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
2018-07-14张兰云
张兰云
摘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
关键词:高中语文;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226-01
老师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要发挥创新精神,不断地积极探索钻研,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在高考的时候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所谓创新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继承传统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围绕以人为本思想,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好奇、求知上进的精神状态之中。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其教学手法,或者是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落实问题上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问题的。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其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师喜欢以经验办事,忽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接受,导致自身不断偏离实际教学。并且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日益增多,如果教学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照本宣科,那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进步,而且还会让学生逐渐对该课程内容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敬仰。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是失败的,没有成效的。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不断汲取新的教学营养,及时更新自己的见解理念,要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束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有效教学。
2.简化语文教学理论,敢于讲新东西
语文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简化语文教学理论,使之精要、管用。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删去过时的内容,然后筛选出重点内容进行重点教学。对课文中那些能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和关于学科理论基础的进行重点教学。如“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和“现代教育手段与语文教学”等。最后就是简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语文基础理论的学习,固然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也离不开学生的钻研,教师的讲解关键是要讲解得精、深、新。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如果照本宣科,泛泛讲解,只会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恶感。敢于讲一些新的东西正是语文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语文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只知道抱着课本搞教法研究,要更多地关注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动态,关注各地语文课程标准的进展情况,各地的新改革措施,以及专家学者最新的语文研究成果。要在语文教学中,敢于给学生讲解语文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正确认识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重要作用
在相当长时间内,语文被视为是一种工具。掌握这个工具谁不会?无非是有层次地说话,有条理地写文章,有观点地与人交流,如是而已。尤其在高中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的教学目标更加简单化、任务化,其深层次的内涵没有在教学中完全地体现出来。
3.1语文的情感教育对高中生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阶段,他们在校园中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受到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双重思考,去探求语文的真谛,体会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洋溢着的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的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阿拉伯数字和X、Y无论经过怎样巧妙的组合,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2语文学科有着极强的人文性,这些人文性因素能纠正物质世界的偏差,使人文性与科学性相互补充,使人类社会得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语文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语文能力的提高却是缓慢的,但只要善于学習和思考,也是有章可循的,它以读书、感悟、写作为基本手段,以身心体验的快乐为旨趣,以提升人生境界为目标,着眼于人与人的感应、人与外物的感应,以此为阅读写作对象,以对真善美的追求为使命,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科学地给学生留作业,注重思维的培养
现在很多学生经常抱怨课下作业很多,做不完,甚至很厌恶老师留的作业,以至于出现很多抄袭作业的现象,这是很让老师头疼的事。课下作业是教学的重要一步,但是要学会科学地留作业,留有用的作业。不要一下子发好几张卷子,让学生做完后交上来,然后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学生们反感,而且没什么教学效果。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工具,这个环节做好了,可以很好地记忆课堂的知识。
作业要适量留,但要精,如在《为学》中,可设置作业――体会相同的两句“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义,让学生感悟相同语句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表达效果,树立正确的认识观。还有阅读练习,做完后,老师不要马上就在课堂上讲解,可以先分组进行讨论,把自己的答案拿出来跟其他学生一起分析,这个过程是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不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做题时思考的不足之处,也更清楚了以后要如何做类似的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容易得多,效果也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