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相传教育理想光辉映照未来教育家
——丹阳教育家的区域研究

2018-07-18笪红梅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主任

未来教育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丹阳教育家大师

笪红梅/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主任

董洪宝/《丹阳教育》编辑部主任

教育理想:教育家研究的初心

(一)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是一种办学理想,是一种实现教育理想的办学。历史上涌现过许多教育家,他们是怎样办学的?他们的教育理想是什么?他们为理想而办学,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

面对当前的教育势态,我们该坚守什么,又如何创新,才能响亮回应“教育家办学”的时代呼唤呢?

怀着这样的憧憬,带着这样的追求,我们开启了丹阳教育家研究。

(二)历史丰碑:丹阳五大教育家的教育理想

江苏丹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近现代史上,就产生了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等教育家。这五位丹阳籍的教育家,秉承各自的教育理想,兴学、办学、教学,创造了辉煌而不朽的业绩。

为了实现“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的教育理想,马相伯,毁家办学,创建震旦、复旦,教育救国,百年呐喊,被誉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他坚持“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他倡导学生自治、手脑并用,求得“真的知识”与“活的学问”;他倡导教师思想自由,视野开阔,开示门径养成学者的自由研究之风和中西结合的教育思想,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依然闪烁智慧的光芒,照耀今天的教育。

为了实现“爱与美”的教育理想,吕凤子,三办正则学校,倾家荡产,清贫一世。他办了40年的学,教了50年的书,画了60年的画,把无穷的爱、无极的美、无尽的仁洒向莘莘学子,留下了永远的骄傲与自豪,被誉为“永远的凤子 永远的正则”。吕凤子先生说:“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合理儿童。”在正则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合理儿童”。合理,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儿童成为儿童,就是要“穷已成己,穷异成异”;在正则学校,教师要成为美的表现者,要在美的境界中发现道德境界,在艺术制作中完成人生制作;在正则学校,为了“爱与美”的教育理想,积极探寻“爱与美”的教育规律,努力构建“爱与美”的理想教育。

为了实现“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的教育宏愿,吕叔湘,从丹阳县中学、苏州中学,到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路教书育人、研究语文——求真能贱;从语言研究所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咬文嚼字、编纂词典——龙虫并雕;从丹阳到黑龙江,创新语文教育,创立“精活实”的课堂理想。他的教育思想,在当今教育界,仍然振聋发聩。

为了实现办世界一流的中国大学的教育理想。匡亚明,追求卓越。从丹阳,到上海,到延安,匡亚明成为一名忠诚的革命战士;从延安,到吉林大学,到南京大学,匡亚明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学校长。“教授治校、学者治学、教师第一”等管理方略和思想,匡亚明开启了“革命校长”的“校长革命”,被誉为“大学旗帜”;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他主持二十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思想文化工程《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编纂,并亲自编著其中第一本《孔子评传》,被誉为“孔学泰斗”。

为了实现“生活教育”的理想,戴伯韬,师从陶行知,编写科普读物,推行“科学下嫁”,表演“科学小把戏”,主编《战时教育》,办育才学校,编著《陶行知生平及其学术》,主持编写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他以人为本、科学为重;重视课程、注重实践;学做创结合、教学做合一。戴伯韬倾力构建中国本土的、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论,书写了“科学的教育,教育的科学”的专业人生。

从教育目的、办学规律、课堂改革、管理方略、课程建设不同方面,丹阳五大教育家描绘着教育理想,实践着教育理想,追寻着教育理想。他们的教育理想,成就历史,指引现在,也启迪未来。

(三)丹阳现象:研究的初心

一个县级市竟然先后涌现五位教育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称之为“丹阳现象”。他认为,“丹阳现象不仅是教育现象,更是文化现象,丹阳是块神奇的土地,在这块文化的土壤中深藏着许多文化密码”。如何揭示这些文化密码,让文化密码进入教育,进入课程、教材、教学,进入校园生活,镌刻进教师的文化基因,成长为学生的文化基质?薪火相传,让校长像教育家那样去创校、办校,让教师像教育家那样去教书育人,让学生沐浴着教育家的光辉茁壮成长。这是我们研究教育家的初心。

