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初探
2018-07-14陈楷芝
陈楷芝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并赏识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表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引言:
小学美术教学的全面综合性教育是现代美术教育的趋向,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需要。综合性美术教育的优势在于能教会学生如何有系统的学习,如何将学习中看似独立的各知识点之间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美术教育以及艺术美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身心健康及智力能力的发展等各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生活中的很多知识与美术教学是相互融合的。杜威曾说过:“不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教育就会造成浪费。”小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历了、体验了,才能产生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实际[1]。例如:在教学《七彩蝴蝶》一课时,教师先问学生:“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蝴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些自己喜爱的蝴蝶,然后出示范作与学生的作业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就能发现自己作业的缺点,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各种蝴蝶的外形特点,让学生指出作业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得出了蝴蝶的画法要点,这比教师直接讲授更能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课堂更精彩。美术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教学目标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注重创新和评价,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个人的发展需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積极性。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艺术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用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美术成果给予多元化的评价。在进行主题创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绘画能力选择主题,让他们通过对与主题相关事物的认真观察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丰富绘画内容,画出有新意的作品[2]。例如:在教学《奇妙的脚印》时,笔者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脚印,然后进行绘画。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仔细观察了生活中各种动物的脚印。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想象和创作,画出的动物脚印既符合动物的特点,又充满了创意。在进行自由创作时,教师不对学生的绘画提出要求,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创作,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绘画。通过积极思考和想象,学生有效地运用了生活中积累的绘画素材,绘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自由创作环节,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状态,能更好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画出优秀的作品。
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构图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美术理论教学,让他们在掌握丰富的绘画素材之后,能在绘画中对这些素材进行合理分配,使画出的作品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构图严谨。巧妙构图在绘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如果没有精心设计构图,即使绘画素材再丰富,也不能很好地反映绘画内容,作品便不能成为优秀的美术作品。因此,在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教师要对他们的构图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提笔之前先考虑物体的位置,思考怎样构图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在创作中分清要画的主体部分,然后选择衬托的物体,合理、有效地对这些物体进行布局[3]。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把画纸画得满满的,他们往往认为画得越多效果越好。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教师要通过对比的教学方式,让他们观察同一主题下的两种不同的绘画作品:一种是具有良好布局的美术作品,另一种是画得较满的美术作品。通过直观对比,学生会意识到构图对于绘画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创作时有意识地进行合理构图,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四、开展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玩是小学生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活动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前启发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点携带工具材料,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如油画棒、木炭笔、水粉颜料、国画颜料等,让爱好不同、兴趣各异的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工具,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4]。例如,在制作新年贺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压印等形式,学习丰富的美术知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习美术,感受生活中多样的色彩。这样,学生可以大胆体验,不断丰富对色彩的感受,用彩笔绘出一幅幅富有童真的色彩画。
结束语:
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因此,美术教师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富有生机,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敏敏.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7(01):125-126.
[2]张锋.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18(11):551-552.
[3]杜思佳.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J].小学时代:教师,2016(12):456-457.
[4]苏端凤.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教育,2017(32):789-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