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礼物

2018-07-18韩浩月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7期
关键词:皮夹克供销社表哥

韩浩月

女儿生日快到了,问上小学的她,想要什么礼物?她拖着书包和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很淡定地说:“容我想一想。”说完就把这件事忘到了脑勺后。直到我自作主张,买了一辆大童骑的自行车,当礼物送给了她。

现在的孩子,怎么会缺礼物?大大小小的节日,爸妈出差回来,亲戚朋友上门,总是忘不了给孩子带礼物。女儿的小床上,光是毛绒玩具就够一个小型动物园的规模了……我经常“恐吓”她,早晚有一天把她那些多余的“礼物”扫地出门。她不以为然,反正新礼物会源源不断地送来,旧礼物的失踪,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身边的朋友,每每遇到和孩子关系密切的节日,能不出差就尽量不安排出差了,有应酬的也早早地推掉了,就是不想让孩子失望,想要陪娃娃们买礼物、逛街、出门游玩。这是件挺让人觉得幸福的事,但我心里卻莫名有点儿惆怅。想起自己童年时,曾无比渴望一件礼物,那不过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孩子,一年到头恐怕也收不到一件礼物,所以,偶尔收到一件礼物,会记忆极为深刻。

大约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表哥经常在一起玩。那一天我们到了村里的供销社,表哥的爷爷正在供销社门口和几个老头闲聊,看见我们两个孩子过来,就招呼到面前,上上下下打量着,最后把视线放在了我们俩露着脚指头的鞋子身上。不知道那天他老人家有什么高兴事,非要给我们换一双新鞋子不可。

本来以为新鞋子我只有看的份儿,可表哥的爷爷十分豪爽地也给我买了一双。那可是一双带着三条杠的帆布白球鞋,也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穿这么神气的鞋子。这是一份“从天而降”的礼物,它让我惊喜万分、珍惜万分,每次洗刷干净,都会到教室黑板下面捡粉笔头,一点点耐心地把鞋面涂白。

还有一次好像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冬天来了,放寒假了,春节快临近了,外出打工的叔叔们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了。其中一个叔叔,好像那年额外多赚了不少钱,他背回家一个大袋子,袋子里面装着送给家人们的礼物。他变魔术般一件件地从袋子里往外面掏东西,我得到的是一件皮夹克。这简直让人幸福得想要晕掉,虽然不是真皮做的皮夹克,但在上世纪80年代,这种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只在电影里才能看得到。

得到皮夹克的那天晚上,刚好村里放电影,我根本没有心思看,而是穿着那件皮夹克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觉得自己像大侠佐罗,甚至认为自己的形象是闪闪发光的……这件礼物对我的影响太深远了。后来的许多年,我从北京回老家,总会给老家的孩子们买衣服,也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当年我快乐的心情。可是孩子们收到衣服,通常只是看一眼,就扔在沙发上。这让我有点失落,后来终于不再给孩子们带衣服而改换其他了。

除了这两次,我能记得的童年礼物就没有了。那位变魔术般回家带礼物的叔叔,此后几年春节回家,袋子里除了自己的棉衣与被褥,就再也没出现过礼物,不晓得发生了什么。每年寒假都盼望着他早点回来,但回来之后,换来的却是深深的失望。或许正是这种心理促使我长大成人后,变成了一个热衷给孩子送礼物的人,我喜欢孩子们围成一团从我手里争抢礼物的感觉……可现在,我成了中年人,孩子们也长大了,他们更喜欢收装在红色信封里的人民币或者微信发的红包。

当然,作为一名中年人,也依然会希望收到礼物的,比如,父亲节时收到女儿画的一幅画,收到儿子的一条短信,都会觉得开心。

猜你喜欢

皮夹克供销社表哥
小镇供销社
如梦初觉
表哥来了(1)
表哥来了(2)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
“皮夹克”行窃记
中国乡村之声
浅谈财务管理在黄骅市供销社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他鼓励了我
一本书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