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研究

2018-07-17宝音包长顺

人人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肌松诱发电位血压

宝音 包长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及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推动了深度麻醉检测方法的进步。麻醉深度监测对于提高麻醉质量意义重大,能有效地保障病人围术期的安全与康复。手术中深度麻醉检测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麻醉并发症,提高麻醉质量。本文对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做详细介绍,本文为深度麻醉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深度麻醉;监测;改进

1麻醉深度概述

麻醉深度是指全麻過程中使患者处于无意识和记忆状态,且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降至最低的程度。使用全身麻醉时,在手术中要不断地使用麻醉药物以维持麻醉深度。

2麻醉深度监测

2.1 BIS

患者催眠与脑电图往往具有密切关系,没有办法获取痛觉丧失。如果催眠是由BIS和麻醉剂与镇静剂导致的就和麻醉造成的密切相关。BIS值是很多麻醉中对表现脑电图现实本质的双向变量,运用多种进行研究,把对手术刺激没有多大意义的数值,选择可能比较大的数值进行综合统计才得到的。BIS是检验镇静范围的最好数据。BIS对麻醉药代谢清除问题可以很好的估计,但是不能检测从清醒到意识模糊的转换。然而,BIS受肌电因素的影响、个体差距的因素就很不明显。这中间大部分是衡量催眠的范围参数,但是同时使用常用药物BIS几乎不起什么大作用。

2.2诱发电位分析技术的监测

听觉诱发电位(AEP)与其电位指数:前者主要利用声音激发听觉传导通路,通过脑干进入听觉皮层,且传送到联合皮层的生物电反应活动。AEP包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以及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LLAEP)。其中MLAEP被认为在清醒状态下个体间本身差异较小且与大多数麻醉药呈剂量依赖性变化,适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但MLAEP的原始波形使用上存在局限性。为此,Mantzaridis等提出了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概念,AEPI与手术刺激有相关性变化。AEPI数值为0耀100,60~100分表明完全清醒;40耀60分表明睡眠状态;30耀40分表明浅麻醉状态;0耀30分表明临床麻醉状态。AEPI在麻醉苏醒期的突然升高表明其能监测唤醒中枢活动,它比BIS更敏感。另有研究显示,AEPI是预测体动的可靠指标。AEPI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使用环境要求高,易受干扰听力障碍的患者不适用。

2.3肌松监测(NMT)

此监测是当前除血压、心电监测之外最高效的方式。因为缺少全新刺激,所以当前进展不如麻醉其余要素的监测分析好。也许是由于当前具备的技术大致满足现实需求,也许是肌松检测原本就不如意识与抗伤害感受监测的功能强大(单向性,只需要增加肌松药剂量就能得到良好肌松),只在麻醉恢复期具有良好影响。

3临床深度麻醉技术改进

运用麻醉这种方法来恢复血压,使得血压在正常的范围内,这是不科学的。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我们依据之前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保证意识消亡之后,其中血压心率的改变主要体现在麻醉范围上。麻醉深度指的是麻醉对反应的压制而造成的反应之间的平衡关系。因此,此类管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搞清楚血流动力的弱化变化。很多医护工作者利用放弃组织灌注的办法,把血压、心率维持在最高的限制值上,这种方式得不到业界认可,因此并不是可行的。

这种方法有以下四点好处:其一,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可能性;其二,血流比较固定,因为液体有很好的缓冲性质应激能力不强,所产生的炎性因子数量不多,有利于之后的恢复;其三,可进一步地进行较深程度的麻醉,最大程度地预防手术中清醒。其四,可确定组织内灌注更加全面。对有关医生关注的术后液体正均衡,可利用后续进行利尿(襻利尿剂、高渗利尿剂)进行处理。

4结论

综上所述,单一的监测手段不能全面完整地提供患者麻醉的保度,还有可能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适当的麻醉深度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还可保障患者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平稳、麻醉用药量减少、麻醉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苏醒完善且无术中知晓,明显提高麻醉质量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因此加强麻醉深度的监测在临床麻醉中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肌松诱发电位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