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中风
2018-07-16Jay
Jay
额外的知识会使我们变糊涂?“智能中风”这种大数据时代的恶疾正在侵袭现代都市。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黏在互联网上?如何才能不在信息社会中迷失自我?智能生活对我们的大脑造成了何种影响?
2005年,伦敦大学心理学家格伦·威尔逊进行了一项试验,试验对象是办公室职员,实验条件是我们熟悉的日常工作环境:办公室职员在工作时间经常被短信、电话、邮件和社交网络上的消息打断。研究人员测验了受试者的智商,结果显示,这种日常性的干扰会使他们的智商降低10个百分点,是抽大麻导致人头脑迟钝的两倍。
加利福尼亚大学于2009年进行的“多少信息”研究表明,当今一周的信息量是1986年的5倍,从每周25万个单词增至125万个!如果人类不能很好地自控.将很容易在这条信息的长河中溺水身亡。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错觉——我们是信息流的管理者,但事实上我们正被它们控制着。
从电视到网络,数字革命?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满不在乎地说:‘我不看电视,我家里没电视。”史蒂夫.乔布斯说,“你年轻时会认为看电视会让人变蠢,但当你变老后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因看电视变蠢。看电视会使人变愚钝只是我们的主观想法,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未出现此类案例。电视确实在一个时代满足了大众对信息的需求。”
但随着科技进步,俗套的电视剧剧情和缠磨人的无聊广告将思维活跃的年轻用户推到了互联网那边。在互联网上,人们的各种好奇心都可以得到满足。
但与互联网相比,电视也拥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信息量受限。无论电视拥有几个还是几百个频道,这个数字都是有限的(智能电视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你坐在沙发前,逐个查看全部频道后,还没找到想看的节目,你就会果断地关掉电视。因为不管你有多么想在沙发上多躺一会儿,多么想放松。下身心,都不会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令你感到无聊甚至厌恶的电视节目上。
我们并非是在鼓动大家多看电视,只是在客观地分析问题。电视传播的信息更结构化,而且节目时间表可以提前清晰地呈现给用户。如果该时间段没有你期待的节目,你便可安心地关掉电视,不像互联网:随时可能跳出意想不到的新闻,让你总是充满无限的期待。互联网没有固定的结构和程序,它传送的信息量也没有穷境。
无穷无尽的信息会让你总觉得,在两次鼠标点击的片刻时间内,也可能错过一些非常有价值或有趣味的最新消息。但结果就是,你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不断地追求一种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正是这两种感觉阻止了你关掉电脑,不自觉地在YouTube上一个接一个地看视频。“人性化”的YouTube更是抓住了用户的这种心理,特意在滚动条上同时排出另外10个视频,每个视频新奇的画面定格和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让你忍不住想点开看看。
是什么迫使我们漫无目的地不断从一个网站转到另一个网站?好奇心?大概是吧,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不愿走出舒适区”的情绪。
互联网上大量丰富的内容使在大数据环境下生活的我们充满了安全感:我们不需要紧绷神经、绞尽脑汁,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就可以轻松自由地做一些事情。
虚拟世界仿佛为人类的拖延倾向——不断推迟不是会立刻发生但重要的事情——提供了更多便利。因为有不间断的信息流存在,我们总有借口变得懒散:“我还需要再次查看邮件,刷下社交网络上的新消息,阅读最近新闻报道,为好友在朋友圈里发的剪辑视频点赞……”当我们将这些事情一一完成后,新的电子邮件和消息又来了……我们陷入一个死循环,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徘徊着。
心理学家认为,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闲逛是网瘾最严重的形式之一。“现代人的主要时间都花在了生产和处理信息上。每个人都被捆绑在信息链上,而身陷囹圄的我们却还没意识到。”Ecwid的创始人和CEO鲁斯兰法兹雷耶夫说。
在人类主要的脑神经网络中,有一个所谓的“快乐神经网:能对新事物形成反应。加州理工大学的卡麦勒和同事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让志愿者读一些问题并说出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感兴趣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对答案越感兴趣,他们的“快乐神经网”就越活跃。
新事物让我们的快乐神经越来越活跃,这显然促进了科学发明和人类进步。但愿意努力进行深层探索的人仍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满足于对新事物的表层认识。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3%的人利用互联网提升自我。
尽管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自修和拓展业务的机会,在全球互联网上被传播最广的内容还是色情和娱乐信息。美国OnlineSchools网站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至少有12%的网站都含有色情内容。之前非常火爆的小视频《江南style》——性感美女和一位大叔跳着奇怪的舞蹈,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超过20亿的点击量。然而,如果智能中风的潜在受害者仅是这些色情内容和奇怪舞蹈的粉丝,就不会出现大量和《有目标、更专注才会变得快乐、健康和成功》有着类似标题的畅销书。
社交平臺——打扰平台
现如今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了重要或有趣的事情时,就会立即用手机拍下来,发布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社交软件的即时分享功能,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小事情随时都可以得到大家的关注,但当这件事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太低时,就无形中将周围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错误”的一边。即时分享让不重要的小事情也具有了信息的优先权,但最终可能导致我们将大多数精力都花在了关注他人在网上发布的生活琐事上,却忽略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关研究显示,人在停用脸谱网一个月之后,与亲友分享的欲望并没有降低,但“分享行为”变得更有侧重、条理,且不具冲动性。
此外,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社交网络中美化自己的生活。人人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成为朋友眼中的成功者。因此,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己生活的细枝末节,令其看起来精致无比,这种“社交化妆”事实上与粘睫毛、涂红唇膏和穿低胸衣没什么不同。
腿再长些,腰再细点,圆脸变得更瘦削些……社交网络上的照片与现实非常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推广工具:那里诞生了最受欢迎的模特、歌手和设计师。很显然,人们希望创造最有利的自我形象,美化修饰自己,去除皱纹,变得更苗条。”摄影师亚历山大穆拉什金说。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仅是别人愿意展现的一面,但你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他可能正在经历严重的家庭问题、无聊的工作和偿还一个小公寓贷款的艰辛,但在他的个人主页上是风景优美的旅行照片和很受欢迎的热帖,他的生活看起来丰富多彩。社交平台的流行,让人们只关注到别人生活美好的一面。
