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逍遥游》教学设计

2018-07-18

学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逍遥游鲲鹏寓言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

【教学构思】

《逍遥游》是经典,其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值得教更值得学。然而它思想独树一帜,追求超凡脱俗,语言表达汪洋诡谲,想要教好学好确实极具挑战性。我在设计教学前“裸读”课文数遍,尝试站在学生阅读和教师教学两种角度进行体会和思考,发现:

如果站在学生阅读的角度,这篇文章他们一般能读懂的大约是两点:1.鲲鹏的寓言(寓意很可能是不清楚的);2.课文结尾的“若夫乘天地之正……圣人无名”几句讲述的正是“逍遥游”的境界(更深层次的内涵很可能也是不明白的)。

如果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教学需要解决的就是在学生“已知”(自主阅读体验)和“未知”之间搭建一条通道,引导他们从已知走向未知,甚至走得更远。这个“未知”应该是《逍遥游》的教学重难点,是《逍遥游》的教学目标,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这个“通道”,无论是什么形状什么材质的,都应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课文所在单元即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和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做出了下面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诵课文,通顺地翻译文中难句,并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学习作者寓言说理的方法,欣赏作品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开阔的意境,感受庄子散文恢诡谲怪、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3.理解逍遥游的境界,学习作者不惑名利、保持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逍遥游的境界。

2.小大之辩。

【教学难点】

1.寓言中“二笑”的内涵。

2.作者对“知行德能者”境界的评价与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追求倾向不合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点拨启发,探讨延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以导学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完成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的梳理和重要句子的翻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庄子故事

现代学者马叙伦先生说:“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而我要说,欲了逍遥字,先读庄周事: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列御寇》)

(点拨:超越生死,物我为一——无己。)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庄子·秋水》)

(点拨:淡泊名利,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无功无名。)

二、理解·逍遥至境

1.上面故事中庄子达到的境界可以用课文中哪几句话来表达?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学生翻译;

(2)细读点拨:“天地”“六气”“无穷”即自然宇宙,“乘”“御”“游”点明顺天应道可达到自由自在的逍遥境界,而这种境界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无所待”,可见“逍遥游”是一种因顺天应道而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

2.为了阐释这种境界,作者用了三种境界与它比较,请找出来。

引导学生走进第三段:

(1)学生分层朗读该段;

(2)具体说说哪三类境界(注意抓住描写和评价的语言进行分析);

(3)总结这三类境界的共同特征——有所待。

三、探究·小大之辩

过渡:在现代社会中,“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皆是精英分子、成功人士甚至道德楷模,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他们的境界怎么就比逍遥游的境界低了呢?(引导:“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中“此”指什么?)

1.走进寓言。

(1)点读斥鴳笑鹏和蜩与学鸠笑鹏的两处文字。

(2)斥鴳和蜩与学鸠为什么笑鹏?(引导关注其中的同与异。)

同:都不理解、不懂得鹏。

异:斥鴳:“此亦飞之至也”——“彼且奚适也?”(万物有所待,所待有大小之别。)

蜩与学鸠:“决起而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境界有高下之分。)

(3)小结梳理:为了说明大小之别高下之分,作者举了哪些事物?

列图表:

?

追问:“小年不及大年”和“小知不及大知”之间是什么关系?

点拨:关注“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不知”。井底之蛙不知天宇之广阔。

2.小大之议。

关于小大之辩,清朝宣颖的解读和晋朝郭象的注解并不相同,你做何理解?(展示投影,不求讨论,只求点燃学生课下的思维——因为此处“小大之议”已延伸到了学生对课文观点的个性化理解。)

《逍遥游》主意,只在“至人无己”。无己所以为逍遥游也。然说与天下人皆不信,非其故意不信,是他见识只到这个地步。譬如九层之台,身只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面一层是何气象。然则非其信之不及,乃其知之不及耳。前大半篇只为此,故特地荡漾出“小知不及大知”一语,以抹倒庸愚,然后快展己说焉。(清·宣颖《南华经解·逍遥游》)

(提示:宣颖的“前大半篇只为此,故特地荡漾出‘小知不及大知’一语,以抹倒庸愚,然后快展己说焉”解释了课文中前面的“小大之辩”与后面“逍遥之境”之间的关系。)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晋·郭象《庄子注·逍遥游》)

四、感悟·鲲鹏庄周

1.走进鲲鹏描写。

过渡语:在上面众多的寓言事物中,有一物作者多次写到。

(1)学生齐读鲲鹏描写的文字。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鲲鹏的形象?(扩展到先秦散文寓言说理的三种类型,加深感受课文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开阔的意境。)

(3)探讨:作者为什么多次描写鲲鹏?

2.拓展延伸:庄子的超而难脱: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萧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

——《庄子·齐物论》

3.价值讨论:连庄子都不能完全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如此虚无高渺,它在现实中还有实际意义吗?

(点拨:①以无功无名为例,让学生感受放下名利追求时心灵的轻松和自由;②以庄子一生并未所有阶段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为例,让学生感受逍遥游境界对人生中某些阶段的实际意义;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兼及解释前面知行德能者与逍遥游境界的差别。学生回答中合情合理者、有理有据者皆可大力表扬,并加以评点与延伸。)

4.全班齐读阐述逍遥游境界的文字作结:“若夫成天地之正……圣人无名。”

五、读写·课后作业

1.推荐课后阅读:

《逍遥游》(全篇)、《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

2.小论文(任选一题)

(1)我看“小大之辩” (2)超脱/超而难脱的庄子

猜你喜欢

逍遥游鲲鹏寓言
奇瑞瑞虎8鲲鹏版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国产“大运”名鲲鹏
“大力鲲鹏”运-20
怜他世上鲲鹏小,欲踏千峰渡北溟——赏析郑力风光诗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