用世之志走入社会,我们仿佛看到了他急切的脚步,感受到了他那躁动的心跳。然而,其兴冲冲步入仕途的陶渊明不免到处碰壁,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与麻烦,在矛盾无法协调时,他开始了痛苦的转换。在断断续续做了十三年官以后,终于辞官归田了,关于辞官的原因,他的藉口是“程氏妹丧于武昌”,后人则以为是耻于束带见督邮,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千古以来流传为佳话。实际上其辞官深层原因是其性格与官场不和。陶渊明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认识了仁政的理想之虚幻性,从而产生了摆脱现有生活方式寻找新式生活的一种想法。

陶渊明此间思想转换仍以鸟之意象传达。他形容此时的仕途经历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将官场生涯比作牢笼,将自己对个体自由的渴望比作恋旧林。《饮酒》其四更形象地描画了他此时的心态:“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渊明居官,本来是为实现政治上的远大抱负,获得人生价值实现后的更大自由,而实际上他非但没有拥有这种自由,反而失去了更加本原的、更加珍贵的自由。此时的陶渊明“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长期的官场生涯,使他认识到居官并不能实现他期待的“自由”,他并不能象大鹏那样扶摇直上九万里。因此此时期诗中之鸟,其意义发生了转换,即开始追求退守的自由—与主流社会疏离后的个体自由。所以陶渊明的辞官归田,既非为了虚浮的隐居的高名,也非为了世俗的道德的忠义,而只是为了在‘大伪斯兴的此一人世,保全其一份质朴自然的我。

二、鸟的意象与陶渊明的诗意回归

陶渊明终于归隐山田了,从形体上、精神上都释然了。找寻到本真诗意生存后的陶渊明,其笔下的鸟,则是另一种意象。《归鸟》一诗,最具代表性:“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飘泊无依。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止泊之处—田园—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此时的鸟“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其四)同样,《读山海经》其一道:“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以鸟比兴,渊明之本心表露无遗。《饮酒》其七“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回应《归鸟》一诗。《咏贫土》其一写“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念念不忘的仍是回归。然而最能代表渊明深意的当属《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间陶渊明思考的最大问题,就是“归”。终老归田、托身所得,这绝不是在有的诗人那儿常常听见的无病呻吟式的呓语,而是陶渊明“拼却一生休”换来的一句沉甸甸的人生誓言。那么陶渊明何以独对鸟如此衷情,为何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喻,特别是日夕归鸟在其笔下频繁出现呢?此中有深刻的哲学、文化底蕴,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规律相俯仰,此最为人所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表情意象。鸟之与陶渊明的生死观、义利观还有莫大之联系。鸟日出飞林,远近觅食,象征着人生在世奔波求活,自有酸甜苦辣;鸟日落而息,象征人之休息或故去,回归本原,无怨无悔。另外,鸟之于利果腹便足,如“鼹鼠饮河,期在满腹;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决不纵欲逐利,此点与陶渊明之义利观如出一理。可见,陶渊明与鸟确实有着非常大的渊源。

陶渊明是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代表了魏晋玄学的最高成就。翼翼归鸟”,在今天仍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他诗辞中涵义对于我们当代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活方式,从形式上看不一定值得我们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它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晋书·元帝纪》 中华书局,2015版.

[2]《晋书·陶侃传》中华书局,2016版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2015版

[4]朱光潜.《诗论.陶渊明》三联书店 2014年版

[5]魏正中.《陶渊明评传》文津出版社 2016年版

[6]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5年版

猜你喜欢

功业门第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承启门第之仪的门钹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及社会影响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不为五斗米折腰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数学题
生意人的“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