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交职院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2018-07-14谢雪梅
谢雪梅
“订单班”又叫品牌班、冠名班,是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结合办学特点,匹配教育资源,专为企业订制人才的培养模式。因其培养环节前置,培养的人才具有针对性,是现阶段校企合作广泛采用的模式,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全部为“订单班”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校企合作不紧密、人才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在调研3个订单班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出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为我系酒店专业“订单班”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我国旅游业成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2016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分别为44.4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1.3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为酒店业带来了充足的客流同时也使酒店面临“用工荒”,仅仅依靠社会招聘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招聘环节需要前置,而学校作为人力资源的储备基地,校企业合作势不可挡。
我校自开办酒店专业以来,与业内喜来登贵航酒店、能辉酒店、贵州饭店、世纪金源大饭店、新世界酒店等多家知名酒店建立校企合作,最初以校外实习单位方式合作,随着教育改革及人才竞争加剧,企业倾向于以培养员工的方式订制人才,校企合作转向“订单班”。但在“订单班”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系列诸如校企双方合作不紧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技能操作标准与企业脱节、特色不明显、学生对企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因而急需深化合作。
一、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现状
我院管理工程系自2007年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以来,先后与喜来登贵航酒店、能辉酒店、上海君兰酒店管理集团等省内外知名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2013年起与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贵州饭店、金阳新世界酒店建立校企合作,双方约定采用“订单班”模式培养人才。
(一)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订单班”现状
我校2010年起开始与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进入饭店顶岗实习,2013年开始转入“订单班”模式合作,是我校第一家“订单班”合作企业,酒店31308班即第一届酒店管理订单班。世纪金源大饭店为订单班布置教室、发放金源LOGO班服,派出企业教师到校内上课,课程内容为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金源价值、管理制度、服务理念的知晓与认可,并设置奖学金,每学期前10名的同学可获得200元现金奖励及总经理签名的纪念本,以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增进企业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进入前厅、客房、餐饮、营销等部门工作。
(二)贵州饭店“订单班”现状
2013年贵州饭店因用工量大,空缺岗位多,寻求学校帮助,校企合作以工学交替方式进行,即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开始进入酒店顶岗实习,每周工作3天、学习3天,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2014级开始正式以工学交替“订单班”模式合作,在校期间,贵州饭店不参与授课、实训等教学环节,工学交替学期由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共同在酒店授课,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通常在客房、餐饮两部门实习。
(三)金阳新世界酒店“订单班”现状
新世界酒店从2014年起与我校开展订单班合作,酒店安排企业教师为学生授课,每月1次,上课地点或在酒店或在学校,课程内容有人际沟通、企业文化、酒店口语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客服务能力、服务意识,了解酒店并认同其文化价值,酒店根据活动安排邀请学生参加,让学生逐渐熟悉酒店,融入工作环境,并对岗位要求、能力有更深的认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订单班”存在问题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目前的“订单班”,虽名为“订单班”,世纪金源饭店、新世界酒店也有参与授课环节,但由于企业和学校双方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衔接不够紧密,其实质上与顶岗实习时期的校企合作区别并不大。
(一)合作机制不合理
1.对合作企业细节甄别不够
本着开放办学理念,学校对知名酒店抛来的合作橄榄枝一般不会拒绝,但并未深入了解各家酒店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学生关注的食宿条件、加班待遇、岗位选择及轮岗制度、发展空间等方面,导致学生进入酒店后,心理落差较大,出现抱怨情绪。三家酒店都是固定岗位,不能轮岗,而学生希望到不同岗位实习,掌握更多的服务技能,积累经验;世纪金源班学生反映加班就是给酒店免费劳动,既无加班工资,也没有补休制;贵州饭店学生抱怨住宿条件太差,工作强度大,与同去实习的空乘专业同学工资悬殊3-5倍。
2.双选信息不对称
酒店专业学生在进校后不久就面临着分班选择,虽然是双选过程,但实施并不合理。本应三家企业轮流宣讲,学生对每家酒店信息有大致了解后再选择,却变成先来先选,有部分先选的学生听到其它酒店信息,后悔自己没选到理想中的酒店,而后来的酒店也面临着优质生源被其它酒店先选走,感叹双向选择对本酒店不公平。
(二)校企融合深度不够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3个“订单班”的教学计划都是由校内旅游教研室完成,课程设置是按照酒店行业常见岗位所需技能和素养来设置,企业并未参与制订,只是在实施中增加如企业文化、沟通技巧等课程。诚然,这样标准化的课程必然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订制意义不在。
2.教学过程独角戏
雖然世纪金源饭店、新世界酒店也派出企业教师为“订单班”学生授课,但仍然是双方各自授课,并未融合。特别对于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等专业核心、操作性强的课程,未接入企业标准,加之课程设置也未能体现企业特点,导致“订单班”特色不明显,没有烙上订单企业印记,不少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反映在学校学的技能和企业的要求不一样。
