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背景下“农家乐”发展对策研究
2018-07-14李荣
李荣
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旅游扶贫效应显著。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全国各地农家乐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叫得出名的不多,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岳西县农家乐发展为例,分析在旅游扶贫背景下,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不论是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速度和发展地域上看,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到了大爆发时期。作为乡村旅游重要形式之一的农家乐发展遍地开花,但精品农家乐少见。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家乐发展是乡村旅游扶贫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吸收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就地销售土特产品等方面作用明显。
目前,学界对农家乐还未形成公认权威的概念。较早的有《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DB31/T299—2003)》中的界定:农家乐是指以乡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等为基础,由每个农民家庭作为具体接待单位,为前来游客提供吃、住、娱乐及购物等体验农家风情的休闲旅游形式。再者,农家乐是指以城郊或乡村的农户家庭为接待单位和地点,以城郊或乡村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色、农业旅游资源、地方民俗文化和周边旅游景点为资源,以为游客提供住宿、旅游咨询或观光游览为旅游活动项目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主要是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除此之外,韩涛认为,农家乐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经历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高农家乐服务质量、转变经营理念、顺应潮流建设生态型农家乐等阶段;胡小猛等对崇明农家乐现行旅游运营模式弊端及创新进行了探讨;刘晓华分析了陕西省延安市农家乐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总之,学界对农家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家乐发展运营模式、农家乐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农家乐体验项目开发、农家乐发展趋势等方面。从研究方法上看,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兼而有之。从研究地域来看,主要集中于上海、成都、陕西、苏州和武汉等经济发展好、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城市。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面、科学、合理,对农家乐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重要形式之一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高旅游扶贫效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岳西县农家乐发展现状
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总面积2398平方千米,人口40余万。1936年建县,因地处“古南岳”天柱山之西而得名,是大别山地区唯一的纯山区县,平均海拔600多米,千米以上山峰69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动植物3 0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动植物40余种,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全县总面积的1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岳西县黄尾镇、河图镇、包家乡和石关乡等乡镇农家乐经营者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回收率95%。同时,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农家乐经营状况、客源、宣传方式等多方面的情况。根据回收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就整体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岳西县农家乐经营户已达1 000余户,其中五星和四星农家乐12家,三星农家乐10家,正在创建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0多家,主要集中在黄尾、河图、五河、石关、包家、天堂和店前等乡镇,乡村旅游经营项目主要有农家餐饮、乡村住宿、休闲娱乐、乡村体验及特产购物等。
(一)规模大小
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农家乐的建筑多为2~3层砖混结构建筑,现代化的装修风格,不注重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建筑面积主要在1 000平方米以下,以300~800平方米占多数。
从餐位数来看,多数农家乐餐位数在100个左右,50个以下及200个以上的只有极少数。
从床位数来看,多数农家乐拥有10个床位左右,只有几个床位的农家乐多数处于刚刚营业不久,床位数20个以上的农家乐数量不多。
(二)经营情况
从走访的95家农家乐来看,多数农家乐经营项目只有餐饮和住宿,占總数的87%;只有4家附带购物,商品多为当地土特产品,没有出现农家特色产品;有体验性项目的只有11家,多为采摘、垂钓等。
从年接待量来看,平均在5 000人次左右,餐饮接待量占总量的绝对比重。客源多集中每年的3~11月,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
从年营业收入来看,多数农家乐年营业收入在30万元左右,年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具有地理位置好、规模大、菜肴品种多等特点。
从服务人员数量来看,淡季,多数农家乐从业人员为3人左右;旺季需在当地聘请临时工5人左右。
(三)资金投入
走访的95家农家乐经营户都是利用自有住房经营,开业时间久的农家乐资产总额多在50万元左右,近两年来开业的农家乐资产总额在100万元左右,相对规模较大。绝大多数经营户都是利用自有资金、借款、赊欠或银行贷款进行投资,滚动发展。
(四)相关部门证照
走访的95家农家乐经营户都取得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同样都没有消防安全许可及旅馆住宿业特种许可,少数规模较大的经营户设有消防通道、应急灯等消防设施,而且都没有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宣传营销
1.客源区域
通过走访发现,农家乐客源一方面是景区的二手客源,一方面是自助旅行爱好者(驴友),客源有以下几种。一是安庆本地客源;二是安徽省内客源,主要来自阜阳、蚌埠、淮南、合肥和池州等地;三是长三角客源,主要来自南京、上海、杭州和北京等地;四是中部客源,主要来自武汉、宜昌、南昌等地。随着岳武高速通车,这部分客源量将持续增长。