《教育是对未来的定义——丹阳五大教育家纪念邮册》

《与太阳的对话——丹阳四大教育家》

《开示门径——丹阳五大教育家思想的实践研究》

《为人类之灵光——丹阳五大教育家语录》

《直与青云齐——丹阳五大教育家的故事》

薪火相传:教育家研究的路径

(一)课题引领

2013年11月,《丹阳教育家教育思想实践与发展研究》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实地考察法、个案研究法,更为重要的是行动研究法。我们研究丹阳教育家教育思想的精髓、内涵、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研究丹阳教育家的人生轨迹、成长规律、成功的核心要素;研究丹阳的本土文化特质与教育家成长和发展的关系;研制丹阳教育家教育思想实践与发展的指导纲要;研究如何用丹阳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引领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进行丹阳教育家教育思想实践与发展的相关个案研究,等等。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我们积累了以下研究经验:行政推动,一把手领导主持;专家引领,核心组成员率先;凝心聚力,联盟学校研究实践;奖励先进,推广辐射研究成果。

(二)组建联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高举教育家的大旗,唱响研究的号角。我们用大师形象感召,我们用真心诚意感动,我们用实际成效说服。从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的单兵独进,到六所基地学校的团队作战,再到32所学校的加盟合作研究,承担起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覆盖区域内所有学校,大家共同分享教育家思想继承、实践与发展的成果。

(三)直面大师

阅读,与大师对话。我们广泛阅读和研究大师的作品。组织开展教育家思想沙龙、论坛、演讲等活动。通过阅读、对话,我们深感:教育大师们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对我们精神的洗礼,给我们以思想的盛宴。

访谈,感受大师风采。我们先后访谈了马相伯的嫡孙女马玉章女士、玄孙马天若先生,吕凤子的嫡孙吕存先生,吕叔湘的长女吕霞女士,匡亚明的长子匡力先生及儿媳马仁馨女士,戴伯韬的儿子戴晓林先生及孙女戴毅女士。从他们无尽的思念里,绵绵不断的讲述里,我们感受着五大教育家的人格魅力、亲和力、对教育的无限钟情,感受到了五大教育家的伟大与平凡、刚强与柔情。

追寻,重温大师足迹。为了追寻教育家的足迹,我们从复旦大学纪念馆,到马相伯陵墓;从吕叔湘图书馆,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部;从吉林大学匡亚明楼,到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从戴伯韬的故居戴家湖村到人民出版社;从老丹师到重庆璧山……所到之处,无不感慨万千,无不坚定我们坚持研究的决心和勇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了更深的感悟:对教育家的感情不分区域,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与追寻不局限于区域。他们是丹阳的,也是中国的。

(四)直击现场

研究本土教育家思想,我们不仅要“照着说”,更需要“贴着做”。

大师的思想不能只凝固在稿纸上,大师的精神不能只停留在追寻的路上,而应当在丹阳教育教学的现场。在那里,我们对照大师的话语、用大师的视角进行观察、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加以思考、用大师的资源丰富教育的现场。我们以追问揭示本质、以怀疑推动创新、以幻想召唤现实、以结论指导实践。

建陈列馆。丹阳教育局从整体上规划,在五所教育家研究基地学校,分别建起了马相伯陈列馆、吕凤子陈列馆、吕叔湘陈列馆、匡亚明陈列馆、戴伯韬陈列馆。陈列馆中,以丰富、系统、完整的资料展示了教育家的人生、故事、照片等,以开放、互动的方式,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实践基地。

开发课程。本土教育家资源,是地方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应当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课程,是很好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它成为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社团活动的内容,它构建了学生自然生长的独特天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勾画学生成长的愿景,探究教育的运行规律,还要铺设教师发展的轨道,共同构建师生真、善、美的精神家园。

创新课堂。教育家思想研究,深入课堂,才会落地生根。我们用教育家的理想问诊课堂,用教育家的思想开设处方,用教育家的精神创新课堂。马相伯“一切学科重在开示门径,养成学者的自由研究之风”,催生了马相伯学校的“自治课堂”、六中的“生本课堂”;吕叔湘的“精活实”的课堂思想生发了吕叔湘中学的“求真课堂”,行宫中学的“261自主课堂”,实验小学的“开放语文”,荆林幼儿园的“精活实趣”的儿童启蒙;匡亚明关注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观,启迪了匡亚明小学的“审美学堂”,导墅中学的“责任课堂”;吕凤子“用筹发其蒙兮拙其芽的方式,营造鼓舞欢欣生趣充塞的课堂氛围,培育秋月华的孩子”的课堂教学的主张[注释:“发其蒙”“拙其芽”“生趣”“充塞”出自吕凤子所作的正则学校校歌——“唯生无尽兮,爱无涯;璀璨如花兮,都如霞;筹发其萌兮,茁其芽。鼓舞欢欣,生趣充塞,正则正如秋月花,美啊!”其中,发其蒙:祛除心灵的蒙蔽,对孩子进行爱的启蒙教育。拙其芽:使爱的芽儿茁壮成长。生趣:生,生气,生命的气息;趣,童趣,童年的乐趣。充塞:充满。秋月华:秋天皎月的光华。详见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编著的《与太阳的对话——丹阳四大教育家》],演变成了正则小学的“自学分享课堂”,丹凤小学的“本真课堂”;戴伯韬的教育思想,创生了实验学校的“三自课堂”,河阳幼儿园的“玩科学小把戏”的特色启蒙,等等。

