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动”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法初探

2018-07-14尤丹丹

神州·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欣赏律动小学音乐

尤丹丹

摘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非常重要,力求在培养的过程中不扼杀掉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安静聆听之后不禁锢学生的想象力,不扼杀他们的表现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律动

传统固化的音乐欣赏模式——初听情绪,介绍作者,分段听赏,复听全曲,教师总结。这一传统模式对于好动、好奇心强、自主学习能力弱、模仿能力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低年级学生非常不适应,欣赏实效不高。为此笔者尝试在小学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心随音动、身随音动、笔随音动、智慧随音灵动”的“多动”教学方法,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心随音动

安静聆听是欣赏乐曲的基础,外在的表现都是内在心里的感受表现。音乐是流动的,乐曲本身有自己的的结构,情绪的对比、速度的变化等等音乐元素只有安静聆听才能分辨清楚、准确。内心跟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对音乐才有最真实最贴切的感受。我会尝试引导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第一反应找一个最合适的词来形容,带着问题去聆听从而需要思考,这样下来学生就能边听边思索问题,从而也就能心随音动了。

二、身随音动

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律动既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又能感受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们做这些简单的律动来感受音乐的情绪肯定比他们口头描述音乐情绪的体会来得更直接、更深刻。律动在欣赏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感受情绪,同样也能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来感受出音乐的结构。如在《铃儿响叮当》一课中,学生们就是通过手和脚的两个律动来感受出音乐的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旋律起伏较大,引导学生用脚的律动来表现,学生们都能尝试着用脚跟踮起再落打拍子的方式进行第一部分律动;在第二部分,则引导学生们通过手的律动来表现音乐,显然学生们已经慢慢学会了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总的来说,欣赏课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听赏,单纯的听赏只能培养学生会说音乐,音乐是流动的,要体验音乐很有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地律动。

三、笔随音动

音乐欣赏具有物理、生理的客观基础。但音乐感受又与人的心理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音乐审美有极强的主观性,不同人群或个体在音乐审美方面会有差异。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仅存在个体的差异,在想象力方面更是彼此之间相差甚远,同样是听一首乐曲或歌曲他们的脑子会迸发出许多奇思妙想,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的脑子转起来,笔动起来,画出他们所想。

(一)画出自己聆听音乐时想像的画面。

如在《野蜂飞舞》一课中,我曾尝试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出蜜蜂飞舞的路线,他们能非常准确地感受到蜜蜂那种紧张的情绪,画出了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乱七八糟的线条,但在我看来这个就是一个个音乐画家的大作!如在欣赏《野蜂飞舞》画野蜂飞舞场景时,虽然学生画的方式不一样,就是无数的线条交织缠绕着,真正体现野蜂飞舞的场景。这种相似是他们都能捕捉到音乐共同特点。

(二)画出自己听到的音高和旋律线。

降低难度让学生先尝试为乐曲或歌曲选择出正确的旋律线条而后才过度到学生动笔画旋律线条,先让学生选择,让他们明白旋律线条是怎么一回事,当音往高处走的时候应该怎么画,音往低处走的时候又怎么画,也不一定用线条表示也可以用点或者是某些图形来表现旋律音高的走势。大部分曲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我在课上要求只画主题旋律的旋律线条或者是副歌部分的线条就可以了,因为主题旋律或者是副歌部分在首曲子中比较鲜明,这就大大降低了画旋律线的难度了,在实践中,当学生画好主题或者是副歌部分的旋律线条后,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很准确地哼唱出来了,这为下一步学唱主题旋律做好了铺垫。

学生听音乐作画的作品常常会有许多惊喜,大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笔随音动绘制“音乐”帮助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不仅避免低年级学生静听音乐的枯燥,还能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奇思妙想在妙笔下更加生辉,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感知音乐。

四、智慧随音灵动

音乐欣赏除了感受音乐、审美音乐,创造表现音乐也是重要教学目标。在欣赏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音乐能力,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感受音乐、审美音乐,从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求异思维,从而最终达到创造表现音乐的目的。创造和表现音乐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钟爱的环节,因为学生在创造中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同时能发挥智慧彰显音乐创造能力。

五、实践中的思考和困惑

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非常重要,可是往往在培养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扼杀掉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我为此也很困惑:第一,初听时,如何让学生最原始的感受在脑子里形成最能形容音乐的词汇。比如说,二年级欣赏课《野蜂飞舞》,当音乐响起,学生马上骚动起来,很慌张地做出想躲藏的样子,顿时课堂就沸腾了,试问他们这样怎么能继续听清后续的音乐呢?可我当时很困惑,学生的反应非常正确,可他们一下就像炸开了锅,没有办法再继续往下听,我是该让他们继续无序地表现还是让他们坐好安静地聆听呢?第二,如何在能安静聆听之后还不禁锢学生的想象力,不扼杀他们的表现力。于是我时常思考,怎么能让欣赏课在安静聆听后能活起来,不抹杀了学生们表现音乐的欲望,引导学生们通过一些手段表现得更准确,让安静的“后聆听”时间动起来。引导学生们在安静的聆里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来感受音乐,感知音乐。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不使欣赏课变成单纯的听赏课,在安静的“后聆听”时间里怎么让学生更有序更有效地动起来,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思考,不断挖掘学生给予我们的资源,最终提炼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参考文献:

[1]倾听花开:“六官”并用 感受音乐课魅力[DB/OL].

[2]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3]张金凤.如何欣赏音乐作品[J].学周刊.2011(09)

猜你喜欢

欣赏律动小学音乐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生命的律动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