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

2018-07-18陶红琳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陶红琳

【摘 要】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间的适应性关系,并且就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现状,探讨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的措施,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公平公正问题,加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水平发展的良好适应,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关注人民需求,保证每一个国民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保障成果。文章就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展开分析,就我国情况探究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概述

(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推手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稳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其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起着基础保障的作用。首先,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已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并且是保证社会经济运行稳定的根本。社会保障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即集中将高收入者的财富,通过良好的机制对低收入者进行转移,这不仅仅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也发挥着很好的效用。另外,社会保障还能够通过扩大内需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然而,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农村地区的老百姓热衷于将大部分收入存在银行,其消费欲望不强,而也恰好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农村地区的针对性还不够,需要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二)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物质基础

国家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是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健全与完善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保障得以实现的后备力量。从本质上讲,社会保障是一种利用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社会调节方式,只有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社会保障才能够得以全面落实。一般地,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健全与完善程度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社会的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非常广,而且保障的内容也非常多与具体。而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也看到这样的状况,发达城市或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起步比较早,其相应的保障制度也更为完善,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则起步较晚,其相应的覆盖面也不全面【1】。由此可见,只有持续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够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健全。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现状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确立转型起步较晚,其发展的水平仍不够高,相应的社会各项保障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居民买不起房、医不起病等问题。比如,当下城市物价和房价的节节攀升,使得大多青年人成为房奴、车奴;再如,从医疗方面看,社会民众仍出现病不起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反映很多常见的小病,去医院做个检查后拿到的开服药就要几百到上千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保障制度在医疗方面的缺失。再来,从就业来看,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毕业名校的学生回家种地的报道也出现过,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就业方面的也存在缺失,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容易激发严重的社会矛盾。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达到一定的高度,社会各项保障制度仍需要完善和健全。

三、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措施

(一)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给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很大程度就是经济的发展程度能否保证给予社会保障制度有效的实施提供足量的财力支持【2】。这是因为,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保证给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基础支持,其是难以得到有效完善的。唯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才能有富足的资金,才能为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提供殷实的财物支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注意的一点是要逐步调整社会保障的各项待遇水平,要能让社会保障的待遇逐步实现提升。调整步骤要考虑的因素有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同地方的人口结构和物价指数等,结合这些因素来有针对性的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调整,尽可能的做到让社会保障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使得更多的群众过上较好的生活【1】。

一個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国家经济水平上得以实现,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政府的社会保障水平得以体现。因此,政府还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经济扶持,这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根本所在。国家要提升社会保障支出在 GDP 中的占比,做到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社会保障有一定的倾斜度,现行只有更多的投入,才能够达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良性关系【3】。

(二)稳定城市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保障水平

当下,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人已经享受到了有保障的生活,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例如,在城市里,人们的医疗制度较为完善,大部分的人们在生病时可以去到医院得到及时救治,而且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可以通过最低社会保障来保证了,在这种社会保障制度达到较高水平下,人们的积极性普遍较高,积极投身于城市建设的人较多,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还不够,出现了一系列明显的城乡不平衡问题。因此,国家要在稳定城市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第一,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定的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让老人安心度过晚年,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第二,基于农村的人们一直是困扰着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为农村提供一些先进的医学器材和药品,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就医环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证。最后,要进一步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农村的最低生活标准提供保障,使得农村人们和城市人们一样过上有保障的生活。

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其具有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效的用,给低收入人群以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一些相应的保障。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居民,其是我国主要的人口主体,但是许多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仍未得到相应的保障,由此,首先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要充分发挥国家、企业、社区、家庭四方的主体效用,多管齐下共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

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来看,要重点关注在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覆盖面扩大上,这些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是需要尤其的完善。一方面,可以对社会保障的准入机制适当降低,能够通过扩大社会保障的范畴,让更大范围的群体能够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不断要弥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失,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社会保障尽可能的实现全覆盖。

四、结语

终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一少部分人的生活还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但是,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从而使社会更加稳定,人民更加幸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春明.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商,2015(23):72.

[2]翟建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7):11.

[3]薛瑜.浅议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建设的关系[J].西部财会,2011(01):65-66+69.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