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视角下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2018-07-16邹夫仁

科技视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一体校企实训

邹夫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0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多样性发展等促使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增长,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将焦点聚集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水平的发展上,同时高校为促进大学生的技能积累进而创设出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其融合了“校企合作、技术研发、大赛培养、生产实训”于一身的新时代下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于培养高技能、强应用的人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保障在创业视角下高校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有效运行,现阶段高校的实训工作室的运行机制要做到“以优带群”、对管齐下。

1 我国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由来

“工作室”最早的由来是欧洲设计领域为培养专业性强的人才而制定出来的。并在1919年由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工作室教育的先河,其中所蕴含的 “形成教学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依然被无数国内外的高校遵从至今[1]。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中,实训工作室最早出现在本科院校,其中由本科设计类专业从国外引进工作室的教育模式,至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就已经有一批我国著名的高校采用包豪斯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比如:中央美术学院、湖南大学等等,推广至今至少已经有300所艺术设计以及其他专业的院校开始广泛的应用实训工作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进行实际的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创业时代”,并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也是国家的创新创业水平之上,并且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创业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我国政府政策就曾指出“创新带动就业”,也就是说不仅是我国由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转换为对创新性、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进而由人才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高校是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与载体,也是国家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地,但在高校的环境当中如何将创业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不断实践,现阶段高校在创业的视角中,将高校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活动相结合,进而创造了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给大学生带去实践机会的同时,也让大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到企业管理、运行的相关知识,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2 团队运行,资源优化

“校企一体”是校企合作的优化升级,充分的对校企实训双方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进而强化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同时提升的还有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人才。同时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作为高校机制体制改革的新抓手,为保障创业环境中的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运行,因此,高校现阶段实训工作室以“以优带群”培育机制为主,在其中要做到的是以下几点:

2.1 明确“培育”基础

高校中各个院系对创新性、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结合各院系对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并在其中结合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的基础性要求,以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统筹人、财、物等基本优势,最终实现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建设中的目标,以此基本点出发,以校企一体化工作室作为实践平台,对教师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组建[2]。由此可见,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培育基础一种是基于专业建设以及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种是各专业实训室与实训设备为硬件基础的建设。通过对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建立,实现校内以及校外各种优质资源的整合利用,夯实高校专业人才提升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企业环境以及企业运行模式的适应与学习。比如:推动高校学生参与校外的专业性较强的比赛,在其中让学生体会到企业员工与学生在技术上的差距,进而鼓励学生对自身技术进行提升。

2.2 明确“专兼”培育对象

对于高校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建立与运行,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化。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既有本校的专业老师,又有企业当中的讲师,在实训工作室的课程之中,高校要对两种教师的负责范围进行有效的区分。比如:明确校内专业性较强,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教师或者骨干作为首席教师,而企业中包含创业技能知识以及企业文化与管理知识的讲师为辅,联手为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运行带去项目、资源、设备等,同时推动工作室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中的首席教师与企业讲师或是专家,通过对实训工作室内学生的教导,进而加强高校内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建设、管理以及运行,以实现以优带群、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并有效的推动我国高校“双师型”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教师结构的建立。

3 计划运行,多管齐下

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是对创新创业型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培养,其中需要加强对系统的构建与发展。从高校现阶段对人才的培养中可以看出,将学生创业作为其中的主要途径与思路,就要围绕 “创新创业”展开创建。从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与培养的过程中发现,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的项目与活动内容,将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企业管理、企业创业等等,融入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从潜移默化的角度中实现学生对创业认识的更新。从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处于创业的大环境中,要充分的实现对培养模式、运行方式、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形式等的统筹分析[3]。

计划运行要充分的围绕是否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否与有利于学生创业精神意识的建立等角度进行科学的、严谨的考虑。比如在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运行模式上,可以采取校企轮转、工学交替的形式,充分实现学生学习这种“两个主体、两个空间”的状态变化。在教学组织模式上,可以结合“前校后厂、前店后室”的教学形态,在其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运用,体现出“教学做”一体模式的教学,这也是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建立之初的目标。

4 融洽运行,融合互动

4.1 理念认同

在职业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看,校企应该形成共同的培养理念去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学习,进而实现校企理念认同的基本准则是提前让学生了解认识学校与企业文化上的差别。价值观上来说,高校是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并以个人的价值观为主,而企业人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之下,会形成以企业利益为主的价值观,并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除此之外,在高校与企业的角度上来说,还存在奇特方面的差别,对于这些问题,高校在校企一体实现工作时中就应该着手解决。例如:在校企一体化实训工作时开展时,教师结合企业指导教师,将企业与高校文化、理念上所存在的不同进行讲解,或者是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简要的对高校、企业的理念进行普及,让学生发掘自身的探索精神对两者的区别进行发现。

4.2 文化渗透

文化是一种潜在的习惯,也是一种可见的修养,同样也可以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企业发展、运营的过程当中而逐渐形成的企业自身所独有的理念、作风、精神、制度等等。在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展开过程中,要做到对企业文化在高校文化中的渗透,可以通过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的目标进行设定,以及对有关的教材进行编制,师生角色互换,企业冠名班约定等方面,将企业中的文化以及生产表示带入高校课堂、实训工作室当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引进来”的战略内容,开展企业文化走进校园活动、开设企业文化、理念讲座、举行校企联欢会等等,在欢乐的氛围当中使得校企教师以及学生感情上的融洽,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接受双方的文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国家发展中的必要条件,树立校企一体化理论,通过对校企联盟、整体推动、团队协作等路径的联通,进而形成高校校企一体实训作室的良好运行机制,并在其中采取统筹、系统、控制等策略,对高校中“能就业、能创业、能创新”学生进行培养,同时深化校企一体实训工作室的发展。

[1]赵玉星,兰自珍.创业视角下的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实践研究——以富阳职高汽修专业为个案[J].江苏教育,2011(12):31-34.

[2]刘必千.“校企一体化”培养创业型人才运行机制与策略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44(5):69-71.

[3]高参参.“政校企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1(1):357-358.

[4]薛胜男.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9):66-70.

猜你喜欢

一体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