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2018-07-16康跃进
摘 要: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必要的品质和能力,像健康的身心、学习的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等。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者学科领域里培养的,就是本学科和学科领域的学科核心素养,它具有该学科的关键素养,这也是一门学科的重要价值体现。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该学科的思想教育之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影响的综合表现,使得学生掌握了本学科的本质、具有本学科的关键素养及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的概念是乘着课程改革之风被正式提出的。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也是现阶段中学基础教育和高考改革的必然需要。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政治的认同感、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我们继续潜心地研究。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见解。
一、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政治教学中也是一样,为了达到培养政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我们要去用一切可能的教学策略去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在课前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为了做好创设情境,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工作,根据有关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教学。
如在“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我国宗教的一些材料:
镜头一: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佛教传入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产生于我国的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有1300多年,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我国的。
镜头二: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例如,佛教界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道教提倡“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倡导“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天主教倡导“爱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强调“荣神益人”等。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实践这些思想和主张。
……
让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探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1)这几组镜头分别说明了什么?
(2)怎样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3)你如何看待宗教现象?
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而且可以培养政治核心素养中的一些,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的养成,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政治,引发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思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
二、 通过实践练习来引领政治教育
实践练习是对课堂上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对于教师来说,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合适的练习,把政治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练习和教师的讲解,领悟知识,提高政治素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健全人格。
如在“经济生活”一课中,教学目标是“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在教师完成该主题的交接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家庭理财任务,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的理财中,体验理财感受,形成正确的理财意识。同时,学生也会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苦。
三、 倡导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其中,培养其的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收集、分析等等过程中,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多元化、更个性化。所以探究性学习对于我们的政治教学有极大的意义,教师应当贯彻在我们的政治教学活动之中。
比如在“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课中,教师经过理论教学后,可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在《三国演义》中,找出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映经济和政治的例子”“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这些问题都是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探索思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
四、 结束语
总之,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袁素萍.利用微课提升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策略探讨[J].高考,2018(03).
[2]曹宝霞.试论高中政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
[3]孙明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教材分析与建议——以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06).
作者简介:
康跃进,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