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歌剧民族服装传承和当代审美的结合

2018-07-18赵艳

演艺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歌剧

赵艳

【摘要】介绍歌剧《玛纳斯》的服装设计特点,分析歌剧服装如何在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当代审美元素,运用象征性的方法刻画人物。

【关键词】歌剧;服装;《玛纳斯》;柯尔克孜族;传承;发展

在“2017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中央歌剧院首次将中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玛纳斯》搬上了我国的歌剧舞台(见图1)。歌剧《玛纳斯》人选了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国家重点剧目,并于2018年1月初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歌剧节。

史诗《玛纳斯》是一个奇迹!它传承千年,享誉世界,是人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柯尔克孜全民族的大型英雄史诗,也是长达8部、多达23万余行的浩瀚歌集。它犹如一部历史画卷,展示了柯尔克孜族最伟大的英雄汗王玛纳斯一家八代统一分散的柯尔克孜族各部落,并团结其他友好民族和部落,共同顽强抗击异族侵略和奴役的英雄史诗。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朴素、热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一个在山尖上赛跑、在冰河中沐浴、用尖冰割断脐带、用强弓射虎猎豹的民族”,一个具有顽强精神的伟大的民族。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民族英雄,是柯尔克孜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如何塑造被神化了的英雄和众多的各色人物,使得这些形象既传承了强烈的民族特征,又融合现代审美的元素和表达方式,以艺术的语汇提炼柯尔克孜族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恰到好处、準确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让戏剧中的人物立体、鲜活、生动,更具表现力,为演员加分,为戏加分,使得戏剧整体呈现具有一定的品格,这些是这部歌剧在服装造型上要研究和探索的内容,也是创作难点所在。

1溯源和灵感

柯尔克孜族拥有自己的博物馆,但是里面陈列的大多是当代的物件、图片和文字资料。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服装资料极度匮乏。笔者和主创团队怀着尊重和探究柯尔克孜族传统习俗和文化的理念,探访在乌鲁木齐的玛纳斯研究中心,并到南疆的帕米尔高原实地考察,零距离感受了柯尔克孜族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感受那里的蓝天、白云、雪山、湖泊、骏马、草地和毡房……我们就住在帕米尔高原海拔3600多米的雪山脚下的小楼里,晨曦映衬下的雪山顶端云雾缭绕,一束阳光破云而出,显得格外神秘和神圣,仿佛剧本中充满神话色彩的美丽仙女阿依曲莱克已经幻化成为白天鹅向我们飞来……

当我们在色彩鲜艳的圆尖顶毡房中听到地地道道的柯尔克孜族人弹着三弦琴库木孜有声有色地歌唱《玛纳斯》时,笔者仿佛看到了公元十世纪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和勇士们头顶蓝天白云、脚踏青青绿草、背靠皑皑白雪的峻岭奇峰,骑着宝马神驹,驰骋在帕米尔高原上抵抗外敌入侵勇猛奋战的情景;还有能歌善舞、美丽善良、衣着独特的柯尔克孜族的女性们围绕在玛纳斯和妻子卡妮凯身边的情景。那个时候,笔者对歌剧《玛纳斯》未来的艺术呈现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2柯尔克孜族服饰基本特点

在有限的柯尔克孜族历史服饰资料中显示,女子根据年龄的不同,会戴不同造型的装有银饰和刺绣的高大的帽子。连衣裙外着对襟衣且装饰银质花式对扣;男子尤其喜欢戴白毡帽,帽身好像高高的白色雪山峰,黑色的帽檐向上翻起,犹如流淌在墨黑矿石上的冰水,柯尔克孜族人们把这种毡帽比喻成当地特有的“白山黑水”,据说这种白毡帽是玛纳斯之妻卡妮凯为远征的勇士们特意设计和制作的,期待着勇士们胜战后凯旋而归。现在,这种白毡帽已经成为柯尔克孜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了。

柯尔克孜族极喜爱红色、白色、蓝色和绿色。它们代表着吉祥和幸福,在帕米尔高原湛蓝的天空下,在白色的雪山旁,这些颜色的柯尔克孜族服装会显得色彩浓郁、跳跃清朗(见图2、图3)。3在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当代审美元素,运用象征性的方法刻画人物

在这部戏人物服装整体造型的设置上,有三大组基础对比:一组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和勇士与外族敌人的对比;一组是被神话了的、由白天鹅变化而成的仙女阿依曲来克和嫉妒心膨胀、阴险恶毒的赛麦台依的原配妻子恰奇凯的对比;一组是象征着正义、力量、勇敢、顽强,由几十名男演员构成的铁骨铮铮、身着铠甲的四十英雄和勇士,与几十位象征着美好、善良、团结的身着彩色女装的柯尔克孜族女族人的对比。

