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常见心理问题的研究
2018-07-16胡妍
摘 要:本文以重庆市某四所小学的五到六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施测。使用t检验比较“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间8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乖孩子”;心理問题;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乖孩子”的自杀、伤人、杀人等恶性事件屡见报道,“乖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一直以来大家更多地关注的是“不乖”的,有着各种问题行为的孩子,对于“乖孩子”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很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乖孩子”和“不乖孩子”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乖孩子”相对于“不乖孩子”而言存在哪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归纳“乖孩子”存在的共性的心理问题。
二、 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采用目标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从重庆市某四所小学的5-6年级学生中抽取被老师和父母认为是“乖孩子”和“不乖孩子”的学生作为被试,然后对这些被试进行施测,共获有效问卷211份。
(二) 调查工具
选用由周步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等人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调查工具,它由八个内容分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构成。内容量表是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八个维度的分量表组成。
(三)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
三、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 有效问卷分析
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11份,对效度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乖孩子”组回收104份,效度量表得分平均为2.71±0.47,最小得分为2分,最大得分为4分,104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不乖孩子”组回收107份,效度量表得分平均为2.99±0.17,最小得分为2分,最大得分为4分,107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后续分析就围绕211份有效问卷进行。
(二)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年级、性别构成比较
使用χ2检验比较“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年级、性别构成有无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间年级、性别构成均无差异(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均衡可比性。
(三)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使用t检验比较“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间8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维度得分及总分都是“乖孩子”明显高于“不乖孩子”,说明“乖孩子”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上表现更明显,但冲动倾向维度得分是“乖孩子”明显低于“不乖孩子”,表明“不乖孩子”更容易冲动。
(四) 不同年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1. 五年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使用t检验比较五年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间8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维度得分及总分都是“乖孩子”明显高于“不乖孩子”,但冲动倾向维度得分是“乖孩子”明显低于“不乖孩子”。
2. 六年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使用t检验比较六年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间8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维度得分及总分都是“乖孩子”明显高于“不乖孩子”,但冲动倾向维度得分是“乖孩子”明显低于“不乖孩子”。
综上分析表明,年级不同并不会对“乖孩子”及“不乖孩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产生影响。
(五) 不同性别“乖孩子”与“不乖孩子”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1. 男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使用t检验比较男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间8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维度得分及总分都是“乖孩子”明显高于“不乖孩子”,但冲动倾向维度得分是“乖孩子”明显低于“不乖孩子”。
2. 女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比较
使用t检验比较女性“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两组间8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都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维度得分及总分都是“乖孩子”明显高于“不乖孩子”,但冲动倾向维度得分是“乖孩子”明显低于“不乖孩子”。
综上分析表明,性别不同并不会对“乖孩子”及“不乖孩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产生影响。
(六)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构成差异比较
根据以下划分标准:每个维度得分大于8分为具有明显倾向,介于3~8分为具有可能倾向,小于3分为基本没有倾向。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各维度构成差异。
卡方检验发现“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学习焦虑情况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乖孩子”中63.5%都具有明显的学习焦虑,而“不乖孩子”中绝大多数(92.5%)都只是可能具有學习焦虑倾向。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对人焦虑情况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乖孩子”(90.4%)都可能具有对人焦虑,而“不乖孩子”中多数是(69.2%)基本没有对人焦虑倾向。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孤独倾向情况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半的“乖孩子”(73.1%)都可能具有孤独倾向,而“不乖孩子”中多数是(69.2%)基本没有对人焦虑倾向。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自责倾向情况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一半的“乖孩子”(42.3%)都具有明显的自责倾向,剩余的“乖孩子”(57.7%)也具有可能的自责倾向,而绝大多数“不乖孩子”(81.3%)基本没有自责倾向。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过敏倾向情况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乖孩子”(42.3%)都可能具有过敏倾向,而多数“不乖孩子”(57.9%)基本没有过敏倾向。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身体症状情况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乖孩子”比“乖孩子”在面对焦虑时,身体适应能力更强,基本没有身体异常表现。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恐怖倾向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乖孩子”与“不乖孩子”两组间冲动倾向情况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所有“乖孩子”都没有冲动倾向,而近半数的“不乖孩子”(41.2%)具有明显的冲动倾向。
综上所述,“乖孩子”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维度得分及总分都是明显高于“不乖孩子”。
参考文献:
[1]宗蕊.乖孩子是不是好孩子[J].中国保健营养-乐活,2008(4):118-119.
[2]林治波.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乖孩子[J].人民论坛,2005(3):33.
[3]王益明.当心“好孩子”[J].心理科学,1994(3):175-176.
[4]张丽.“好孩子”“乖孩子”“坏孩子”——兼论中国民间文化中的儿童观及其演变[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10):8-9.
[5]陈会昌,夏美萍.近50年来关于儿童顺从行为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4):119-123.
[6]李冬晖,陈会昌,侯静.父母控制与儿童顺从行为的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2001,9(4):341-346.
[7]王茜,陈会昌.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对干预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35-37.
[8]侯静,陈会昌,陈欣银.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5,28(4):820-825.
[9]陈会昌,李冬晖,侯静,陈欣银.家庭游戏中的母亲控制策略与儿童顺从行为[J].心理学报,2003(2):209-215.
[10]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胡妍,重庆市,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