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8-07-14吴学群王协斌梁艳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五心交融导游

吴学群 王协斌 梁艳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据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岗位能力为基础,提出“导训交融、五心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旅游行业在用工上仍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从业人员年轻化,现代年轻人心态浮躁,缺少细心、爱心、恒心、耐心、信心,缺乏职业精神;加上旅游行业初级职业岗位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劳动强度大,员工跳槽、转行现象严重。据此,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提出了“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加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导训交融,‘五心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定位

(一)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引导,通过校内的专业技能实训、一年级在景区的义务导游、平时教学实习的模拟导游,以及二年级5月至9月(第四学期的后半段)在旅行社和酒店的教学实习,三年级(第六学期)在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在教师与学生的边教边导、边导边训的过程中实现“导训交融”;并按旅游行业人才要求,在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及日常行为规范、实训实习等各方面贯彻“五心”培养理念,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具备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信心,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训”这种“导训交融”的过程中,实现“五心”角色的转变,直至培养出具备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五心”旅游职业经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胜任旅游行业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旅游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突出“五心”职业素质、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以获得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宗旨。

2.人才培养方式定位

第一,课程体系改革。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节开设课程,如开设全国导游员资格证考试课程、旅行社计调业务等核心技能课程以及旅游摄影、旅游音乐欣赏、形体与礼仪、茶艺等岗位职业素养课程。

第二,教学方式改革。通过义务导游、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多个阶段的实习,使学生在校内校外两个课堂、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角色中不断转化,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导训交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五心”素质的准职业人,并要求學生取得“三证”(教学实习合格证、职业资格证、毕业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依据旅游行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说会道、能唱能跳。据此,对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如导游业务、茶艺、形体与礼仪、旅游音乐欣赏等,采用专业汇报表演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登台演出。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专任教师以行业标准引导教学。专任教师90%以上要拥有从业资格证书,如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高级茶艺师证书等。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兼职教师的联系,在实训过程中引导培养学生具备“五心”。

第五,构建学生创业培养机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业教育课程,聘请企业和行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培训师讲座、与学生座谈,介绍创业经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如图1所示)。

二、“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职业素质设计

该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整个教学计划执行的过程实际上是“PDCA”的运作过程,计划(P)规定了方向,实施(D)才有成效。因此,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强化、理论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实践教学、生活养成、校内校外实践经历以及企业职业综合素质训练等一系列教育培养过程融合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交际礼仪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就业教育等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中“导训交融”设计

“导训交融”设计是以“校内实训,景区义务导游,校外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位一体为建设重点。

1.校内实训

在校内通过利用旅游综合实训室、生态科教馆、森林校园等进行校园模拟导游,以及学校外来各级领导的导游接待,新生开学时的校园导游接待锻炼学生,通过茶艺室、酒艺室、形体室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与教学和实训室的实训教学,做到边教边导边实践,形成“导训交融”人才培养模式。

2.景区义务导游

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时间,到学校周边景区为游客免费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在义务导游景区,聘请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景区导游讲解,如何接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各种不同团队的游客,如何向不同的客人提供“五心”服务等,以此顺利完成边导边实训的“导训交融”的人才培养。

3.校外专业核心课程实习

如在讲解《导游业务》课程时组织学生到井冈山、瑞金等地现场教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通过学院注册的赣州点石国际旅行社,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行程,通过老师导游或聘请有经验的导游或有带团经验的学生导游,其他学生再跟团的方式进行。这种真正由学生自己组团的地接导游实习,把“导训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向了更深层次,学生在同时向“导”与“训”的主角转变。

4.校外教学实习

在旅行社或酒店进行顶岗实习。校外教学实习是指在第二学年的5月至9月份组织学生去旅行社或酒店实习4~5个月。在这个实习阶段,学生的角色会发生改变,面对旅游行业企业更多的职业岗位,接受着较少的校内专任老师和较多的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导训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中“五心”培养设计

在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问卷调查中,30位旅游企事业的高管一致认为旅游职业精神比能力更重要。因此,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职业精神,即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五心”,即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信心。为此,学院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五心”,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与信心,增强学生对旅游业服务的爱心,通过在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的义务导游和教学实习,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职业认知水平、从业能力和职业忠诚度,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恒心。同时,还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加强了对人才培养模式中“五心”培养的设计。

从2003年开始笔者就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实施“成功教育”管理模式,其培养的理念是坚持不懈,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教育”计划实施以来,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信心;学院还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同时注重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细心、爱心、耐心和信心。

(四)“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的“三證书”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三证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导训交融,‘五心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学生毕业时须拿到三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如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在校内教学期间的教学实习合格证。教学实习合格证的获取有三种方式:入校的第一年组织学生节假日去景区义务导游实习合格者取得实习证书;第二年从五月至九月去酒店或旅行社实习四至五个月,合格者取得实习证书。为此,旅游学院与学校周边景区签订义务导游协议,把课堂搬至景区;与酒店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把课堂搬进酒店,校企双方共同以“五心”来培养学生,实现“导训交融”,构建了“三证书”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三、“导训交融,‘五心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一)形成了校内外完善的“导训交融”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校企、校地、校行合作模式,学院与省内多家生态旅游景区、旅行社,省内外高星级酒店等旅游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2011年在原大学生创业基地环游旅行俱乐部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赣州点石国际旅行社,旅行社成立至今,共组织旅游团300多个,派出学生带团、跟团600余人次,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旅游市场业务、旅游资源调查的实践教学机制。

(二)“以赛促学”和“以证促学”取得良好成效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市省国家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各实习单位组织的优秀实习生评比、优秀员工评比以及各种操作技能大赛以及毕业时拿到的“三证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信心,学生的一次性对口就业率超过了95%。

(三)提升了专业建设内涵和社会服务功能

该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行业标准紧密接轨,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在“导训交融,‘五心培养” 过程中,专业教师承接了一些合作单位的相关社会培训与咨询服务,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五心交融导游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真美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鄠邑区推行“五心工作法”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
开展“五心”教育活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