大英雄玛纳斯的形象是这部戏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难点。在史诗中,他是战无不胜、勇敢无畏的雄狮,神鹰为他开道、猎豹伴他胜战,他具有神一样的光芒。歌剧一开场,就进入到玛纳斯率部落勇士远征取得胜利、众英雄洒祭忠魂的恢宏大场面。玛纳斯第一个形象是着金色铠甲,身披红色战袍,头戴金色镂空头盔。战甲的胸前、下摆和护肩是猎豹、神鹰和狮虎的软浮雕,象征着英雄玛纳斯的神奇和勇猛(见图4)。玛纳斯的第二个形象,是在撤军时遭遇异族宿敌卡勒玛克首领空吾尔巴依的毒斧致命之后,在舞台上开始呈现神性的光芒。这个现场变换也是一个难点,剧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换装,只能改变服装的局部形象,来取得最大的效果。玛纳斯中宿敌毒斧暗杀壮烈牺牲,可他的神灵还在闪耀,他托梦神授给妻子卡凯,要她保护好儿子长大后继续战斗。制作团队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将玛纳斯的金色头盔制作成镂空的,并在头盔里、腰带上、肩甲内侧等增加了可手控的灯带,玛纳斯梦授时将灯带打开。同时,再给演员换上金色的斗篷、头盔上的红色大羽毛也换成金色羽毛,加之舞台灯光和多媒体的配合,令玛纳斯的造型产生了一种神性的光芒(见图5)。

铠甲是这部戏的要点。设计上运用了大量的柯尔克孜族特有的鹿角图腾及神鹰、猎豹、狮虎等象征性图案,制作中采用了大量的浮雕工艺,手工精雕细刻、多次上色和打磨(见图6~图10)。

剧中第二幕围绕着玛纳斯的儿子赛麦台依展开。年轻气盛、重振柯尔克孜族统一大业的赛麦台依身着银蓝色戎装,上面立体雕刻着猎鹰展翅的图案,象征着他的神勇无敌。他外披白底蓝色刻花大氅,脚蹬黑色皮靴,头戴象征着汗王王位的白色毛边尖顶帽,英气俊朗,威武雄壮(见图11、图12)。

和他一起从小长大的兄弟——英雄楚瓦克的儿子坎巧绕,一心欲窃取王位,嫉妒心和占有王位的欲望日渐膨胀,最终原形毕露,将尖刀刺向赛麦台依。这套象征着欲望之火的砖红色铠甲在胸部选用了一头狮虎浮雕,面目深不可测,外化和强化了坎巧绕阴谋险恶的内心。护腿甲片下摆是典型的柯尔克孜族装饰图案(见图13)。

玛纳斯、赛麦台依、坎巧绕、古里巧绕(见图14)的铠甲有一个创新,就是护腿甲片几乎长至脚踝,灵感来源于柯尔克孜族男性的阔腿裤。目的是让剧中主要的英雄和勇士的人物形象的造型既有民族特色,又顯雄壮、更富有力量感和戏剧张力。

与玛纳斯一起战斗的是身边的四十勇士,勇士们身着甲片式战甲和柯尔克孜族男性独有的装饰皮刻花阔腿裤,戴着刻有柯尔克孜族图腾的头盔(见图15),和柯尔克孜族特有的训猎鹰的翻毛皮手套。

剧中的柯尔克孜圣人巴卡依汗(见图16)、玛纳斯史诗传人额尔奇吾勒(见图17)、阿依曲莱克的父亲阿昆汗(见图18)、玛纳斯父亲加克普(见图19)的造型追求厚重、粗狂。

与柯尔克孜族形成对比的是敌人卡勒玛克首领空吾尔巴依的铠甲造型。这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中国北部的寒冷地带,外形体态彪悍、雄壮。他的甲以银铁加金的金属效果为主,护腿甲片短至膝盖下,便于骑射(见图20、图21)。

还有戏中北方草原的其他敌族部落的铠甲,以粗狂、毛边、毛帽饰、短款腿裙为主(见图22)。

剧中女装的设计方面吸纳了很多当代时尚元素。比如汗王玛纳斯的妻子卡妮凯三套服装的款型和图案。为了突出卡妮凯的王族地位和气质,服装的袖子和下摆后托采用了欧式和现代时装的款式。为了让观众在如此人物众多的剧中记住每一个角色,导演王延松希望每一个角色的服装造型基本不做大的变化。卡妮凯的三套服装只变颜色不换款式(见图23、图24)。

戏中最具神幻色彩和浪漫性的角色就是从天空中飞来,幻化为白天鹅的美丽的阿昆汗公主、仙女阿依曲莱克。她是赛麦台依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她的服装以白色为主,搭配淡蓝色和银色的绣花,她像一位圣洁的雪山仙女,纯洁善良、勇敢美丽。长长的白色的羽毛纱增加了她由白天鹅变化而成的神幻感(见图25、图26)。

与阿依曲莱克形成鲜明对立的是赛麦台依的原配妻子恰琦凯。她虽然美丽,但是因极端的嫉妒心与坎巧绕密谋陷害亲夫赛麦台依。她的裙子初期由冰冷的绿色外披和紫色内裙搭配(见图27),后期转为具有欲望和阴谋感的暗枣红色外披和白色内裙相搭配(见图28),显示了她内心情绪、性格特征及人物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4结语

首演结束后,此剧的服装设计获得了吉尔吉斯共和国大使乌谢诺夫、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研究专家及观众们的高度认可,专家朱玛克主席赞誉道:“此次服装整体既体现了柯尔克孜族的民族特色,又细腻地体现了剧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助力全剧展现玛纳斯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专家曼拜特教授兴奋地说: “这台戏的服装可以在博物馆展出了!祝贺你!”这样的评价非常高,作为服装设计很欣慰,同时也感榭王延松导演和在此次创作过程中一起努力过的领导、主创、演员、制作团队以及摄影师。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歌剧
柯尔克孜族民歌调式结构与称谓再探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走进歌剧厅
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特征值及演变规律——以玛纳斯河为例
谈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