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 逍遥物外,大道养生

2018-07-18田艳霞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7期
关键词:宁静庄子生命

文田艳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智者与生活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默契。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是文人清幽淡雅的知足常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隐者心中那最美丽的安然自守;“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田园牧歌式的与世无争……这些都与战国时代庄子的智慧遥相呼应。

世人熟知的"庄周梦蝶"的故事,优美浪漫,亦真亦幻,充满了哲理思辨色彩。这个故事记述在《庄子》一书中,此书虽然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养生学方面的内容,尤为后代所重。

法于“道”为养生之首要

庄子认为“道”是一种必然性,万事万物只能遵循着这种必然性而运动变化,人也必须顺应此自然规律,不能逆势而行,养生首先就要法“道”,要“因固自然”“依乎天理”。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非常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当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时候,他是一个能顺应自然之理的成功者,他的成功和自信,最终使得文惠君俯首称是:“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思想也强调“天人合一”,是指顺应自然,依天理而存世。《黄帝内经》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养生必须法“道”,这是十分重要的。现代人养生,往往违背生命和自然规律,强调逆势而动,人定胜天,追求各种形式的保健,注重医疗的过分干预等等,最终常常困于形式,分不清生命中的主从轻重,从而迷失了自我。

庄子妻子去世,惠子来吊丧,看到庄子随意而坐,还敲着盆子唱歌,惠子指责他为什么不哭而歌?庄子坦然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能不悲伤呢?可是想到她起初本没有生命,没有形体,还没有气息。在恍恍惚惚之间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幻化出了形体,形体生成了生命。如今又变成了死亡,如同春夏秋冬一样。我鼓盆而歌,是欢送我的妻子重新回到自然,所以我不哭。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如同春天去了,夏天来了一样,是阴阳之气运动的自然过程,庄子面对生与死洒脱的态度,乃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尊重和理解,澄清生活中的浮躁与喧嚣,回归生命的本与真,乃是对妻子最深的思念,最厚的情意。

在生死问题上患得患失、忧惧失措,反不利于养生

“道”也表现在他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上,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这种变化是生命的规律。只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才能坦然面对死亡。《庄子·大宗师》说:“不知悦生,不知恶死。”世俗之人无不贪生怕死,对于生死问题患得患失,忧惧失措,反而不利于养生。

庄子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态度,就是要安命,达生。“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务”。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会去追求生命中不重要的东西,旷达的态度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不慕名利,“安时处顺”,内心安宁。只有超越了生死,做到“齐生死”“万物一”,才能使心志宁静,最终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这也是道家“无为无不为”思想的深刻表现。

《庄子》一书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左图为《庄子》书影,明刊本,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适其自然,做到“无为无不为”

庄子崇尚“清静无为”,认为养生要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于我心皆如镜照影,毫无所扰,这样神清气宁,守精不妄,生命之元得以保存,养生的目的也就自然达到了。

面对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无穷尽的消费等,刺激着人们的各种欲望。这又如何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呢?这就要“忘我”“无欲”,庄子认为: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容易扰乱人的意志;容、动、色、理、气、意六者,容易束缚人的心灵;恶、欲、喜、怒、哀、乐六者,容易影响人的品德;去、就、取、予、知、能六者,容易阻塞人的大道。“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不为也。”没有了食、色、名、利等欲望,才能志定神安,才能“静然”, “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恬淡无为,宠辱不惊,行动循乎自然,保持心态宁静,真正做到不忧、不怒、不惧、不怨、随遇而安,能保证体内气血通畅,脏腑和调,健康不病。

所以,《庄子·天道》强调,“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当然, “清静无为”也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适其自然,顺应客观规律,“无为无不为”。

养生的基本手段——导引吐纳、心斋、坐忘

除了强调清静养身以外,庄子又提出了导引吐纳、心斋、坐忘等几种具体的养生方法。

《庄子·齐物论》描写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面部仰天,慢慢地呵气,也是在做导引吐纳。“至人之呼吸以踵”“神以守形”等,也与气功集中意念以调节呼吸有关。

静坐应“其容寂,其顺颊”。

《庄子·人间世》中有“心斋”一法,“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作为一种养生的方法,要求排除外界干扰,保持宁静内守,虚而待物。简单来说,就是净化自己的心灵,去除一切杂念。

《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默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孔子的学生颜回练功时,就达到了”坐忘”的境地。

“坐忘”相当于静坐,要求放松肢体,排除杂念,以达到忘我的境界。静坐“其容寂,其顺颊”,可以感知气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即体内气流象秋天一样清肃,象春天一样温暖。而在人体发生疾病后,庄子也强调静养,心里宁静安然,不忧于病,不杂于心,轻松自如,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此外,乐观豁达、节制食色对于养生者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庄子·盗跖》云:“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大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庄子还形象地比喻道,生活在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饮到一口水,逍遥自得,乐观无比,因之得以保生;而养在笼中的鸟儿,神态虽然旺盛,饮食虽然充实,但意志消沉,不得自乐,因而难以全生。

庄子将酒色过度视为养生的畏途,酒色过度是养生的大忌。即使是骏马,也经受不起漫无休止的驰骋,只有节制口腹之欲,美色之欲,才能长命百岁。人之生也有穷,而人之欲也无穷,如果不节制欲望,很难能达到养生保命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宁静庄子生命
宁静之宅
《巷口的宁静》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庄子说》(十五)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