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鼓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2018-07-16徐家锋
徐家锋
摘要:东北大鼓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说唱音乐艺术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北大鼓的发展却令人堪忧。进入21世纪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断倡导和我国政府的重视下,东北大鼓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为东北的大鼓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从东北大鼓的现状出发,从不同视角来关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东北大鼓。
关键词:东北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东北大鼓,亦称奉天大鼓,辽宁大鼓,是流传于我国东北三省以及京津、内蒙古等地区的说唱曲种之一。东北大鼓约发端于清代中期,并一度盛行于沈阳,是东北地区代表性曲种。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包括东北大鼓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以及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等因素的冲击而日益被破坏,民族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民族文化不仅承载着历史,也关照着未来,而民族文化中的“非遗”,不仅是我们寻找自身的一把钥匙,也是唤醒民族记忆,激发创造力的动力源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东北大鼓呢?本文将不揣浅陋,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立法先行
在“非遗”保护方面,很多先进国家如法、意、德、荷、日、韩等都通过立法保护。
我国在总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各国“非遗”法律法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国情的立法模式,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草案)》(2003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以及2011年颁布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从我国的保护机制和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非遗”保护的法律制度采取以行政保护为主、民事保护为辅,两者并行的模式。
二、政府主导,政策落实
2001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起步,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保护工作由此全面展开。此后,在政府主导、政策护航之下,官方、媒体、民间保护工作者与学者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掀起了“非遗”保护的热潮。
由文化部牵头组成东北大鼓抢救保护组织,组织开展了“东北大鼓艺术展演”和“东北大鼓艺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三、活态传承,重中之重
传承人是“非遗”的实际传承者,既是保护“非遗”的主体,又是被保护的客体,具有双重性。因此,只有保护好他们和他们的传承机制,才具有实质的意义。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包括东北大鼓在内的“非遗”是无法被静态保护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活态”传承。比如,在申报上,给予免税政策;在生活中,给予资金的支持;在传承上,为传承活动创造展演机会,免费提供传习场所或活动基地;在艺术交流和学习提高方面,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和学术支持,从而增强传承人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借鉴南音保护与传承经验,从娃娃抓起
与东北大鼓相比较,南音的生命力就在于较早地把保护的视角和重心放在了中小学生甚至更小的孩子身上,之后的大中专学校又为南音的传承获得了更高的起点,从而使南音的发展进入到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南音的保护与传承的这些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东北大鼓的保护与传承也同样可以从娃娃抓起。
五、发挥高校优势,引领先进文化
高等院校由于其教育、科研、服务社会以及引領先进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功能,更有能力也更有优势在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中担负起历史的责任。自2002年起,中央美术学院、中山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或中心),2004年,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被教育部列入重点研究基地,天津曲艺学校成立了东北大鼓专业,开启了高校发展东北大鼓平台的先河。沈阳音乐学院研究所成立了东北大鼓的科研项目,专门对东北大鼓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吉林艺术学院开设了东北民间文化艺术中心,旨在大力弘扬东北民间文化艺术。哈尔滨师范大学首开东北大鼓传承人真正走入高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
六、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族群、群体的共同财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独特性的一种尊重,又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这也正是东北大鼓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乌丙安,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
[2]宋俊华,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宋俊华,王开桃,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4]童丽娜,马卫星,著.南音.东北大鼓.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
[5]冯志莲.东北大鼓保护刍议[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6]齐向军.东北大鼓研究综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3).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