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18-07-15马朝宽
马朝宽
中共濮阳市委组织部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1 驾驶员不良心理素质的主要表现
1.1 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的心理反映极易受各种反复出现的心理活动影响,从而出现精神过度紧张、麻痹、松懈、自卑、急躁、骄傲等心理现象。有的驾驶员在不良心理情感支配下会惊慌失措、举止失常。例如,有的新手驾驶员因亲眼目睹过严重的车祸事故,在自己驾驶车辆上路时,对车祸的恐惧感会进一步增强,造成其动作僵硬、心虚害怕、思想僵硬、缺乏自信,无法正常发挥正常的驾驶技术。再如,有的驾驶员遇到车辆拥堵、走走停停的状况时,容易产生焦躁情绪,造成机械操作不到位,眼和手不能配合敏捷,导致心跳加速、焦躁不安。
1.2 疲劳和厌倦心理
驾驶员驾驶车辆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心理。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长时间应对不断变化的事态及环境,精神高度集中,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心理素质也会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生理及心理失调。驾驶员受到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会出现反应迟钝,头脑不清醒,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并迅速处置。此外,驾驶员长时间驾车还会导致哈欠连天,四肢酸懒,行动迟缓,行车动作准确率明显下降,情绪烦躁,对工作产生厌倦心理。
1.3 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
驾驶员会因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近年来的交通事故表明,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使驾驶员心理长期紧张、扭曲和焦虑,导致其情绪紊乱、心理失衡、身心俱疲。一些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多拉快跑,当客观现实与主观愿望之间存在差距时,驾驶员极有可能带着不良情绪及背着思想包袱驾车,在这种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作用下驾车,与同行斗气,甚至可能为了争抢客户不顾交通规则与行车安全,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片刻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1.4 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时新手驾驶员偶然违反交通规则没被交警发现,或者看到其他老司机违章没被交警查处,会形成侥幸心理,从而助长违章行为。众所周知,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普遍存在适度的紧张情绪,正是由于这种的适度紧张,驾驶员才能发挥全身的智慧、体力、精力去完成复杂的驾驶任务。但是明知故犯、心存侥幸的心理会使驾驶员在驾驶时心理状态一直是复杂多变和高度紧张的,害怕受到交警的查处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当危险发生时难以全神贯注、沉着冷静地处理,破坏其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2 不良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2.1 技术发挥失常
驾驶员受到不良的心理素质影响,在行车操作时应激能力会出现失常,应激性可能过低,也可能过高。过低的应激性会使驾驶员的大脑在操作时无法获得足够能量,过高的、强烈的应激状态则会阻碍或干扰驾驶员发挥其正常的驾驶水平。驾驶员在行车操作时受这两种极端的倾向影响,会产生安全操作防范失误,操作规程走样,采取措施不当等不良的行车问题。
2.2 注意力不集中
行车的安全不仅关系到驾驶员本身,也与道路上的行人、车辆息息相关。因此,驾驶工作的高度危险性要求驾驶员在行车时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以确保驾驶过程的安全。当驾驶员出现放松警惕,视线散弥,注意力下降,全身放松懒散等由于不良心理引起的思想麻痹行为时,极易造成车辆交通事故而遗恨终生。
2.3 安全意识削弱
许多驾驶员因思想意识不到位而引起情绪波动。一般的情绪波动有两种倾向,即沮丧和高兴。当驾驶员的情绪长时间处于极度沮丧或极度高兴的状态时,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会受到极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会随着人自身状态而改变,当人体沮丧或高兴时,中枢神经系统也会相应的压抑或兴奋。如果驾驶员的中枢神经处于压抑状态,那么驾驶员会目光呆滞,反映呆缓,动作迟钝,同时无法感知危险状况,事故发生时甚至可能来不及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如果驾驶员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那么驾驶员的行为表现会比较轻率好动,容易异想天开,无法准确判断情况。
2.4 职业道德浅薄
职业道德的维护与巩固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的信念,当驾驶员开车时情绪不稳定,他们自觉的职业道德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若驾驶员意志不坚定,内心的自觉性便会产生动摇,甚至可能出现失去理智的鲁莽行动。若驾驶员在遇到不顺心之事或违背自身意愿的事时,怒气冲冲,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行车,将自己的怨气发泄到车辆上,把车辆当成打击报复对方的工具,则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3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3.1 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于驾驶员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它能有效纠正驾驶员的不良心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信念,约束其可能会产生的不良行为,调整个人与社会及人际关系。因此,驾驶员要明确自己职业责任,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交通规则为准绳,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为己任完成驾驶工作。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坚决不做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事情,主动提高自我约束和管教的能力,不开带病车、赌气车和英雄车;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文明礼让;当意外状况发生时,平心静气,耐心处理,真正做到安全文明行车。
3.2 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为一名合格驾驶员的必备条件,没有良好的身体无法完成高强度、高压力的驾驶工作。而不同的身体状况,也会使驾驶员对待挫折时产生不同的态度。驾驶员的身体要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才能适应艰苦的驾驶劳动,当驾驶员患有疾病且疲劳过度时,就会导致血压不正常,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就会心理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甚至可能会出现昏厥的危险现象。如果驾驶员的视力和听力不达标,那么他们在行车遇到各种状况时,将难以快速把当下的情况传给中枢神经,影响他们及时对现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进而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作为一名驾驶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充沛的精力,冷静应对各种异常情况。
3.3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外,也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行车时反应迅速,沉着冷静,操作准确,动作敏捷,以实现安全驾驶的目的。无论驾驶员遇到什么情况,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帮助其在情绪不稳定时,自我疏导调解,缓解并消除不良情感,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提高精神承受能力、反应能力及自我调控的应激能力,从而形成顽强坚定、沉着果敢的品格,不被情绪左右驾驶工作,不被其他事物分散行车精力,能够用理性敏捷的思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交通状况。
3.4 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驾驶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凡事从大局出发,站在集体的高度思考事情,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性对待利益调整,提高道德鉴评和自我疏导的能力,努力消除逆反心理,以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做好驾驶工作。
3.5 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驾驶的习惯的养成对驾驶员正确的驾驶动作和行为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促进驾驶员自觉主动地履行行车过程中应尽的职责,促使其按标准规范地动作驾车,以更好地提高行车安全性。反之,若驾驶员养成了某种不良习惯,则会形成消极心理,妨碍他们接受正确事物。所以,驾驶员要远离不良习惯,时刻将乘客与车辆的安全牢记于心,有规律地生活,坚决抵制赌博、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节制地健康放松娱乐,坚持运动以实现强身健体,努力营造爱惜车辆、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的行业氛围,养成严格遵守各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制度的好习惯。
3.6 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
驾驶员良好的能力素质对行车安全也十分重要。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除了短期培训,驾驶员主要依靠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信息,以进一步扩充其在驾驶方面的信息量和知识储备。驾驶员要做到正常行车,就必须多学、多练驾驶汽车所需掌握的起步、加速、变挡、转向等一系列规范协调的动作。因此,驾驶员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具备与驾驶安全相适应的能力。
4 结语
驾驶员不仅要在实践中提高和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还要不断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安全行车思想,严格按规章行车,高度重视安全行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