3.教学资源未共享
“订单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及案例大多数来自通用出版社教材,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而实际上,每家酒店都有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培训手册、岗位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操作细则,日常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服务与管理案例,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营销、公益等各类活动,不共享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
(三)学生忠诚度不高
由于订单班建设过程中出现上述诸多问题,订单企业对学生而言,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从下表中近几届“订单班”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实习期满、毕业后1年等不同阶段留在酒店人数统计可以看出,订单班学生对订单企业忠诚度十分有限,流失率非常高,远远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20%左右的员工平均流失率。
三、深度校企合作“订单班”办学模式探索
针对目前订单班存在的问题,急需探索一套深度校企融合的共育模式及实施路径,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其岗位技能、增加对企业认知以树立主人翁精神,并在融合过程中体现企业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增强企业满意度,真正让“订单班”成为酒店人才的后备资源库。
(一)创新管理机制
目前“订单班”班级管理校内由辅导员担任,校外由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而大部分辅导员为非旅游专业教师,虽然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上经验颇丰,但对于如课程内容等教学管理方面心有余力不足。因此校企双方应共建管理团队,酒店人力资源部、一线服务部门、系部领导及旅游教研室共商共议,做好“订单班”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如教學计划制订与修改、课程开设与调整、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教学结果评价与考核。实施环节,每个“订单班”校内管理由一名辅导员和一名专业教师组成,辅导员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专业教师负责与企业对接、落实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学校从绩效分配中给予专业教师一定补贴。改革后管理团队及其任务分工如表2所示。
(二)改革教学过程
引酒店师资、酒店标准进课堂,送学生入酒店参观与锻炼,使校企双方围绕教学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班级调整
因师资有限,在校的“世纪金源班”、“贵州饭店班”、“新世界班”为合班上课,但3个订单班进入顶岗实习时间不一样,通常大二下学期,“贵州饭店班”进入酒店顶岗,而其余2个班仍在校内学习,怀着对工作的期待和向往,校内同学精力分散,因而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均受影响。建议将“订单班”分为小班教学,通识课程及专业基础课可合班上,专业课借助企业师资,实行分班教学,既兼顾师资又保证教学效果。
2.课程体系
改变以往订单班课程设置由旅游教研室单方制订的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岗位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订制化。如贵州饭店有大量政务接待,对应服务的高宴班员工,不仅要具备高水准的服务技能,还要能歌善舞或有特长展示,因此“贵州饭店班”课程中要增设才艺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表演基础;新世界酒店接待外宾较多,对客服务中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故“新世界酒店班”要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
3.日常教学
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将企业标准、企业案例融入课堂。校企双师应共同参与同一门课程教学,特别是《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岗位核心课程,可由校内教师讲授理论基础,实操部分由企业教师承担,或通过校内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企业服务流程和标准,再教给学生。吸收企业标准,校企共建校本教材,形成长效机制。
4.实践活动
结合酒店日常经营,创造各类实践机会让学生与酒店接触,使学生慢慢了解酒店,熟悉酒店,逐渐融入酒店,认同酒店。学生在酒店锻炼过程中,逐渐成长,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岗位选择、能力提升有更清晰的目标,促使其发挥能动精神,自主学习。
(三)改进教学考核与评价
改变以往课程考核由校内单独完成,增加酒店文对学生的考核,双方基于工作情境共商考核指标体系及因子权重,引入过程考核机制,尊重酒店的考核结果, 探索更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
(四)设置激励与退出机制
1.分层培养
订单班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和学校,其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因材施教,分层培养,设置考核,尽可能发挥学生优势,激发潜能。同时酒店结合自身的岗位及资源,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就业机会。第一梯队最优秀的学生,可将其作为中层管理人才培养,如上海商学院“喜达屋班”管培生项目,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酒店层层考核,毕业后可直接任职部门经理。第二梯队较优秀学生,可往基层管理人员培养。第三梯队同学,要训练其扎实的技能水平,作为基层服务人员就业。
2.激励与退出
校企共育人才,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要在人格培养上,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也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用企业文化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从学生转变为员工。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如在年节、特殊节日分发礼物或小纪念品,设立企业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设置评选活动如学习之星—奖励成绩最好的学生、活动之星—奖励参加活动最积极的学生、奉献之星—奖励最能为他人着想的学生、勤奋之星—奖励最努力的学生等等。同时也落实退出机制,对于不愿意或不适合在订单班就读的同学,允许其转入其它班级。
(作者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