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语言”赏析方法举隅
2018-07-17王本红
王本红
摘 要:作家在写作时有意识地融合诗歌的一些手法,让作品具有诗歌的某些特征,这样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题,而是重视创造意境,通过对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来表达丰蕴的哲理意味。
关键词:诗化;小说;语言赏析;教学
早期的何立伟正是“诗化小说”的积极实践者。下面,笔者就以何立伟的《白色鸟》为例,谈谈诗化小说如何利用化文为诗的方法进行语言赏析。
何立伟在表达他创作体验时这样说:“可能与我写过诗并且热爱诗的个性有关,我想把小说也写出古典诗词的意境来。尤其是回忆往事的时候,内心深处总会有一种细腻的、敏感的、近乎忧郁的情怀,像月水一般慢慢浸渍了出来。”带着这样一种情绪,何立伟开启了小说《白色鸟》的创作。为更好地理解这种诗话小说的艺术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变形赏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诗话小说的语言特点。
所谓变形赏析,就是在赏析文学作品的时候,改编文字的表达形式,然后和原文进行比较赏析,从而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它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变文为诗、变诗为文。其中变文为诗就是把通常意义上的表述性文字转化成诗行的形式,并常常配以音乐,师生分工朗诵。
语段赏析(一)
那白皙少年,于默想中便望到外婆高兴的样子了。银发在眼前一闪一闪。怪不得,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
在赏析这段语言时,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尝试做一下变形赏析:
那白皙少年/于默想中/便望到外婆高兴的样子了/银发在眼前一闪一闪/怪不得/他是外婆带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
通过赏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语段中,作者借着“外婆”“银发”“月船”“臂弯”这些虚实相间的意象,恰到好处地营造了一种美好、浪漫、温馨的氛围。学生反复吟诵,就会形成丰富的联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慈爱、善良的外婆形象,体会到文章中所描写的宁静、美好的意境。这样的化文为诗,可以将美好的语言显示得更加美好,将美好的情感显示得更加美好。
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这“如在目前”的客观事物的再现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由作者内心感受到的事物便是虚象。化文为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化语言的意象之美。如下面语段。
语段赏析(二)
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到了两只水鸟。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变形赏析
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到了两只水鸟/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许多诗人都喜欢通过绚丽的色彩来烘托气氛,增强诗情画意,表达内心情感,给读者以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明丽清新的色彩,抒发的是诗人愉悦的情感,凝重灰暗的色彩,寄寓的往往是诗人抑郁悲伤的情怀。在上面这个语段中,作者运用了“白皙”“雪白雪白”“绿生生”等色彩鲜明的词语,让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水草边的那两个纯真美好的少年,一对自由自在的白色鸟。这犹如水墨画一般渲染出的赏心悦目与画意诗情,让读者美得屏住了呼吸,甚至不忍打破这份宁静和美好,却是为下文的伤感做足了铺垫。
语段赏析(三)
啪啦啪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
变形赏析
啪啦啪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
叠音词对古典诗词意境的营造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有着独特的声韵美,能使韵致、神情、动作等呼之欲出。何立伟吸取了古诗在音韵、节奏上的一些特点,多用短句,长短句相间,善用叠音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节奏和韵味。在赏析中,指导学生理解化文为诗的手法,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面对白色鸟飞走时的留恋和不舍之情。与前面所极力渲染的宁静和美好的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方面能体会到文章之所以用诗化的语言极力渲染美,是用表面的美好衬托美的毁灭,极力渲染美的同时,也衬托了极大的丑,从而产生震撼灵魂的悲剧效应。正如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其实,这篇文章还有许多语段适用于這样的变形赏析。在赏析课文时,指导学生将某些语段化文为诗,按照节拍进行朗诵时,就会感觉到,这些有着诗的意境、诗的节奏和音韵的句子,散发着文字的芬芳,燃烧着情感的火焰。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绪,就会在学生的反复吟咏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出来,让单一的语言赏析也变得越发摇曳多姿起来。其实,不仅仅是《白色鸟》,这种富有意趣的赏析方法同样适用于那些语句简短、音韵和谐,或阳刚或柔美的文字。如,《海燕》《最后一次演讲》《祖父、后园和我》《散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等。
参考文献:
[1]郑成.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举隅[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4):72-73.
[2]刘延胜,赵大柱.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词作品[J].石油教育,2000(11):51-52.
[3]蔡宗齐,李冠兰.节奏·句式·意境:寻找古典诗歌研究的新方法[C].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2008.
?誗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