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14李璐
李璐
课本剧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来已久。这种把语文课堂教学及德育、美育结合在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让学生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能够起到寓教于戏,以演促学,以美育情的作用。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延伸。涟源市第二小学将这种校园文化艺术与综合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
课本剧的编演贯穿于小学各年级各科目是涟源市二小最大的特色。2009年,学校承担了“小学课本剧的编演研究”课题研究,学校专门聘请专业人员为课题组成员授课,了解该课题与教育学生的关系,以及该课题的开展所体现得的意义,学习如何编写剧本,如何排演剧本,如何展示剧本,几年下来,学校成功地积累了编写,排演剧本的经验,并成功地培养了一批能进行该特色课程教学的特色教师。比如课题组主持人刘胜娥老师在编写了《鹬蚌相争》这个剧本后,让孩子们自愿报名角逐演员,没有参与角逐的孩子们担任评委,这样激烈的竞争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平时上课连问题都不敢回答的几个孩子,居然在台上有板有眼的唱开来了;孩子们个个不用学,竟然天生都是演员......演员确定了,排演就开始了,教室、走廊、操场,都是他们的排练场。而刘老师只在关键时刻才会给予指导又比如该校的王大龙老师让一年级的孩子排演课本剧,其难度可想而知。可王大龙老师丝毫没有畏难情绪。她在排练《平平搭积木》一剧时,先挑选出几名孩子并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给他们分配好角色。然后把剧本发给他们,让他们回家把台词记熟,最后由全班同学配合表演。王老师每天耐心地教学生如何表演,如何表达感情,她自己也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将孩子们存在的问题详细地记下来,同时她每天都在思索怎样推进课本剧的排演进度,使孩子们更快融入角色,爱上课本剧。在每天的排演中,王老师亲自表演,给孩子们示范,同时将排练中的感受记录下来,一个剧本排演下来,就写下了一万多字的导演日记。正是由于这个课题组里,有着许许多多这样执着的老师,这样的故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虽然平常,可就是这无数的平常创造出来了一条不平常的特色教学之路。课本剧从此走进了各门学科的教学,也走进了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生活。比如《长方形奶奶的生日》一剧是六年级数学教材上的内容,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再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之间联系,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了知识点。《天那边的呼救》一剧就是《品德与社会》上内容,教孩子们如何利用互联网求救,服务生活。
课题组成员编写剧本,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道具、排演剧目,撰写论文……几年来可谓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但也是硕果累累。尤其是2012年上学期举办的“演绎课本剧,践行真善美”的课本剧汇报演出影响深远,课本剧的成果展示与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合二为一。《小学生导刊》在2012年8月中旬刊以《精彩的故事演出来》为题对此次活动做了了专题报道。2012年9—10月中旬刊再次以《将爱传递到远方》为题对此次活动进行专题报道。目前已有30余名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小学生导刊》上发表。在这里,每一位老师能成为编剧、导演,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演员。该课题于2011年被纳入娄底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于2012年获娄底市课题评比二等奖,于2013年获娄底市课题评比一等奖。2013年11月,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为推广学校课本剧编演及研究成果,举办了以“义务教育学校课本剧应用研究”为主旨的全市课题培训会。2014年10月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举行年度立项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培训会,由涟源二小课题主持人刘胜娥做经验介绍。2014年10月顺利通过湖南省课题结题评审,并被认定为优秀课题。2015年学校组织人员将几年来教师与学生所写的剧本与各种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通过整理与编辑,编写了《精彩的故事演出来》一书,并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发行。目前被指定为涟源市第二小学的校本教材。2016年11月该课题获湖南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學校改变了研究方向,由原来的编演研究方向改为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研究方向,并再次申报立项成功。
课程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间完成的,相信只要坚持,涟源二小的课题研究将使综合实践课更加有声有色,也将让学生得到发展更多的发展与锻炼,使涟源二小的教育真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