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术后关节周围皮温测定意义

2018-07-18赵晓东吴月明赵晓云杨富强孙艳芳高学建张祚勇

智慧健康 2018年12期
关键词:皮温半月板关节镜

赵晓东,吴月明,赵晓云,杨富强,孙艳芳,高学建,张祚勇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山东 潍坊 261021;2.临朐县海浮山医院,山东 潍坊 262605)

0 引言

目前随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日渐普及,手术操作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已成为半月板损伤的标准治疗方法。我们于2016年6月到2017年4月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30例患者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测量膝关节周围局部皮温,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局部皮温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 年6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单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把术后康复训练计划标准统一化,均选择半月板非缝合术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32例,年龄为13-40岁,平均17岁,其中左膝关节18例,右膝关节12例。纳入标准见表1,手术类型见表2。

表1 纳入标准

表2 手术类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手术均在腰麻麻醉下进行。患肢上止血带,取膝关节前内外侧小切口探查膝关节内,旋切刀清理关节内的滑膜,探查半月板,根据半月板损伤情况给以相应处理,优先选择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其次选择次全切除术。对于盘状半月板均行成型术。术后放止血带,给以射频止血。均不放置负压引流管。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术后24小时内给以注射用帕瑞昔布镇痛治疗,康复医师指导下加强功能锻炼,术后第二日非负重行走,强化肌力练习,术后3天出院,患者术后第二周开始完全负重行走。住院期间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血栓,所有患者术后未行抗凝治疗。

2.2 仪器

采用德国Domotherm红外线数字体表接触式体温计测量皮肤温度,测量精度:0.1℃,测温范围为0℃-100℃。

2.3 测量方法

术后第1、3天,第1、2、3、4周分别进行双侧膝关节皮温测量。出院后患者定期来院复查测定皮温。皮温测量点分别为紧邻髌骨内上、内下、外上、外下四个点的平均值。两次读数的均值作为最终温度,既往研究显示,人体中午时膝关节体表温度相差最大[1],因此选取中午作为测量的时间,每位患者整个治疗阶段使用同一支便携式数字皮温测量仪。操作时双侧膝关节应处于休息位并且暴露20min后方可进行测量。选取统一的测量环境,保持统一的室内温度及湿度。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采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表示,皮温差采用配对t检验。

3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完成4周的随访,术后无关节内及浅表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两例术后两周时出现关节内积液不影响膝关节康复训练,调整训练计划,增加股四头肌力量练习强度,术后4周时积液消退,继续纳入研究。手术时间15-35 min,平均23 min,见表3。

表3 术后皮温测量结果()

表3 术后皮温测量结果()

注:*P<0.05。

?

术前健侧膝关节平均皮温为(30.7±0.33)℃,患侧平均为(30.8±0.32)℃,术前两侧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健侧与患侧皮温差增大,患侧于第4周时趋于正常,见表3所示。

4 讨论

近年来由于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膝关节镜手术在临床中得到普及,但其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创伤性,随关节镜手术量的增加,临床上部分患者对于手术后效果不满意,特别是术后肿胀、疼痛、局部皮温高等问题日益增多。

外科手术术后切口的疼痛、关节的肿胀以及局部皮温的升高,尤其在膝关节手术表现明显。膝关节镜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是手术仍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多为韧带与肌腱,缺乏肌肉组织的包绕,因此膝关节正常的组织炎症反应更易表现于关节周围皮肤温度的升高。术后的关节积液、疼痛及局部皮温的升高会引起患者恐慌,担心膝关节感染或手术效果。Mayr HO[2]认为膝关节镜术后并发症最多是关节内血肿。Allum R[3]回顾性研究了10262例关节镜手术病例的并发症,其中占第一位的是关节腔内积血,占所有并发症的60.1%,关节腔的积血早期使关节肿胀,水肿压迫、剌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术后疼痛肿胀使患者不愿配合康复锻炼造成关节粘连,关节活动度丧失,使得手术疗效降低。

这些症状常与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有关,其次可能是感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皮温变化及转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Mehra[4]等认为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皮温升高可至18周。S.Honsawek[5]等研究认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皮温升高至术后26周。但是膝关节关节镜术后炎症反应的持续时间未见报道,我们本次研究发现膝关节半月板镜下半月板非缝合手术的炎症反应会持续3周,至第4周时达到正常,规律的锻炼有助于炎症反应的消退,加快康复。

术后膝关节皮温升高是因为创伤及假体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有关。Shaw[6]指出膝关节术后首先创伤诱发的炎性反应,释放各种生化物质、炎性因子、蛋白酶类等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成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局部渗出,引起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局部代谢增强,膝周局部毛细血管在白细胞释放内源性递质刺激下扩张,局部毛细血管血流增快,产热增加,引起膝关节皮温升高。我们选取了单纯膝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或成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膝关节半月板缝合术术后需要制动,康复训练方式与其他半月板手术不一致,膝关节术后的活动会影响关节内的炎症反应。J.Amir Hendiani[7]研究发现骨性关节及类风湿性关节的患者,患肢膝关节的疼痛程度与髌骨周围温度呈正相关性的,通过皮肤的测量能反映出膝关节内炎症反应的程度。与人体的运动及步态方式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负荷,膝关节负荷量增加后,刺激关节内滑膜及软骨,关节内渗出和局部肿胀,引起关节内的炎症反应产生疼痛,因此关节镜术后患者应适当休息,规律的功能锻炼,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过早过度负重活动,从日常的生活中选择一些恢复性的活动是必要的,部分患者康复过程中过于激进,加重了原有的损伤,使疼痛日益加重。康复锻炼过程中同时检测双膝关节皮温差异,如膝关节皮温差增加明显,适当给以减少锻炼,减轻炎症反应。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8]。

因此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首先发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第4周两侧皮温差趋于正常,局部皮温增高提示关节内炎性反应。若皮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引起重视,警惕膝关节内感染的风险。

猜你喜欢

皮温半月板关节镜
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红外皮温特征研究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持续皮温监测对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预警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皮肤温度变化对截瘫患者下肢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
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 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