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8-07-16

科技视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中华民族交际

荣 萃

(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4)

0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如同庞大而又复杂的汉字体系一般有着深刻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方面无疑会发挥着巨大的能量。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传统文化的含义都有着不同的解读。通常说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稳定结构和鲜明特色的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永恒使命。

1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

在现阶段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各高校选用的教材还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和考核的内容均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虽然学生的英语语言应试与应用能力都取得的相应的提高,但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均未增强。目前,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基于教材所涉及的英语语言知识点给学生进行讲解,稍有一些文化意识的教师也会讲解一些西方文化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少之又少。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学生们在十余年的英语课堂上接收的大多是英语语言知识与西方文化知识,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西方的文化毫无筛选的全盘接受,这种现象长期发展过来必然导致了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严重缺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曾深刻指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

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1 融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作用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经典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此类典籍均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哲学思想。当然西方先哲们的思想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时常会涉及到中西方的思想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中西方行为差异。比如,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法自然”是指天地人三者一以贯通。他主张我们的人生目标是对世间万物的博爱而非征服自然。而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哲学也因古希腊的恶劣的自然环境衍生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哲学思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就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方思想的异同,也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思想的大门,让他们沿着这条小路去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这片森林。

2.2 融入中华民族语言的作用

虽然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英语在很多层面上都有着巨大区别,但是当人们着眼于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明时又会发现一些极其微妙的联系。西方文明会用英语词汇来展现,中国传统文明与汉语的关系亦是如此。比如汉语中红色这个词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在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里,红色更是铺天盖地,几乎所有的装饰都围绕着这一颜色。而在西方文明中与“red”有关的一些词汇却跟喜庆吉祥毫无关联。比如 “red flag”这一词组的意思为危险信号,也用它来指惹人生气的事物。如果在英语教学中把此类汉语与中国传统文明的关系和英语词汇和西方文明的关系加以对比讲解,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通过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异同去积极思考中西方文明的异同,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融入中华民族风俗的作用

经过五千年的沉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除了名家典籍,长久以来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方式、民族风俗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现。介绍西方风俗传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教师如果能在传播西方民族风情的同时,适时、适量的融入中国传统风俗势必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能让学生们感悟到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之处。在英语课堂上,西方节日是一个最为常见的话题。在介绍圣诞节或感恩节这种以家庭团聚为主题的节日时可以自然的引入中国象征团圆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当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也可引入同样为长者设立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此外,在讲到西方的情人节时可以拿中国的七夕就历史传说、庆祝方式等与其进行对比讲解。虽然中西方的风俗不尽相同,但是许多风俗的初衷和中西方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英语学习者们都能在学习西方风俗习惯的同时便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横向的联系起来,那么做好跨文化交际将不再是空谈。

3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的语言就像人失去了灵魂。思想是交际的内涵,没有思想的交际毫无意义。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要想做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必须掌握相应的中西方文化知识。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可能造成交际中的误解和歧义,但如果在交际过程中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那么这种便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也永远无法实现稳定且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方法[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9:73.

[2]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M].光明日报,2000,10,19.

[4]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届,2003(6):14-18.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华民族交际
情景交际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