2.营销方式
一是与旅行社合作,走访的多家农家乐经营户与合肥中青旅等旅行社合作,定期接待团队。二是网络营销,有与58同城、美团等团购网合作的,也有与携程等线上旅行商合作的,但数量不多。三是开通微信公众号,如坐落县城周边的启发农庄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菜品、节事活动、相关景点等信息。据了解,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农户并不多。四是与景区合作,接待景区二手客源。
目前,岳西县农家乐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化的特征。乡村旅游日接待能力可达50 000人,床位60 00多张,从业人员8 000人,其中农民占95%。农家乐的发展,带动了岳西土特产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弥补了旅游假日接待服务的短板,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初步显现。但农家乐经营中也出现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参与性项目等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成本缺乏
据了解,经营农家乐前期建房屋、购置设施设备等资金在80万元左右。极少数农户能一次性拿出启动资金,贫困户更不可能加入经营农家乐队伍。由于缺乏资金,许多由农民自发建设的农家乐没有经过论证、规划和设计就开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参与项目缺少
据走访了解,80%以上的农家乐仅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极少数有参与性体验项目,仅为采摘、垂钓等常见形态。文化娱乐体验项目少,缺少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游客逗留时间短,人均消费少。
(三)文化内涵缺失
多数农家乐片面追求现代化、城市化接待设施建设,缺乏对乡风民俗等乡村人文环境的传承、保护和挖掘,以致出现千家一面、没有特色和内涵等问题,竞争力不强。
(四)安全监管缺位
由于农家乐多是农户利用自家住房开展经营,农民住房用地属于集体土地,而不属于商业用地,且无法达到消防管理有关要求,因此,无法办理消防许可及旅馆住宿业特种许可。农家乐安全监管问题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难题。
(五)管理人才缺员
农家乐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多为小学、初(高)中学历。在经营中只重规模和进度,不顾质量和细节;开发存在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及长远;不懂营销,很多都是靠天收。高学历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欠缺是农家乐发展的又一瓶颈问题。
三、发展对策
(一)探索融资渠道
在乡村旅游实践中,贫困居民因缺少资金或融资渠道,无法从事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经营活动,只能销售已有的土特产品,旅游扶贫效应不明显。一是在乡村旅游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银旅合作平台,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信贷投放力度。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公司、旅游协会等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推广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破解融资难题,需要旅游、扶贫、发改、金融等多部门通力合作,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开发。
(二)创新融合发展
就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政策而言,不支持农村集体土地作为旅游用地,经济成本很大。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乡村旅游接待设施等建设用地紧缺。在鄉村旅游实践中,尝试利用村民房前屋后规模较大的空闲地发展乡村露营地、开发体验性项目等,弥补参与性项目短缺的不足,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设计创意性乡村旅游产品,以旅游带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等发展。根据乡村经济发展特征和资源基础,选择或创造合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和联动发展,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和旅游扶贫富民。
(三)突破常规解决安全难题
农家乐旅游发展中,村民利用自家住房开展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等经营活动,未取得消防安全许可及特殊行业经营许可,旅游安全保障是农家乐发的一大瓶颈。消防部门可在消防安全许可范围中增设乡村旅游消防安全许可,治安部门可探索设立乡村食宿特殊行业经营许可,加强对农家乐、乡村旅馆等乡村旅游经营的安全监管。
(四)多方式培养人才
一是委托培养旅游人才。与高校合作,积极探索定向合作、委托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等新模式,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设定向培养班,由乡村旅游企业或基层政府提供助学资金支持,开设课程应包括乡村旅游企业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等当地特色文化课程,学成后服务基层若干年。同时,鼓励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等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二是定期开设专题讲座。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贫困村、乡镇、各级旅游和扶贫部门、行业协会等要邀请业内专家、高校相关专业教师、旅游扶贫工作突出单位工作人员等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介绍,答疑解惑。同时,每年定期开设乡村旅游规划、服务礼仪、体制机制建立、新业态等专题讲座,普及乡村旅游基本知识,提高从业者综合素质。
三是建立旅游扶贫智库。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运用QQ、微信等现代网络沟通方式,组织政府机关、院校、志愿者、业内权威专家等人员共同成立旅游扶贫智库,在科学规划、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等方面,为农家乐经营户、贫困村、旅游企业等给予智力支持。
四、结语
作为乡村旅游发展重要载体的农家乐,未来走向如何,怎么突破种种难题并走向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增加农家乐的文化内涵,增添参与性、体验性项目,为乡村旅游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等,是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同质化、缺少体验性等问题的关键。未来农家乐的发展,在追求规模扩大的同时,应更加追求品质提升。
(作者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事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