大师的形象栩栩如生,大师的思想落地生根,大师的精神绵延流长。

直抵核心。教育家的研究,是一种与太阳的对话。大师精神的价值在于启蒙,在于开示门径,在于我们沿着大师指引的方向,完成大师未竟的教育理想。

直抵核心,就是办有理想的教育,就是办有个性的教育,就是办有教育家情怀的教育。办这样的教育,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打什么旗?到哪里去?走什么路?所谓“打什么旗”,就是明确学校办学的宗旨、愿景、目标与方向;所谓“到哪里去”,就是明确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所谓“走什么路”,就是明确教师如何专业地施加教育影响。

正则幼儿园,打什么旗?就是幼儿园要构建“合理儿童的自由生活”;到哪里去?就是让幼儿“会玩会说会创造”;走什么路?就是让教师“聆听儿童,追随儿童,成就儿童”。马相伯学校,在教育家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为了实现“为自治求学而开示门径”的办学目标,倡导教师“开示门径”,学生“自治自强”。吕叔湘中学高举“求真文化育人 ,能贱精神立校”的大旗,为培养“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的宏志青年,打造“求真课堂”,施行“能贱德育”。匡亚明小学,坚持“立美育人,教师第一”,为学生打造“审美学堂”,激励师生美美成长。在戴伯韬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实验学校高举“三自教育”的大旗。基于自然、依靠自主、达成自在,走出了一条高效办学之路,等等。

直抵核心的教育,让爱心与童心相遇,让教育家的思想深入师生的血脉,沉淀于灵魂深处,化作人生前行的动力源泉。

光辉映照:教育研究影响深远

研究本土教育家思想,我们不仅要“照着说”“贴着做”,还要“接着说”。我们对教育家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一套丹阳教育家研究丛书里:《与太阳的对话——丹阳四大教育家》《教育是对未来的定义——丹阳五大教育家纪念邮册》《为人类之灵光——丹阳五大教育家语录》《直与青云齐——丹阳五大教育家的故事》《开示门径——丹阳五大教育家思想的实践研究》。

教育家的意义在于启蒙。《为人类之灵光》收集的是丹阳本土教育家的经典语录,并给予当下时代的解读。风尘散去,穿越时空,当历史的绝唱再度回响,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了大师的情怀,感受到了教育家的思想,不由地产生追随的自觉、聆听的渴望和参与对话的冲动。

教育家的价值在于垂范。《直与青云齐》讲述的是前辈教育家的生平故事,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短小故事,展现了教育家的人生风貌、思想精神、成长足迹;正是在这些生动凝练的文字里,五大教育家的人生形象愈加丰富:既崇高伟岸,又如沐春风!

最好的继承是发展。《开示门径》记录的是研究者追随大师的点滴足迹,展现的是当代丹阳教育者继承大师精神,成就大师未竟事业的不懈努力。办学愿景的描绘、办园文化的凝练、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行为的变革、教育意义的重构、专业发展的路径,等等,无不体现着对前辈教育家思想、精神的传承,无不体现着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创新,满满的正能量,自由的新路径!

教育是对未来的定义。教育家不是催生出来的,是自然生长起来的,我们不刻意去追求,但我们会刻苦去努力。丹阳教育家的研究以及这批研究成果,正在营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校长、教师搭建一个成长、发展的高平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杂志为我们挂牌——“苏派教育家成长研究”丹阳分基地,这标志着丹阳教育有了新高度、新境界。在教育的园地里,沐浴着教育家的光辉,学生积极向上的生长力,教师的专业影响力,校长价值重塑的领导力,共同汇聚成丹阳教育的强大生命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丹阳会承前启后,会涌现更多的优秀教师、名师、名校长,还会诞生更多的教育家。

猜你喜欢

丹阳教育家大师
孔门十二时辰
李丹阳雕塑作品
教育家与儿童
李丹阳
大师剪我也剪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爱读书的大教育家
教育家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