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可活动的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07-18公丕欣宋增爱
公丕欣,宋增爱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坦埠中心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214)
0 引言
肘部位置相对外露,受到创伤的可能性偏大,近年来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肘部受伤的概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已经引起了临床的关注[1]。肘关节的生理解剖结构复杂同时要承担极高的功能活动,在受创后常见有前臂旋转活动受限、肘部屈伸不灵活等关节僵硬情况[2]。肘部创伤患者在治疗后对预后质量造成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制动时间过长,鉴于此本院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改善制动方式,近年来对此类患者用可活动铰链外固定架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卫生院骨科于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肘部受创患者为分析对象,从该群体中随机抽取4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在22~53岁,平均为39.64岁。患者中有19例为主力侧上肢,有21例为非主力侧上肢。肘部受伤原因如下:19例为车祸伤,15例为摔伤,6例为运动性损伤。在受伤前,患者肘部以及前臂等部位功能无异常。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存在肘关节僵硬情况,采取松解术治疗,术前8h对肘关节首先进行局部放松治疗,后通过切开手术干预,松解肘关节,松解以及前移尺神经。放置可活动铰链外固定架,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应用消毒止血带[3],根据病情选择对应体位,仰卧或侧卧,综合考虑患者骨折情况、肘关节原手术入路以及神经受损情况,选择对应切口[4]。在X线辅助条件下,将直径为2.0mm的克氏针1枚从外到内,穿过肘关节旋转中心将外固定架旋转轴安装在一起,在远端臂和近端臂用Schanz针2枚与尺骨、肱骨相固定[5]。调整外固定架并在确认满意后将克氏针拔除,用X线检测患者肘关节是否得到同心圆性的复位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涉及要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接受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计算所得P<0.05则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相对于治疗前,患者肘关节ROM以及Mayo肘关节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前后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s)
时间 肘关节ROM(°) Mayo肘关节(分)治疗前(n=40) 37.5±0.8 69.5±1.7治疗后(n=40) 96.5±0.6 82.8±1.6
对肘关节疗效进行评估[6],优良率达到70%,其中评定为优患者17例,良有患者11例,可有患者8例,差有患者4例。
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尺骨骨折、尺神经受损、固定针针道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消失。
3 讨论
在结构方面,肘关节与铰链关节之间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主要以屈伸作为活动形式,这也是可活动铰链外固定架对肘部受创患者的治疗基础[7]。从本文所得数据中可知,肘部受创患者接受可活动的铰链外固定架治疗对于活动功能恢复、治疗效果等方面均有突出的应用价值[8],而在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情况得到控制。
肘部僵硬时间较短以及异位骨化不严重的情况下可采取保守方案治疗,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9],而对于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用关节镜微创治疗也不能得到理想效果,可活动的铰链外固定架能够牵开关节,拉长关节囊和韧带,在关节不仅能够得到良好的复位,在对合方面也有突出效果,防止和改善受创后肘部挛缩情况[10]。
综上所述,为肘部创伤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配合可活动铰链外固定架手段,更好的改善患者肘关节以及临床改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