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常态的我国区域旅游发展分析
2018-07-14刘相卿苏明
刘相卿 苏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與发展,我国区域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基于新常态的我国区域旅游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以期对区域旅游发展有所帮助。
一、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旅游特征
(一)互联网拓展旅游业发展版图
优化旅游业产业结构需要建立专业化、智能化的生产组织,突出中小企业的生产作用,注重企业的集中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其积极意义也越来越突出。互联网的应用,使旅游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其在线支付、预定、营销等服务能够快速提高产业服务效率,弥补传统旅游产业的不足,真正实现区域信息化旅游模式的创新。
(二)跨界集团主导产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机遇,在新技术、新商业与新产品等方面的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新常态下旅游业的投资方式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跨界旅游的国家化,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早已打开国门,为国外输送了大批的游客。跨界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旅游业投入资金在逐渐增长,除了旅游相关企业外,大量的其他行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地涌入;跨界企业不断崛起,如京东、携程等企业在线上和线下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趋势
(一)生态文化功能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点
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全面落实与推进,生态文化功能区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繁荣。按照开发方式划分,我国国土空间包括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以及优化开发区域。其中,重点与优化区的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刺激了当地的消费市场,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与市场保障,同时在禁止与限制开发区域,以建设大规模的休闲游憩设施为中心,以重要景点为吸引,以生态文明功能区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为基础,建立区域城市群的游憩空间,并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集群集聚。
(二)国家区域经济战略成为强大助推力
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于全面贯彻国家经济战略思想,合理调整与优化区域经济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国家区域战略中,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是重要环节,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倡议、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对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对接发展以及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是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指导,也是源源不断的助推动力。
三、新常态下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思路
(一)发展跨区域旅游
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功能是发展跨区域旅游的基础,国家也在加大对生态文化聚集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扶持力度。跨区域旅游地的建设不仅利于发展旅游行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还益于区域城市群与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因此,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按照差异化推进、分区管理与分类指导的原则,认识到发展当地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对建设城市群的促进作用,进行顶层设计,协调生态功能区与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全面对接城市群发展,重新整合配置各个地区之间的区域旅游系统要素,打造游憩空间与生态功能区,形成品牌更高、结构更好、规模更大的旅游目的地。
(二)防范旅游风险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繁荣时期,尚不存在其他行业普遍存在的供给过剩的问题,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旅游业市场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市场中关联性与波及性风险对旅游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重视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市场动态,提高警惕应对风险。同时,还要关注旅游业中存在的季节、经济、政治与突发性等问题,从而降低负面影响,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三)重视重大项目的投资驱动作用
我国区域旅游的发展模式随着传统精品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新常态下的区域旅游发展依靠的是智力与资本,不再像传统旅游业只单纯依靠当地的资源,资本的投入是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基于新常态的区域旅游业发展要重视资本与智力的投资,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通过资本驱动,加快我国区域旅游的建设。
(四)以改革开放为突破口,推动联动发展
基于新常态的区域旅游业,其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主要动力在于改革开放,开放使资源互通,使旅游市场得到不断扩大。这需要人们重视探索边境旅游全面开放开发模式,推进改革出入境便利化,建设边境旅游合作示范区,强化边境旅游开放政策探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旅游业业务经营,推进出境旅游发展,深化对外旅游合作交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充分发挥其战略驱动作用。全面推进改革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与以跨区域企业主体培育为突破口,构建互惠互利、高效务实的区域旅游合作体,建立互通互联的旅游基础设施网络,以公共服务、市场开拓与产品开发为核心,创新旅游合作模式等。
四、结语
基于新常态的我国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坚持战略性与全局性原则,积极调整与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市场风险,重视重大项目的投资驱动作用,以改革开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跨区域旅游。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