可怕的诅咒——效率
为了成为一名高效的优秀员工,我们需要不断地查看电子邮件和各种平台上的新消息。不管是在听自己孩子演奏小提琴音乐,堵车,还是星期六晚上躺在床上时,我们都觉得应该抓住所有信息,否则我们就将面临失败:信息时代让人人都充满压力,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就会比别人更有竞争优势。
人们随时随地都做好了回复一封邮件或一个电话的准备,害怕漏掉任何一条消息。漏掉一个电话可能受到老板的责备,漏掉一封邮件可能会接到客户的抱怨,漏掉公司的群聊消息可能造成业绩下滑……这迫使在数据时代奋斗的年轻人不得不每时每刻关注着自己的手机。许多营销人员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害怕失去”的心理,劝说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以免损失金钱或错失良机。
我们总是以为信息越多,效率就越高,但事实上,我们正在背道而驰。“效率”这个词如咒语般被24小时沉迷于电子设备的人反复强调着。假若工作效率为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之比,这个比值就能清晰地表明,现代人已经在近10年里丢失了效率:即便人们投入的努力和时间一直在不断增加,但巨大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能保持不变、不下滑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为什么我们总以为掌握了大量信息就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这种错觉的产生基于人们对信息的错误预判,事实上,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当今社会中,如果我们没能合理利用收到的信息,就等同于在“服用”垃圾。接收信息本身并不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高效,也不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所有信息的价值都在于实际运用,而不是一味地接收信息,加大我们的工作量,形成负荷。
此外,绝大多数信息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是必要的,它们根本不能直接用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即使我们已经找到了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内容,往往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消化,并保存在大脑里(以短期或长期记忆的形式保存,以待运用)。我们在被动地接收信息,每周接收125万个单词的信息,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消化并使用。作家和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说:“我们正在被知识和信息囚禁,这无异于被囚禁在虚无世界中。”
据统计办公室职员平均每3分钟就分心一次来发短信、写邮件或打电话,25%-50%的工作时间都花在了收发琐碎的无用信息上。英特尔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干扰会使公司蒙受数十亿的损失。我们又拿什么提高效率呢?
现代科技正在使我们变得愚蠢。想要摆脱效率的诅咒,首先我们需要对自己诚实,认真总结每一天,分析每天收到的信息。你阅读哪些信息只是出于好奇?哪些对你有具体实用价值?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信息能对你的成功有什么帮助?
新时代的难题——专注
仔细想想,注意力是唯一真正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的东西:财产会流失,身体会衰老,人际关系会崩溃,甚至记忆和智力最终也会衰退
我们选择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哪里,是一个非常简单随意的过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轻易地掌控它的去向。但不幸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导下,我们的注意力正在逐渐消散。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到,长期专注于一个想法或任务的能力是在信息时代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然而,这种能力在当代人的身上并不常见。
我们有能力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但每个人都有几天或几个星期(有时甚至几个月或几年)拒绝自控,任自己陷入大量无意义的信息中,想在不停地点击新消息的死循环里放纵自己。
为了更健康快乐地生活,我们需要自控。我经常在健身房里被手机惹恼。健身训练不仅需要肌肉协调,还需要在精神上集中注意力。但我的注意力每10分钟就会被分散一次,要么需要立刻给老板回复一封邮件,要么就是有必须接听的电话。这就好像你想在一条畅通的高速路上奔驰,但每次刚一起步,就突然被勒令停车。不断地在刹车和油门之间转换,让你根本无法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哪怕只是一件小事。
正如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会伤害周围人的肺一样,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人的行为也会妨碍周围人集中注意力。如果我们的沟通对象一直摆弄手机,我们也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行为上,这就迫使谈话总是要停顿,本想表达的东西不断被打断,沟通变得阻碍重重。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独处的机会被剥夺,人们的亲密关系变得疏远。
有证据表明,智能手机会带给我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长久的损害。正如吸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从智能手机中获得的多巴胺就会扰乱我们大脑的正常运转。
我注意到我几乎没有朋友能做到在看电影过程中不看手机,他们至少要在电影插曲时掏出手机看下时间。吃饭时,他们中没有人不把手机放在盘子旁边。这似乎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有趣的是,科技在破坏了人的专注力后又试图帮助我们修复这种能力。“森林”(Forest)是一款适用于iOS、Android和Windows平台的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的应用程序,其原理是……种樹。在你需要专注投入_件事情前,先打开这款应用程序,设定专心做事的时间,然后点击“开始:种下树籽后,程序会自动开始倒计时。这棵树只有在不退出应用的情况下才能成活,这就迫使你不能在中途摆弄手机:除锁屏外,只要屏幕画面离开“森林”无论是跳回主界面还是跑去其他应用程序,树木都会因此枯死。如果用户成功抵挡住诱惑,在规定时间没有触碰手机,种下的树籽就会顺利成长。此外,用户可对每次的种树经历添加描述,以便每日回顾。日积月累的劳动成果都可以查看到,枯树与绿树的数目也一目了然。
在数字时代,我们居然需要通过种一棵虚拟的树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朋友们,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关乎世界的梦想——人们可以有聊不完的话,而不是沉浸在闪烁的屏幕里的那些短暂的快乐中。
[译自俄罗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