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淳慢城,桃花源里的乡愁

2018-07-18杨莹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淳茶园

杨莹

“慢城市”模式诞生在工业革命200多年后,源自意大利一个只有1.5万人的小城市布拉。1999年起源到现在,全球25个国家已有145个城市宣称为“慢城”。南京高淳的桠溪便是被国际慢城组织授予的中国首个慢城。

桠溪小镇,美丽的自然风光

高淳慢城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以“生态之旅”著称的一片区域。国际慢城桠溪在高淳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东麓,是一处整合了丘陵生态资源的4A级景区,有着“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等美誉。当我漫步在桠溪呈“S”弯的“生态大道”上,邂逅茶园、竹林、荷塘时,耳边不时传来蝉唱虫鸣、鸟啼狗吠,仿佛走进了“青山绿水,茂林修竹,良田美池,阡陌交通”的桃花源。

接待我们的朋友也是桠溪人,风趣幽默,一边用高淳话向我们介绍周边美景,一边又用普通话进行解释。在他的“双语”翻译下,我们渐渐了解到,桠溪镇地处低缓的丘陵地带,为了打造一种慢文化,当地旅游部门沿着“生态大道”种了许多草木,不少仿古建筑的房屋掩映在花丛之中。这里的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卞和望玉”传说的诞生地望玉山、江苏省文保单位牛皋抗金南城遗址、南京市文保单位永庆寺、张巡纪念馆等景观,将这里的自然风光点缀得格外出色。

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文化,如今的慢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忙忙碌碌的快节奏中,人们越发迷恋漫步、倾听、做梦,似乎唯有这样才能慢下来。在大山旅游示范村的农耕文化园,我与一株600岁的海桐树相遇,突然就有种被岁月击中的恍惚。继续往前走,便到了文峰塔,塔身由黄铜铸成,到了黄昏时刻,那泛着金光的塔与彤红的天际线交相辉映,美轮美奂。朋友说:“文峰塔始建于明初,有兴文运、振文风、保地方平安、造万世太平之初衷。”

继续往里走,便来到了农耕园外。村庄里既有旧时保留的粉墙黛瓦,又有统一规划的现代建筑。疏篱柴扉的院落大都开辟成了农家乐,路旁有人出售土鸡蛋,也有人在地上晾晒金银花……这里的人卖土特产从不吆喝,相互之间经营更不重复,供游人慢慢挑选。当然在这里能看到的还只是慢城的表象,要体验慢城的真实内涵,最好是择户农家,安静地住上一段时间,慢慢地感受,慢慢地品味。正如作家冯诚在《我决定,慢下来》的书中写道:“让山间晨露漂洗心灵,听池塘蛙鸣梦回天籁,感知桠溪,我决定,慢下来……”

漆桥古村,记忆中的乡愁

漆桥古村坐落在高淳的东北部,距桠溪不远。漆桥是个原始的古村落,村庄三面环水,自汉代就是金陵古驿道的必经之处,是连接苏南、皖南的交通要道,在历史上是个重要的水运码头,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拐进村口,迎面可见一座古城门,上书“南陵关”三个大字。我站在南陵关的城墙上俯瞰,“两溪夹一街,巷道连水埠。临水有人家,桥头立商铺。”这首古诗中描写的漆桥全貌扑面而来。诗中所说的“一街”,便是横贯村子的漆桥古街了。

徜徉在古街,满是乡愁记忆。古旧的建筑,独轮车印痕的青石板路,艺术品似的花格子窗,香气扑鼻的孔家小吃,让人陶醉不已。我邊走边拍照,忍不住地问朋友:“为什么这家茶店也标上老孔,那家饭店也注上老孔,到底谁正宗?”朋友答:“都是正宗,全为孔家后人所经营。”原来,漆桥老街上的居民以孔姓为主,据说90%以上是春秋时期孔子后裔。史料记载,南宋时最早迁过来的是孔氏第五十四世孙,至今已达八十四世,绵延三十代,在附近各村有两万多孔氏后人。

作为全国传统村落之一的漆桥古村,这里真是古意深浓。街道两侧的老房子,因为风雨侵蚀,木门上木料的纹路清晰可见,外面的屋檐雕有四季花卉或龙凤呈祥的纹饰,极具韵味。老街的巷道并不宽,迎面的房子大多开了店,豆腐作坊、木雕工艺店、书画院,尽显古朴典雅之美。

继续往小巷的深处走,我们相遇了一座三孔石桥。相传西汉末年有个流亡宰相来此,看这里四面环水,就在河上建了一座木桥,为防止腐朽就在桥身涂满了红漆,当地人就叫它漆桥。只是由于年久腐朽,当地人便以石桥取代。后来,为了恢复它的当年风貌,又建了一座红漆桥,与石桥遥遥相对。石桥上有几个老人在打太极,银白色的衣衫飘飘若仙。朋友见我看得入神,故意用高淳话俏皮地说:“羡慕吧?我们慢城的老人生活就是这样悠闲自在。”

“淳青”茶园,色彩清新的油画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淳青”茶园。静谧的远山,空旷的原野,随着山势起伏的一垄垄茶树,像一幅色彩清新的油画,不由得让我脚步慢下来。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绿色像在起舞,如舒缓的水流那样徜徉在夕照的柔波里,风中也流转着草木的淡香。

茶园在入口处这样写道: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茶园取景处。原来,这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淳青”茶园正是达康书记陪同沙瑞金书记视察的万亩茶园。荧屏之外,它却是“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慢城南路在茶园逶迤起伏,人行其间,漫山滴翠,层叠的茶树修剪得整齐有序,每一垄之间都立块小木牌,上面书写着传统文化的名句精髓。千年以前,古人便从草木中参透人生,千年以后,丰盈的思想依然在一垄垄青碧中疯长。

沿“十里古船栈道”行走,黄昏的光像碎金一样铺满茶园。站在栈道上远眺,满坡茶树连绵起伏,犹如一条条飘飞的绿绸带,向着远处的游子山峰峦延伸。渐渐地,彤红的落日完全掉入谷底,天空渐次暗了下来。夜幕下的青茶空间亮起了灯,朋友提议去茶室喝一壶。我瞬间来了兴致,正处盛夏的季节,细饮慢呷,一颗浮躁的心一定会慢慢静下来吧。

猜你喜欢

高淳茶园
陈鸿波
杭州龙井茶园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高淳)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冬樱花绽放粉嫩香艳空中俯瞰美翻天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第十届高淳金花节开幕
茶园观色
存在感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吟诵童谣 亲近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