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8-07-16王晓艳

科技视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工匠培育

王晓艳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工匠精神一词作为理想职业价值观或说职业素养的一种描述由来已久。它不仅是匠人们立命安身的必然要求,更是修道立德的人生追求。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工匠精神似乎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失落,工匠精神已经过时的声音不绝于耳。2016年全国两会,“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备受关注,成为年度热点词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弘扬 “工匠精神”。党中央和政府层面的重视使工匠精神已经过时的言论无以立足,烟消云散,强有力的宣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工匠精神,新时代的征程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我们应该而且必须要结合现实需要,不断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促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1 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应与日俱新。“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精辟而全面的诠释。一是知识型。知识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工匠精神需要丰富的知识来涵养。“丰富的知识”既包括工作过程方面的实践知识,也包含诸如历史、艺术、哲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这些都将成为高职生面对新时代机遇与挑战所需的职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新时代的工匠必须是掌握先进技术的知识型工匠。二是技能型。业精于勤荒于嬉,技能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平庸与卓越的差别,而任何技能的获取都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总要经历抽丝剥茧、千锤百炼的艰难过程方能涅槃重生。三是创新型。创新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自然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它集中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智能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如何更好的适应变化、面向未来,是新时代劳动者必须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2 新时代语境下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使工匠精神成为一种一以贯之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是这个伟大时代交予的重要任务、赋予的重大责任。加强对于高职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将他们的青春追求与人生理想融入新时代发展的进程之中,是不辜负时代召唤的应有之举。

2.1 以匠心致初心的需要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伟大实践和非凡成就,习近平同志发出伟大号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以初心为引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引导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焕发学习热情,释放创新潜能,筑牢“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匠心阵地,力争将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持续担当社会需求使命、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在“匠心”与“初心”的良性互动中,促使青年们仰望星空守初心,脚踏实地践使命,这对于实现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2 落实质量强国战略的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中,中华民族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到富起来又走向了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质量强国战略要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有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有密益求密的工作状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工匠精神不可缺位。质量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培育符合新时代“质量观”要求的大国工匠,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全社会的职业价值取向,是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设质量强国的必由之路。

2.3 提升职业院校供给质量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较于其他高等学校而言,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以就业方向这个层面来说,他们更多的是中国产业工人或说技术工人的后备力量。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拥有良好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而部分高职生又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注重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无疑是缓解人才需求与高校供给间尴尬悖论的一剂良方。加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在春风化雨中帮助他们树立对工作、对职业、对质量敬畏的态度,养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追求精品、追求一流的执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他们面对问题与矛盾的勇气与决心,进而能够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与变革,主动开拓,大胆创新,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在工匠精神成为高职生们信仰的进程中自然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高职院校的供给质量。

3 借势职教改革,探索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路径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新时代工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在职教改革的背景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政府、社会、企业、职业高校与个体的共同努力。

3.1 政府主导,优化工匠精神培育的社会环境

国家和政府层面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为新时代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政府应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积极作为,切实提升自身的服务效能,加大对于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奠定工匠精神培育的经济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着力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提升工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工匠精神的优良社会环境。切实让人民大众体悟并深信在当前颇为浮躁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以历久弥新的匠心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三个转变”重要论述而坚定前行的担当与情怀。再次,要始终将 “发展职业教育,振兴工匠精神”放在重要地位,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以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力度,深植工匠精神生成的社会土壤,最终让工匠精神成为高职生们对于事业追求的自觉。

3.2 高职院校要逐步建立健全“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离开了职业院校,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无疑会成为无法落地的虚无理念。那么高职院校究竟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才能让这些未来的员工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热问题需要冷思考。首先,工匠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具体的、富有解释力和生命力的动态概念。新的时代,新兴职业不断产生的同时,许多岗位、职业甚至行业也在走向消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制定过程中,不能因只关注学生某一岗位技术技能的学习而降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其次,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直面学生对美好生活、工作的期待,主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式和定位的转变方向,设计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这既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工匠培养体系的关键所在。再次,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工匠精神的生成提供真实复杂的情境支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地位与作用,正确的认识工匠、评价工匠,进而在不断提升自身认同度的基础上自觉养成并践行工匠精神。

3.3 学生本位,不断夯实时代需求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契合点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饱含着我们党对青年一代的重视与嘱托,也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培育具有 “工匠精神”的理想的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工匠精神的习得离不开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个体内心深处对事业的由衷热爱。在这样一个伟大、美好的新时代,广大高职生们应将自己的职业理想统一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上来,在校学习期间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在信息时代,要做一名时代工匠,就要保持初心,褪去浮躁,不断磨砺执着淡定的精神品质,锤炼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不只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更要将其当作生命的修行,注重学习,不断总结,追求突破,敢于创新,始终以行业中的模范为榜样,将学习适应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延伸至面向未来的素养,努力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而非简单的“人力”。在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中,奋力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l.

[2]梁国胜.塑造大国工匠精神[N].中国青年报.2015-07-06(009).

[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鹿奎奎.江苏科技信息.2017(05).

猜你喜欢

高职生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