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部年级音乐教学的发力点
2018-07-17潘壮玲
潘壮玲
【摘要】音乐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地位及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肯定,它既是小学学科教学任务,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范畴。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接受不同的音乐教育,对他(她)们今后音乐才能与素养的发展将起到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小学中部年级的音乐教育,是小学生整个音乐技能提高的关键。我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与体会,在小学中部年级的音乐教学中从:移植并完善小学生的音乐萌芽“天赋”、在学生音乐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期精准发力、嫁接延伸学生的音乐才能等三方面进行探究,取得理想的教研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 移植完善 持续发展 精准发力 嫁接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203-02
小学音乐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起着重要积极作用。小学低、中、高不同年级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中部(小学三、四年级)的音乐教育,是小学生音乐技能与素养形成的关键。我在多年小学中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的教学,取得理想效果,为学生今后音乐学习与音乐欣赏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移植并完善小学生的音乐萌芽“天赋”
幼儿儿童无意识自发即兴的唱歌,我们习惯称之谓“咿呀学语”。虽然音乐系统和节奏组织不完整甚至杂乱,但这些“歌”已包含有变化的音高,至少包含几个元音或少数的音节……幼童模仿电视机里面的唱歌、家里大人的唱歌等等,这些足以证明他(她)们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非无节奏或随机的。这种感知能力并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成为小学生今后音乐发展的基点。所以,在小学中部年级的音乐教学时,我移植完善小学生音乐萌芽的“天赋”,为今后音乐成功教学奠定基础。对此,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将低部年级学生音乐才能从音高轮廓漂浮不定、音程关系宽广模糊不清、节奏单调成功移植为音高轮廓准确、音程关系适中清晰、节奏感强的音乐,使他们更顺利进入高年级的音乐学习。事实证明,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逐渐朝着成人化阶段发展和完善。所以,小学低年级学生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对协和音程的喜恶等等,成为今后音乐能力的基础,而且终身受益,这是一种超文化的语言发展能力。
二、学生音乐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期精准发力
低年级小学生音乐能力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学生进入中部(三、四年级)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尤其是对节奏的把控、音高听辨能力、歌唱视谱能力的影响最大,是后期教学无法超越的。小学生到了就读三、四年级节奏技能基本形成,保持一个稳定的节拍,对音乐辨别能力最快,往后缓慢;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能力集中表现在欣赏、认知和情感反应等方面;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音乐才能发展水平逐渐减慢。教师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必能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是这样的尝试:
1.开放性的音乐课堂教学。音乐不是封闭的,在小学中部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坚持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活动去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融入思品教育的元素,引入不同音乐表现形式,使先天性格、后天接受音乐教育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的学习。
2.注重情感的培养。随着学生进入中部年级,学科知识的增多,有些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逐渐抹杀早期音乐天赋。对此,我在教学中注入情感因素,使学生对音乐课保持长期的兴趣与热情,进而高效关注其他文化科的学习。情感与学习的高度统一,印证了“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抒发情感的渠道”这一道理。
3.挖掘音乐教材的内在精髓。在小学中部年级的音乐教学,我发现学生音乐表现力(只要是音高、节奏)虽然演绎很到位,但对歌词的理解十分粗浅,甚至在肢体、表情上与歌词要表达的内涵不一致。对此,我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精髓,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在演唱或欣赏时理解把控到位。
三、嫁接延伸学生的音乐才能
我在小学中部年级音乐教学时,还对学生渗透各种音乐欣赏、演唱甚至创作技巧的教育,把学生在小学中部年级学到音乐知识向更高层次发展,如:复杂结构、节奏旋律变化大、多个主题思想的音乐作品,我教给学生掌握的基本方法,使他們的音乐才能得以延伸。
音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但小学中部年级的音乐教育最为重要,对学生整个音乐学习及音乐能力的提升将起关键性的作用。只有重视中部年级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及音乐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精准搞好学生在这个阶段的音乐学习,学生才能会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1]宋莉莉《音乐能力初探》,1998年第3期《交响》
[2]邱丽娟,《如何加强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大众文艺,201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